【蘋果WWDC】蘋果頭戴裝置這把火,能點亮元宇宙暗夜嗎?

接任喬布斯12年後,庫克終於迎來了真正屬於自己的One more thing時刻,寄希望於用MR(增強現實)開啟後iPhone時代。

在6月6日凌晨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這款MR設備被正式命名為蘋果Vision Pro,而非此前傳聞中的Reality Pro,售價為3499美元,比傳聞中的3000美元起售價更高,且發售時間延遲到明年初,並僅局限在美國地區發售,而非爆料的今年秋季即可交付,其他國家或地區要等到明年晚些時候才能擁有購買資格。



在長達逾兩個小時的主題演講中,蘋果先後發布了搭載M2芯片的全新15英寸MacBook Air,搭載M2 Max和M2 Ultra芯片的Mac Studio,以及搭載M2 Ultra芯片的Mac Pro多款硬件,並逐一亮相了iOS 17、macOS 14、iPadOS 17、watchOS 10等四大系統的功能更新,這些最新系統的正式版本,將在今年秋天推送給所有終端用戶。

作為今年WWDC的重頭戲,蘋果用了將近一個小時來講解首款MR產品的設計、體驗和技術創新。

在蘋果MR發布前一天,天風國際證券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發文稱,長期而言,蘋果AR/MR頭戴設備的成功,關鍵因素在於能否與人工智能(AI)或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高度整合,但是在英偉達股價飆升的刺激之下,投資者對蘋果何時推出類似ChatGPT服務的關注度要高於頭戴設備。

儘管蘋果未曾提及AI大模型相關動向,但在介紹iOS 17功能更新時,蘋果高管講述了借助Transformer這一時下最火熱的語言預測模型,對鍵盤文本輸入和聽寫功能所帶來的智能化升級。

短短一年時間,AIGC取代元宇宙成為最新風口。曾經重金押注元宇宙的Meta,股價一度暴跌超七成,內部進行了兩輪的萬人大裁員;字節數十億元收購的PICO,2000人團隊也被爆出15%的裁員計劃;微軟、谷歌、騰訊、百度等佈局元宇宙的科技公司,也紛紛迎來項目和產品的縮減方案。

元宇宙寒冬之下,VR/AR行業全村的希望,如今都被放在了蘋果一家的身上。

儘管庫克高調將Vision Pro與Mac開啟的個人計算時代,和iPhone開啟的移動計算時代相對比,喊出“空間計算時代正在來臨”的口號,但面對外觀設計和應用體驗上並未有突破性創新的Vision Pro,資本市場並未被蘋果激發起新熱情。

北京時間6月5日晚間,美股開盤後,蘋果股價一度漲超1.4%。及至Vision Pro發布之後,當天收盤,蘋果股價下跌0.76%,且盤後繼續下跌0.28%。


01

為了與現有VR/AR產品形成不同,蘋果在Vision Pro上帶來了諸多亮點產品和功能設計。

最直觀的體現是,蘋果Vision Pro不再配備外設手柄。如同Mac有鼠標,iPhone有多點觸控,蘋果為Vision Pro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三維互動界面,使用時無需借助控制器和額外硬件,而是通過雙眼、雙手和語音的配合來完成各種交互動作。如動動眼睛就能完成導航,捏合手指就能完成選擇,輕拂手掌就能滾動頁面。

按蘋果官方的說法,手和眼的配合,“感覺就像用意念在控制一切。”

想要開啟語音打字,用戶只需注視搜索欄即可開啟,且Vision Pro還支持用Siri來快速打開和關閉應用。



為了讓操作更加便捷,蘋果給Vision Pro還配備了兩個實體按鈕,一個是數碼旋鈕,可以藉此調整畫布大小,用以改變用戶在空間環境中的沉浸程度,另一個按鍵則可以一鍵拍攝照片或錄製視頻等。

在庫克“很少有人會認為被禁錮在某個世界裡是自然的。因為我們都是社會人”的強社交互動理念下,蘋果在Vision Pro上設計了一個名為EyeSight的創新功能。



借助雙面顯示屏,當有人在用戶附近時,Vision Pro會顯示用戶的雙眼,即把頭顯屏幕變得透亮,當用戶處於沉浸狀態時,屏幕則會被五色光暈覆蓋,外人無法再看到用戶的眼睛。

此外,為了解決VR/AR頭顯產品佩戴後的眩暈問題,蘋果搞了個雙芯片設計,同時搭載M2和全新的R1芯片,M2確保運轉性能,R1確保消滅延遲體驗。



蘋果R1芯片專為應對實時傳感器處理任務而生,可以同時處理12個攝像頭、5個傳感器和6個麥克風采集的數據。借助R1幫助,Vision Pro的新圖像,在12毫秒內就能傳到顯示器上,是人眨眼速度的八倍。

一向以隱私安全著稱的蘋果,在Vision Pro上也帶來了新的功能,即區別於Face ID的Optic ID,通過具有唯一性的眼球虹膜,用戶註冊Optic ID比對後,便可迅速解鎖Vision Pro。同時,吸取谷歌眼鏡曾被訴侵犯周邊人群隱私的教訓,蘋果在EyeSight上特意加上了一個視覺指示燈,用以提醒周圍的人,告知其正在拍攝空間照片或視頻。

同其他主流VR/AR產品一樣,蘋果Vision Pro也支持藍牙連接,可以外接鍵盤,或者光學插片,滿足近視人群的佩戴體驗。

但在具體的應用場景展示上,Vision Pro並未帶來明顯的“殺手級應用”,而是簡單展示了Vision Pro在辦公、家居和娛樂場景下的升級感受。

但蘋果豐富的軟硬件生態,仍有望為其在與其他VR/AR頭顯生產商相比時帶來競爭優勢,如Vision Pro能夠與Mac、iPhone、iPad保持同步,諸如備忘錄、照片、文檔、信息等,都可以通過iCloud實現多設備間的自動更新。

中泰證券對此分析指出,蘋果MR的多設備互聯功能,將帶來更高的生態便捷性和更豐富的內容體驗,在娛樂、辦公等領域具備廣闊應用空間,如3D FaceTime會議就被作為蘋果MR生態內容的主要演示亮點。

待及Vision Pro上市發售時,在iPad和iPhone上的所有App,屆時都可以在Vision Pro上使用。為了進一步完善內容生態,蘋果還喊來了迪士尼助陣,迪士尼+將成為首家入駐Vision Pro的流媒體平台。

但考慮到高達3499美元的售價,蘋果在Vision Pro上的一系列亮眼功能,究竟能否成為吸引普通用戶爭相購買的差異化優勢,眼下則要打個問號。

Meta Quest Pro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去年10月,該設備以1499美元價格發售,上市後便遭遇了銷量與口碑的雙雙敗北,Meta不僅將售價下調至999美元,更被爆出內部已經決定停止Quest Pro二代的研發工作。

阻礙用戶入手的另一大因素還有續航。作為一款有望替代iPhone的全新終端計算設備,蘋果Vision Pro不插電情況下,接到外置電池最長只能使用兩個小時。



根據此前爆料,Vision Pro已經遠遠偏離了庫克最初的設想,在庫克原本規劃中,蘋果首款MR產品應該是一副可以整天佩戴,且小巧輕薄的眼鏡。

但在現實打擊面前,庫克設想中的MR設備,不得不演變成一個類似於滑雪護目鏡的頭戴設備,且需要一塊單獨的電池組。

這樣做的原因之一是,在保證輕薄的情況下,為了避免設備過熱問題,Vision Pro必須在性能媲美iPhone的同時,電量縮減到後者的十分之一。


02

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達成平衡,進而推動MR走向量產,蘋果為此付出了八年的努力。

在被視為“VR元年”的2015年,蘋果剛剛完成對德國初創企業Metaio的收購。收購這家孵化於大眾汽車內部的項目,原本是為了借助其AR技術加強蘋果自動駕駛系統,但隨著虛擬現實熱潮湧現,蘋果順勢依托Metaio組建了AR/VR項目團隊。此後,蘋果每年在該項目的投入都超過10億美元。並組建起數千人的研發團隊。近年來,蘋果陸續收購了10多家與VR/AR技術相關的公司。

根據《The Information》爆料,蘋果VR/AR項目曾引發內部重大分歧,董事會一度暫停了項目研發,且在產品路線上也一變再變。

2016年,蘋果董事會曾集中接觸了大量VR/AR設備和原型、demo演示等,一開始在前蘋果設計師喬尼·艾維堅持下,蘋果曾考慮採用“VR盒子”式設計,通過搭配智能手機實現VR功能,但時任VR/AR項目負責人邁克·羅克韋爾卻希望以VR一體機的形式推出更為強大的相關設備。

最終,在庫克協調之下,蘋果選擇了折中路線——先開發MR形態的產品,再逐步演進到更為輕便小巧且功能強大的AR形態上。

AR才是庫克一直看好的領域。2017年接受《Indenpendent》採訪時,庫克表示:“AR是一個像智能手機一樣偉大的想法。”

在元宇宙概念大火後,2021年12月接受《時代周刊》採訪時,庫克更是直接說道,“元宇宙和AR顯然是兩個不同的詞語,我只會稱之為AR。”



內部的分歧,導致蘋果頭顯對外發售時間一改再改。據彭博社報導,蘋果頭顯最初計劃於2019年宣發,並於2020年公開發售,隨後調整為2021年公佈,並於2022年正式發售。

在VR/AR市場拓展上遲遲沒有成果的蘋果,也一度品嚐著由此帶來的苦果,首當其衝的就是人才流失。

據彭博社報導,在Meta全力押注元宇宙後,2021年下半年從蘋果挖走了約100名工程師。為留住關鍵員工,蘋果甚至不得不向一些芯片設計、硬件、部分軟件及運營的工程師以股票形式發放巨額獎金。

就在Vision Pro發售前的三個月,蘋果內部甚至還在猶豫要不要再次延遲。據英國金融時報3月份爆料,設計團隊建議耐心等待,直到打通更輕薄AR設備的技術路徑,這意味著產品上線還需幾年時間。而運營團隊則希望盡快讓產品上線,即便設備會比較笨重和昂貴。

最終,庫克選擇支持運營團隊並駁回了設計團隊的反對意見,這才敲定了Vision Pro在今年WWDC推出的計劃。

倉促上市的代價則是,蘋果公司已經下調了首款MR產品的銷量,從原本的年銷300萬台,一路縮減至90萬台。據郭明錤爆料,Vision Pro出貨量預期甚至僅有20萬-30萬台。

銷量大幅縮減的背後,暗含著蘋果策略的調整。據彭博社科技記者古爾曼分析,蘋果首款MR頭顯並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為了盡快在VR/AR市場建立穩固的立足點,從而鞏固公司的市場地位。

蘋果的真正目的在於,通過Vision Pro快速獲取用戶和市場的一手反饋信息,並藉助後續產品迭代,將價格一步步降低,並演進到AR眼鏡形態,即傳聞中的Apple Glasses,那才是蘋果計劃收割市場的終極武器。


03

將智能眼鏡視為開啟後iPhone時代鑰匙的,不只有庫克,其中還包括提出全真互聯網新概念的馬化騰,將Facebook更名Meta,All in元宇宙的紮克伯格,以及豪擲數十億元收購PICO的張一鳴等等。

2020年底的企業內刊上,馬化騰撰文指出,又一場大洗牌即將開始。“就像移動互聯網轉型一樣,上不了船的人將逐漸落伍……現在,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正在到來,移動互聯網十年發展,即將迎來下一波升級,我們稱之為全真互聯網。”

為了落實馬化騰的全真互聯網理念,騰訊不僅傳出收購遊戲手機公司黑鯊科技,並將其業務重點將從遊戲手機整體轉向VR設備的消息,更是在IEG(互動娛樂事業群)下正式成立XR部門,交由騰訊高級副總裁、遊戲業務實際操盤手馬曉軼負責。

字節跳動則直接通過金錢換時間的方式,豪擲數十億元收購VR廠商PICO,火線佈局。2021年10月份,扎克伯格將Facebook更名為Meta,喊出五年內將Facebook轉型為一家元宇宙公司的宣言。

但隨著AIGC新風口來臨,這些佈局元宇宙的科技大廠,紛紛陷入寒冬:進入今年2月份,騰訊被爆取消XR條線;PICO進行新一輪人員優化;微軟解散工業元宇宙團隊,HoloLens AR頭顯再無新動向傳出;谷歌正式停止銷售AR產品;百度元宇宙產品“希壤”負責人馬傑正式離職,投身AIGC。

在還沒有足夠證據證明頭顯在可見未來能成為消費性電子下一個明星產品之前,重燃VR/AR行業熱情的最後希望,或許只能靠蘋果來完成了。Magic Leap公司CEO佩吉·約翰遜就認為,自己永遠不會低估蘋果設備佔領消費者市場的能力,“開創新市場很困難,但你必須把它交給蘋果。他們在這方面很在行。”

外界對蘋果MR產品給予廣泛關注的更深層次意義也在於此。一旦有了蘋果的真正入場,憑藉其在消費電子領域無可比擬的號召力,借助其全球3000多萬開發者數量,以及遍及世界的軟件經營生態,再輔以蘋果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無疑將會吸引更多人投身VR/AR領域,投行Wedbush認為,這會讓填補VR/AR相關生態短板的行為,變得更高效。



庫克也是這麼做的。與Vision Pro一同亮相的,還有適配MR頭顯的全新操作系統vision OS。如同AI大模型有望重塑所有應用一樣,庫克也希望開發者藉助Vision Pro,能重新構想現有的所有App,並打造出全新的App。

摸著喬布斯iPhone+iOS構建起來的封閉生態模式,庫克正在智能頭顯領域複製這一成功經驗。Vision Pro也將擁有全新的App Store。

在帶領蘋果從4000億美元上漲到2萬億美元,甚至一度突破3萬億美元後,在接任喬布斯12年後,針對庫克的質疑依舊存在。尤其是在智能手機市場增長見頂的情況之下,VR/AR行業不僅是庫克證明自己的一次絕佳機會,也將有望幫助蘋果發掘一條新的增長曲線。

“(蘋果MR頭顯的發布)要么成為庫克時代的標誌之一,要么宣布蘋果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喬布斯。”古爾曼說道。(字母榜)


就看消費者買不買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