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
蘋果AI戰略遇挫:Siri延期引發高層重組,未來之路何在?
近年來,人工智慧(AI)已成為科技行業的核心戰場,各大巨頭紛紛加碼佈局。然而,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蘋果在AI領域的進展卻屢屢受挫。2024年3月,蘋果突然宣佈調整高管架構,AI業務負責人約翰·詹南德里亞(John Giannandrea)的職權範圍被大幅縮減,原微軟高管、現蘋果Vision Pro項目負責人麥克·羅克韋爾(Mike Rockwell)接手Siri的開發工作。這一變動背後,是蘋果AI戰略的深層次困境。此次高層調整的直接原因,是蘋果AI增強版Siri的嚴重延期。在2024年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高調發佈了“Apple Intelligence”AI方案,其中新版Siri被寄予厚望。按照計畫,Siri將具備上下文理解、跨應用操作等先進功能,並預計於2025年初上線。然而,今年3月,蘋果突然宣佈該功能推遲至2026年,導致股價單日暴跌4.85%,創下兩年半以來最大跌幅。據內部人士透露,新版Siri在測試中的表現極不穩定,故障率高達33%,遠未達到可發佈的標準。Siri團隊高級總監羅比·沃克(Robby Walker)甚至在內部會議上用“醜陋且令人尷尬”形容項目現狀。更嚴重的是,蘋果此前已投入大量行銷資源宣傳AI功能,甚至製作了專門的電視廣告,而如今跳票不僅引發使用者不滿,還招致集體訴訟,指控蘋果虛假宣傳。蘋果在AI領域的困境並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與Google、微軟等競爭對手不同,蘋果堅持使用者隱私優先,AI計算主要依賴裝置端而非雲端。這一策略雖然符合蘋果的隱私理念,但也帶來了嚴重的算力限制。iPhone的硬體性能(尤其是記憶體)難以支撐複雜的大模型運算,導致AI功能體驗遠遜於雲端協同的競品。例如,Google的Gemini Nano採用“小模型+雲端大模型”的混合架構,而蘋果的30億參數本地模型在意圖識別精準率上僅達到66%-70%,難以滿足使用者需求。Siri自2011年推出以來,已歷經多次團隊重組,先後由不同高管分管,但始終未能突破技術瓶頸。此次詹南德里亞被削權,也反映出蘋果內部對AI發展方向的分歧。有分析認為,蘋果高層對生成式AI的態度長期保守,直到ChatGPT爆火後才匆忙跟進,導致技術積累不足。此外,硬體出身的羅克韋爾接手Siri,可能意味著蘋果正嘗試從產品體驗而非純技術角度破局,但效果仍有待觀察。近年來,蘋果的創新步伐明顯放緩,產品更新多以迭代為主,而非顛覆性突破。一些批評者指出,蘋果董事會和高管團隊的平均年齡偏高(董事會成員平均68歲),可能影響了其對新興技術的敏銳度。Hey聯合創始人戴維·海尼邁爾·漢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甚至直言:“讓一群70多歲的決策者領導AI戰略,簡直是科技行業的笑話。”蘋果的AI困境,也引發了外界對庫克領導力的質疑。與賈伯斯時代不同,庫克更注重商業營運和供應鏈管理,而在技術創新上相對保守。賈伯斯曾將Siri視為“重新定義人機互動”的關鍵,而如今Siri卻淪為行業笑柄。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認為,若賈伯斯仍在,蘋果的AI戰略可能會更激進,而非像現在這樣被動應對。儘管面臨諸多挑戰,蘋果仍擁有強大的硬體生態和使用者基礎,若能調整策略,仍有翻盤可能。Siri的跳票和高層調整,或許只是問題的表象,更深層的挑戰在於如何重塑技術領導力。在AI競賽日益激烈的今天,蘋果能否找回賈伯斯時代的顛覆精神,將決定其未來十年的命運。 (AI光子社)
庫克出手:緊急換帥,蘋果AI重組管理層!
這次,庫克終於出手了!重組蘋果AI管理層!近日來,蘋果AI難產的消息不脛而走。3月19日,根據彭博社披露的最新蘋果內部會議記錄,Siri 相關的 Apple Intelligence 關鍵功能正面臨嚴重的延期問題,甚至可能無法在 iOS 19 中推出。很多業內人士都曝光了此事,甚至嚴重到引發了當天大量使用者的集體訴訟,原因是「未能兌現 Apple Intelligence 承諾,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並誤導消費者」。業內人士郭明錤表示:蘋果CEO親自出來回應此事。庫克應該感受到了外界的壓力,於當地時間3月20日,採取了雷霆措施,來挽回大家的信任。對舊將失去信心,新帥是Vision Pro創造者據外媒彭博社報導,蒂姆·庫克對蘋果人工智慧負責人John·Giannandrea在產品開發方面的執行能力失去了信心,因此他調動了另一位高管來協助:Vision Pro的創造者Mike Rockwell。不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Rockwell接下來將負責Siri,而Siri將從Giannandrea的指揮下完全移除。而Rockwell將向軟體負責人Craig Federighi匯報工作。蘋果公司計畫在本周向員工宣佈這些變動。彭博社還報導,這家iPhone製造商的高級領導層(Top 100)剛剛線上下秘密組織的年度線下聚會上討論了蘋果公司的未來,而AI的進展則是會上討論的重點。新帥舊將有何背景?新帥Rockwell目前擔任Vision Products Group(VPG)部門的副總裁,該部門負責開發蘋果的頭戴式裝置。隨著此次調整,他將離開該團隊,並將管理權交給Paul Meade,後者此前在Rockwell手下負責Vision Pro的硬體工程。而舊將Giannandrea可謂大名鼎鼎。這位前Google明星高管於2018年被聘請領導蘋果的AI工作。在Google母公司Alphabet內部,他曾是最高等級的高管之一,負責搜尋和AI部門。相比之下,Rockwell並沒有AI領導經驗,也沒有在機器學習領域積累廣泛影響力。不過,Rockwell已被證明是一位具備強大技術經驗的高管,他已證明自己能夠推動新產品上市,並管理數千人的工程團隊。據知情人士消息,Rockwell擅長解決問題,並常常擔任前沿技術的倡導者。在過去十年裡,Rockwell是少數幾個能夠從零開始構思並成功推出重要硬體裝置的蘋果高管之一。他於2015年加入蘋果的硬體工程團隊,並在去年2月幫助公司推出了Vision Pro。蘋果Siri士氣低迷,內部人士曝料:不止技術問題,還有內鬥分歧近日,在一次全體員工會議上,蘋果 Siri 團隊的高級總監 Robby Walker 坦承,這次功能的延期是一個“非常糟糕(ugly)”的情況,這直接導致了團隊士氣的下降。Robby Walker 在內部會議上承認表示,公司在 Siri 的 AI 升級尚未準備好之前就過早宣傳了這些功能,這一決策是個錯誤,使得本次延期變得尤為“難看”,也讓團隊成員或多或少都感到些許憤怒、失望、疲憊以及尷尬。“這不是一種‘我們先開發完成再展示’的情況——而是‘我們還沒準備好就提前展示了’。”原本,蘋果計畫在 iOS 18.5 系統中推出 Siri 的這些核心 AI 功能,可如今這個時間已延遲到 2025 年 9 月的 iOS 19,甚至 Robby Walker 還坦言道:“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能在 iOS 19 里發佈。”也就是說,至少目前為止,誰也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發佈時間。那麼究竟進展怎麼樣了?Robby Walker 透露,Siri 新功能在目前的測試階段,僅在 60-80% 的情況下能夠穩定運行,遠遠達不到蘋果的產品標準。同時 Siri 團隊還要兼顧蘋果內部的其他 AI 項目,而這些項目的時間節點比 Siri 的 AI 升級更加緊迫,因此公司不得不調整優先順序,推遲部分功能的發佈。此外,在這次 Siri 功能推遲的事件中,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蘋果內部的溝通混亂、部門間的爭鬥以及行銷上的誇大宣傳等問題也一併暴露出來。據悉,在 WWDC 2024 之前,蘋果市場團隊強烈要求宣傳 Siri 的個人上下文理解和螢幕內容分析等功能,可當時這些功能還處於早期測試階段,並不穩定。但市場團隊堅持要在 WWDC 上展示這些 AI 能力,最終導致使用者的期望值被拉高,結果蘋果最後卻不得不食言,將這些功能延期。此次調整由來已久事實上,蘋果AI管理層的調整規劃早已醞釀數月,甚至早於Siri功能推遲的公告。去年,蘋果調派Rockwell的副手Kim Vorrath協助Siri團隊,她以善於整頓和執行有問題的開發項目而聞名。今年1月,她正式轉入AI團隊,成為Giannandrea的高級副手,負責AI項目管理。在過去幾天裡,蘋果又從Rockwell的團隊調來了另一位高級經理Aimee Nugent,加入Siri團隊。與Vorrath一樣,Nugent在修復棘手項目方面經驗豐富。這些變動使Rockwell的兩位得力幹將能夠在他全面介入之前對Siri團隊進行評估。據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Rockwell在蘋果內部並不掩飾自己對Siri的不滿。他多年來一直向高級副總裁們提出改進Siri的想法,使其更加個性化。最近幾周,他一直在為AI團隊提供建議。即使在管理層調整之前,Giannandrea長期以來就已將Rockwell視為可能的繼任者。由此看來,蘋果Siri換帥早在去年就已經初見端倪。這也再一次凸顯了蘋果所面臨的困境:本來庫克的想法應該是在大模型的生態位上不做基建,而是要在手機和應用端獨佔鰲頭,但事實表明:不僅該公司的AI技術已然落後於行業競爭對手,而且就連自己擅長的手機應用也沒有如期做到。對比國內華為的小藝,Oppo的小布,可以說擁有著頂尖研發團隊的蘋果,是該反思一下蘋果AI一再跳票的原因了。 (51CTO技術堆疊)
蘋果高層大換血!Vision Pro負責人掌舵Siri!一切為了Siri,為了AI!Vision Pro定位為AI產品
蘋果高層洗牌:Vision Pro負責人“救火”Siri。蘋果的高層管理團隊(內部稱為“Top 100”)剛剛在一次年度秘密會議上討論了公司未來發展方向,其中AI業務是核心議題;蘋果正在內部重新定義Vision Pro和VPG項目,將其歸類為“AI產品”。蘋果剛剛召開了一次內部會議,Vision Pro負責人Mike Rockwell將接管Siri團隊,該團隊將從AI主管John Giannandrea的管理下剝離。據悉,Rockwell及Siri團隊將向Craig Federighi匯報,而Giannandrea將繼續負責更廣泛的AI研發工作。彭博社記者Mark Gurman今日報導稱,Vision Pro負責人Mike Rockwell將接管蘋果的Siri團隊,而此前該團隊一直由蘋果AI主管John Giannandrea領導。據悉,蘋果CEO庫克已對Giannandrea在產品開發方面的執行能力“失去信心”,但Giannandrea仍將留在公司,繼續負責整體人工智慧的研究與開發。John Giannandrea此外,Vision Pro硬體工程負責人Paul Meade將接替Rockwell,領導蘋果的空間計算業務,使Rockwell能夠全力專注於Siri團隊。根據報導,在新的職務中,Rockwell將直接向蘋果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匯報。蘋果計畫在本周正式通知員工這一管理層調整。蘋果近期因推遲推出更具個性化的Siri版本而備受批評,部分使用者對公司展示的功能仍停留在概念階段而非實際可用感到不滿。外界普遍認為,蘋果在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落後於OpenAI等競爭對手,而這次高層調整似乎是為了扭轉局勢。任命Rockwell接管Siri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決定。儘管Vision Pro被外界評價為“商業失敗”,並受到諸多批評,但其技術突破仍不容忽視。Rockwell具備豐富的技術經驗,或許能夠在提升Siri的核心技術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蘋果預計將在未來一年內推出更個性化的Siri版本。以下是彭博社原文: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3-20/apple-vision-pro-chief-mike-rockwell-named-siri-head-giannandrea-keeps-ai-role?srnd=undefined蘋果調整AI高管團隊,力圖重振Siri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正在進行罕見的高管團隊調整,試圖在經曆數月的延誤和挫折後,讓其AI業務重回正軌。首席執行官庫克對AI負責人John Giannandrea的產品開發執行能力失去信心,因此調任另一位高管——Vision Pro的締造者Mike Rockwell,來接管Siri智能助理。據知情人士透露,Rockwell將在新職位上全面負責Siri,並向軟體主管Craig Federighi匯報,這意味著Siri將完全脫離Giannandrea的管理範圍。蘋果在周四向員工宣佈了這一調整,此前Bloomberg News已率先報導了該消息。據Bloomberg報導,蘋果的高層管理團隊(內部稱為“Top 100”)剛剛在一次年度秘密會議上討論了公司未來發展方向,其中AI業務是核心議題。這次調整凸顯了蘋果所面臨的困境:其AI技術遠遠落後於行業競爭對手,而公司迄今未能展現出迎頭趕上的跡象。Apple Intelligence平台的推出時間已落後於市場,並且未能取得成功,儘管這是iPhone 16的主要賣點。Rockwell目前是Vision Products Group(VPG,視覺產品組)的副總裁,該團隊負責開發蘋果的頭顯裝置。作為此次調整的一部分,他將離開該團隊,但Vision Pro的軟體團隊將併入Federighi的軟體工程部門,而硬體團隊將仍由John Ternus管理,並向負責Vision Pro硬體工程的高管Paul Meade匯報。Siri的改進工作尤為緊迫。蘋果公司一直難以按計畫推出去年6月發佈的新功能,例如Siri可訪問使用者資料以更精準地響應查詢。儘管技術尚未成熟,蘋果仍然在電視廣告中宣傳這些增強功能,並以此推動iPhone 16的銷量。然而,由於開發遇阻,該公司本月早些時候進一步推遲了相關功能的發佈。目前負責Siri的管理者Robby Walker在近期的一次內部會議上對團隊表示,這些延誤“相當糟糕”,員工可能會感到憤怒和尷尬。他還坦言,由於開發工作優先順序的調整,他無法確定這些功能何時能真正上線。蘋果對外表示,這些功能將在“未來一年內”準備就緒。蘋果股價今年以來已下跌15%,反映出整個科技股市場的回呼。周四,該股在紐約市場下跌不到1%,收於214.10美元。蘋果選擇Rockwell來領導Siri,押注於他紮實的技術能力。他曾成功推出新產品,並領導一個擁有數千名工程師的團隊。Rockwell擅長解決技術難題,同時也是未來技術的積極倡導者。Rockwell被認為是Vision Pro的核心人物,這款產品在技術上堪稱突破,但尚未取得商業成功。Vision Pro的上市依賴於多項技術創新,其中部分涉及人工智慧。他目前離開該團隊之際,該部門正努力規劃產品的未來發展方向。在過去十年間,Rockwell是蘋果為數不多能夠從零到一(“zero to one”)打造全新硬體產品的高管之一。他於2015年加入蘋果的硬體工程團隊,並在去年2月成功推出Vision Pro。相比之下,Giannandrea的背景有所不同。他曾是Google的核心高管之一,2018年加入蘋果,負責領導AI業務。在Google母公司Alphabet任職期間,他主管搜尋和AI部門。而Rockwell並無AI領域的管理經驗,也未曾在機器學習研究社群中建立影響力。不過,蘋果正在內部重新定義Vision Pro和VPG項目,將其歸類為“AI產品”。Rockwell在硬體方面的經驗或許能幫助蘋果更深入地將AI整合到未來裝置中。公司目前已在探索配備外向攝影機的AirPods,讓其能夠採集環境資料以增強AI功能。Siri自2011年推出以來,已有多位負責人。最初由軟體高管Scott Forstall管理,2012年移交給服務業務主管Eddy Cue,2017年轉交給Federighi,2018年由Giannandrea接手。現在,Siri再次更換領導者,由Rockwell接管,並重新歸屬於Federighi的管理範疇。儘管Rockwell將負責Siri,Giannandrea仍將留在蘋果公司。如果他突然離職,可能會引發外界對蘋果AI業務動盪的猜測,而這正是公司不願承認的事情。Giannandrea仍然負責AI研究、測試及相關技術的開發,同時還領導一個探索機器人技術的團隊。Federighi作為Rockwell的新上級,是蘋果的高級副總裁,主管軟體工程,負責iOS、iPadOS和macOS作業系統的開發,以及相關的開發工具。他也是Apple Intelligence項目的核心推動者之一,目前正主導蘋果核心軟體的重大改版。事實上,Siri在Giannandrea接手之前,已長期受到技術質量問題的困擾。儘管他未能徹底改變Siri的現狀,但他在其他AI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例如吸引頂尖AI研究人才加入蘋果,並整合公司各部門的AI研發工作,建立統一的AI部門。此次AI管理層調整併非倉促之舉,而是經過數月的籌備,甚至早於Siri功能推遲的官方宣佈。去年,蘋果安排Rockwell的副手Kim Vorrath協助Siri團隊,她以嚴謹的執行力和擅長整頓混亂項目聞名。今年1月,她正式調入AI部門,成為Giannandrea的高級助理,負責AI項目管理。如今,她被調往Federighi的部門。此外,近幾天,蘋果還從Rockwell的團隊調來了另一位高級管理者Aimee Nugent,加入Siri團隊。與Vorrath類似,她也是一位善於解決棘手問題的高管。這次調整使得Rockwell的兩位得力助手提前介入Siri業務,以便在他全面接管前對組織架構進行評估。知情人士透露,Rockwell在蘋果內部對Siri的現狀並不諱言。他多年來一直向高管們提議,徹底重塑Siri,使其更加個性化,並在最近幾周積極向AI團隊提供建議。在此次管理調整之前,Giannandrea早已將Rockwell視為可能的接班人。在Vision Pro的開發過程中,Rockwell曾設想Siri成為這款售價3,499美元裝置的核心互動方式。然而,目前Vision Pro主要依賴手勢和眼動控制,Siri的作用極為有限。最近幾個月,隨著蘋果計畫將Apple Intelligence引入Vision Pro,Rockwell與AI團隊的合作也日益密切。這項功能將在4月份通過visionOS軟體升級登陸Vision Pro。參考: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3-20/apple-vision-pro-chief-mike-rockwell-named-siri-head-giannandrea-keeps-ai-role?srnd=undefined(三次方AIRX)
新 Siri 又跳票,留給蘋果的時間不多了
留給蘋果「定義下一代智能助手」的時間不多了。 在 WWDC 2024,蘋果在公佈「下一代 AI 產品」的規劃中,除了目前的 Apple Intelligence 之外,還有一個整合了蘋果自研大模型的新版 Siri。 但在經過近一年的開發中,新版 Siri 卻在近期多次傳出因為開發進度受阻,不得不因此數次推遲發佈時間的新聞。 按照蘋果最初的規劃,接入了蘋果自研大模型的新版 Siri 本應與 iOS18.4 一道推出,但由於進展受阻,這一項目已經多次傳出進度受阻不得不延期發佈的資訊。蘋果曾在三月初發佈公告,表示由 AI 驅動的 Siri 開發時間比預期要長,最新的預期是將會在 2026 年發佈。 目前的 Apple Intelligence,與蘋果計畫中使用自研模型的新版 Siri 體驗有著巨大差距|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據彭博社作者 Mark Gurman 介紹,新版 Siri 在目前蘋果 Siri 開發部門的內部測試中,可用性極低,「高達三分之一的時間無法正常工作」。因此「還沒有完全準備好面對使用者發佈」。 在 3 月 17 日,蘋果 Siri 部門高級總監 Robby Walker 在近期的內部會議中,用「醜陋且令人尷尬」(Ugly and Embarrassing)來形容目前 Siri 延誤發佈帶來的影響,表示會「盡快修復這些問題」。 但他同時也表示,由於當前 Siri 部門還有其他更重要的項目工期要趕(這裡很可能指的是蘋果將在 2025 年下半年發佈的智能家居螢幕),因此即使新版 Siri 功能目前的目標是在今年年中發佈的 iOS 19 中推出,但這也只是一個「目標」,「這並不意味著那時就會發佈」。 換言之,關於新版 Siri 發佈時間,最新的答案是:蘋果自己也不知道。 作為一款誕生自 2011 年的產品,Siri 在誕生初期無論是對智慧型手機還是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嗎,都可以說有著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時至今日,Siri 發佈時的「理解語境、執行複雜任務、提供個性化建議」,仍然是幾乎所有智能語音對話類產品不變的教條。 即使隨著時間的推移,Siri 早已不再是人工智慧前沿技術的代名詞,但蘋果仍然試圖通過重構 Siri,來作為對使用者提問「蘋果能否在 AI 硬體時代保持優勢」的回應。 也正是因此,蘋果此前一直在公開宣傳中,將新版 Siri 與 Apple Intelligence 塑造成「手機上真正好用的人工智慧」,但蘋果同時也堅持端側運行 AI 能力的路線,因此在迄今為止的競爭中,Apple Intelligence 所展現出的能力,已經落於 OPPO/vivo 乃至幾乎所有一線手機品牌之後。 目前,在 iOS18 Beta 測試版系統上體驗到的 Apple Intelligence,雖然已經引入了 AI 模型的使用場景,但目前仍然侷限於第三方模型呼叫上,沒有接入蘋果正在自研的大語言模型,因此也無法在此基礎上,實現各種跨應用的 AI 能力實現。 在我們此前的實際測試中,現在 Apple Intelligence 雖然已經支援以「抄送給 ChatGPT 的方式」呼叫其能力,但對話仍然以單次指令為主,缺乏深度的上下文理解能力。 Apple Intelligence 現在回覆使用者複雜請求之前,還需要確認將資訊傳遞給 ChatGPT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除了 Apple Intelligence 之外,目前蘋果已經交付的功能——自訂 Emoji 表情符號、Image Playground、以及寫作幫助等功能,都更像是在原本使用者體驗的基礎上錦上添花。這些在目前主流手機品牌都幾乎同期接入類似功能的背景下,iOS 所能提供的使用者體驗甚至已經不及競爭對手。 此刻,蘋果在 AI 能力進一步拓展邊界上的「暫停」,並不意味著友商們會就此放緩節奏。事實上,智慧型手機端側 AI 落地已經是手機品牌在 2025 年競爭最為激烈的戰場之一。 Google 將在下一代 Pixel 10 系列上揭幕全新的端側 AI 智能助理——Pixel Sense。據科技網站 Android Authority 報導,Pixel Sense 與目前 Google 發佈的 Gemini 最大的區別在於,Pixel Sense 更強調在裝置端側處理使用者資料,在增強隱私保護的同時實現更快的響應速度。 Google 現有的 Gemini 所提供的能力仍然較為分散 | 圖片來源:極客公園 在全球範圍內來看,無論是手握 Android 系統的 Google,還是國產智慧型手機品牌,都紛紛加快腳步,投資基於大模型的智能助理問世,在現有語音互動的基礎上,實現感知螢幕顯示內容的、跨應用 AI 互動的能力,甚至是類似 Manus AI 那樣的 Agent 能力在手機上的生根發芽。 但作為蘋果在 AI 時代出招的「最關鍵的一步」,蘋果自然不希望因為過於冒進的行動,給使用者留下糟糕的第一印象,甚至會因此展現出過於保守的一面。 2024 年九月,蘋果罕見地下架了一條主題是關於新版 Siri 能力的廣告,廣告中,使用者看到一位熟人迎面走來,便詢問 Siri 這個人是否就是上個月在某家餐廳見過的人。 被蘋果撤下的關於 AI Siri 的宣傳片 | 圖片來源:Apple 在宣傳片中,新版 Siri 能夠基於 iPhone 上的日曆、郵件或資訊記錄資訊,迅速為使用者作出回答。類似的廣告效果其實也已經在 2024 年各家手機廠商的 AI 能力演示中看過多次。 蘋果當時並未公佈下架這條廣告的理由,但隨後蘋果發佈了一則公告,確認「更具個性化的 Siri 短期內不會推出」,這也是目前蘋果在官方管道唯一一次對新版 Siri 發佈延遲的回應, 但在近期曝光的內部會議記錄中,Walker 對下架這條廣告片的理由解釋是「由這些(功能宣傳廣告)產生的使用者期待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其實也是在暗示目前新版 Siri 還不能以蘋果的標準,做到廣告中出現的這些使用場景。 在競爭激烈的 AI 賽道上,蘋果 Siri 的延遲固然令人失望,但這或許並非終點。如果 AI 是未來五年,智慧型手機進化方向的「終極答案」的話,蘋果在宣傳策略與技術路線上的保守,或許也意味著最終 AI 能力交付質量的保證。 正如去年十月,彼時發佈的國產旗艦手機紛紛「致敬」Apple Intelligence 的設計,蘋果的戰略重心並非短期的功能炫技,而是建構一個軟硬體深度整合的生態平台,為開發者提供 AI 時代超級 App 的成長土壤。 面對生成內容失真、資料隱私洩露等行業難題,蘋果正在審慎地搭建「圍欄」,建構安全、可控的 AI 環境。這場 AI 馬拉松,至少從目前來看,這一次不再有先手優勢的蘋果,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夯實基礎、建構生態,而非一味追求速度。 或許,這場競爭的最終勝者,將是那些擁有生態掌控力、能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平台級玩家,而非僅僅是硬體製造商。 因此,Siri 的延遲並非蘋果在 AI 領域的「首輪競爭」的終點,而是一個戰略轉型的起點,預示著一場更為深遠的未來競爭。只是這一次的競爭花落誰家,最終還是要取決於一再延期的 AI 版 Siri,最終能否真正成為蘋果期待的那個「真正懂使用者需求的 AI 助理」了。 正如 DeepSeek 讓使用者瞭解了什麼是大模型背後的「深度思考」技術,Manus AI 的爆火讓 AI Agent 的概念更加廣泛的傳播一樣,最先交付出真 AI 助理的智慧型手機廠商,才有能力向使用者定義下一個時代智慧型手機的體驗。 就這一點來講,留給蘋果「定義下一代智能助手」的時間,真的不多。 (極客公園)
【iPhone 16發布】蘋果深夜炸場!搭載蘋果AI,Siri迎來最強新時代!iPhone16 Pro起價7999!網友吐槽科技春晚:看了個寂寞!
千呼萬喚,蘋果“科技春晚”深夜炸場! 凌晨1點,無數果粉熬夜觀看,期待蘋果所展示的高光時刻。相關話題也不斷登上微博熱搜! 正如此前預告圖明示的這樣!全新Siri、iPhone16、Watch、AirPod等新品新鮮出爐,濃濃的“蘋果味”滾燙般撲面而來! 比如,Siri的史詩級更新。簡單地說,Siri變得更加自然、相關和個性化了! 蘋果宣稱這是“Siri的新時代”,升級後的Siri即使使用者的請求並不連貫也能理解並實現互動,同時Siri終於理解了iPhone上的功能,能指導使用者完成刪除重複照片等操作。 蘋果還詳細介紹了視覺智能(visual intelligence),該技術結合反向圖像搜尋和文字識別功能,可以從照片中為事件新增日曆詳細資訊,或直接從餐廳照片中獲取相關資訊。 除此之外,iPhone16系列也現出真容! 作為最期待的新功能,此前就曝光的相機控制按鈕帶來了不少驚喜。該按鈕支援通過物理互動訪問相機功能,除了充當快門鍵外,更能控制光圈、曝光補償,並通過AI進行圖像理解和識別。 簡單總結,此次的秋季發佈會多為正常的產品升級,並沒有太多沖擊性的亮點。 不過,蘋果在不同產品上對AI功能實現的思考比較有趣,例如佩戴升級後的AirPods 4,可以僅靠點頭向Siri表達肯定的意思。 此外,不少網友津津樂道的一個小插曲:蘋果直接在發佈會上提到了王者榮耀的新遊戲!一下子打破蘋果和騰訊之間的不和傳聞。 時長一個小時四十分鐘的發佈會,具體講了那些內容?一起來看看。 01 Siri革新:理解和行動力拉滿 但落地還得等蘋果智能上線 Siri被重新定義了!現在能夠理解並創造語言、圖像及行動! 在蘋果的設想中,Siri將徹底改變使用者體驗,使iPhone不僅僅是放在口袋裡的小電腦,還能成為由AI驅動的私人助手——不過這需要等待蘋果智能的上線。 除了iOS18已經劇透過的一些能力,例如郵件補全和潤色、emoji生成之外。 Siri真正的革新是,其對使用者操作和需求的深度理解,因此Siri未來的應用場景還有不少的想像空間。 在Apple Intelligence上線後,使用者可以讓Siri尋找你聽過的歌曲、儲存的電子郵件、日曆中的預約或一條簡訊,而不只是回應簡單的指令如“打電話給媽媽”。 “憑藉Siri的個人上下文理解和行動能力,你只需說‘把周六燒烤的照片發給Erica’,Siri就會找到這些照片並立即傳送出去,”蘋果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在發佈會上介紹說,“蘋果智能將改變你在iPhone上的許多操作。蘋果智能將作為免費軟體更新提供”。 此外,Siri還可以通過螢幕感知提供其他助手可以提供的幫助。例如,當朋友將地址發給你時,你可以讓Siri將其新增到聯絡人的網址列中,或者讓Siri用濾鏡編輯照片,或者將照片傳輸到另一個應用中。 而視覺智能可以讓蘋果使用者通過Siri從圖庫中找到特定照片,然後在像Darkroom這樣的應用中進行編輯。 不過,也有一些升級不必等待Apple Intelligence的落地即可實現。 Siri的即時改進,包括可以通過打字與Siri互動,使用者可以通過一個新的無障礙功能更改Siri的喚醒詞。而開發者也將能使用SiriKit,把蘋果智能的功能整合到他們自己的應用中,意味著Siri將來能拉通更多的APP了! 甚至蘋果的AirPods也將獲得升級後的Siri體驗,使用者可以通過點頭或搖頭回應Siri的通知。 為了展現新時代的Siri,蘋果在視覺層面也進行了改造。啟動時,Siri不再螢幕幕底部的發光球,而是會點亮iPhone邊緣,呈現引人注目的光效。 02 A18晶片,專門為“蘋果智能”打造 眾所周知,Apple Intelligence 需要高性能晶片才能在裝置上運行AI功能。 iPhone16由A18晶片提供磅礴動力,後者專門為“蘋果智能”而打造。 作為外界關注的焦點,A18 標準型GPU核5個,Pro系列的GPU核數量是———6核。比iPhone15快了40%!值得注意的是,A18Pro採用第二代3nm製程工藝,支援硬光追,配備6核(2+4)CPU,Apple Intelligence 各項功能的運行速度較A17 Pro提升15%,GPU相比 A17 Pro提升20%,支援硬體光追。 16核神經網路引擎,全新的視訊解碼器/圖像訊號處理器 值得一提的是,A18晶片採用的是Arm V9架構,據爆料,去年 9 月,蘋果公司與 Arm 公司簽署了一份到 2040 年 及以後 的協議,確保在可預見的未來獲得核心智慧財產權用於 iPhone 和 Mac 晶片的 Arm 架構。而iPhone 15 Pro 和 Pro Max 就採用了Arm V8架構。 但大家最為關注的是“Apple Intelligence”是否用上的問題。 蘋果智能,主要提供了強大的、全新的視訊/圖片處理和創作能力,可以讓為你提供個性化的拍照/視訊vlog製作體驗。比如碰到一家餐廳可以拍照,蘋果智能可以自動幫你識別這家餐廳,並告訴你這加餐定的菜單資訊,再比如識別寵物狗的類別等等,可以看出有點類似GPT-4o的視覺功能。 然而,正如此前古爾曼所透露的,Apple Intelligence尚未完全成熟。初始版本將缺少許多功能,蘋果將採用分階段緩慢發佈的方式來進行。 據悉,ChatGPT要到今年晚些時候才會整合到AppleIntelligence中,而Siri的所有主要新功能要到明年才會推出,AI圖像生成功能也將推遲到明年才能融入到蘋果的軟體生態系統。 此外,還有一個不好的消息是,“蘋果智能”對於美國以外的地區也無法支援,而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地區目前已在“等待名單”之中。但是,中國和歐盟就不在此之列。 “蘋果智能” 已確認在歐盟地區(涵蓋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瑞典和德國等關鍵市場)將無法使用。歐盟的《數字市場法案》(DMA)是一項促進競爭的法律,規定大型科技公司(即“守門人”)不得通過鎖定客戶於特定硬體或軟體來阻礙競爭。這一點,封閉花園策略的蘋果明顯不符合條件。 同時,由於Apple Intelligence會涉及到大模型、雲端處理等操作,其中會包含資料安全等問題,所以在中國大陸時需要考慮合規性。對此蘋果軟體工程主管 Craig Federighi曾表示,正在嘗試尋找引入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國大陸使用的方法,雖然還沒有確切的時間,但是肯定要做的。 值得關注的是,蘋果發佈視訊中顯示,Apple Intelligence將在明年支援中文、法語、日語和西班牙語。有數位博主將其理解為蘋果智能即將在國內落地的訊號。 03 iPhone及其他年更選手的升級 iPhone16 iPhone16在硬體/軟體/智能領域都開創了智慧型手機的先河,拓寬了iPhone系列的性能邊界。 iPhone16提供了5款配色。 新增的操作按鈕和相機控制功能以及超大容量的電池、4800萬像素攝影機,再加上iOS18提供的各種新功能,讓iPhone16成為了一款全新的AI時代的先進手機。超廣角、3A遊戲、硬體加速、光線跟蹤等等,絕對是電玩攝影發燒友的高配,同時耐用性方面,也在業界領先。 蘋果在拍照上進行了重大更新,此前透露的“相機控制”按鈕如期而至,提供傳統的機械式快門的體驗。通過手指在按鈕上滑動、輕按、重按可以實現變焦、快門、調整人像模式光圈等攝影功能。 價格方面: iPhone16:$799 iPhone16 Plus:$899. 折扣$800 而國行方面,iPhone16價格9月10日已更新: iPhone 16 :128GB 5999 元、256GB 6999 元、512GB 8999 元 iPhone 16 Plus: 128GB 6999 元、256GB 7999 元、512GB 9999 元 iPhone16 Pro Pro系列從裡到外都是創新。迄今為止最先進的iPhone手機。 A18 pro,音訊達到錄音棚等級,續航最強的iPhone。創造了一種新的架構,可以讓持續性能最高提升20%,3A遊戲運行性能更加出色,此外,散熱技術最為先進,新增採用100%再生鋁金屬的散熱子結構,並通過固態擴散技術與鈦金屬外框融為一體。 焦距最長 攝影一流,能拍攝4k,120HDR視訊。 售價方面,國行的價格為:iPhone 16 Pro 128GB售價7999元、256GB售價8999元、512GB售價10999元、1TB售價12999元,iPhone 16 Pro Max 256GB售價9999元、512GB售價11999元、1TB售價13999元,將於9月13日20:00預售,9月20日發售。 Apple watch 10 Apple watch 10系列,將配備全系列最大、最先進的螢幕。表盤被設計的更加圓潤,中間的LED螢幕進行了最佳化,能夠更好地在邊緣角度看清螢幕內容。同時,手錶變得更薄更輕了,比前一代watch 9纖薄了10%,而配備的拋光鈦金屬的錶帶也比以往要輕。 S10 sip 晶片。螢幕最大。最漂亮 、充電最快 值得注意的是,Apple watch 也與時俱進的搭載了AI功能,機器學習識別滑到、絆倒,通過AI即時減噪讓通話質量進行提升,AI幫選最佳照片等等。 在睡眠監測上,蘋果手錶通過收集使用者的睡眠資料,提示睡眠呼吸暫停者他們的健康問題,該功能將優先上線美國、日本等地。 WatchOS11 在運動監測上進行了多項升級,不僅可以記錄跑步的距離、配速、負重等等,還為騎行、滑翔、潛水等運動配備了完善的記錄方式。 AirPods系列 AirPods 4發佈。由自研的H2晶片驅動。獨特的聲學架構,實現了個性化的空間音訊功能。 有趣的是,AirPods 4互動方式的革新,當使用者佩戴耳機時,可以僅通過點頭和搖頭與Siri完成互動。 各種聆聽模式,更加智能的在各個模式中切換,當使用者和周圍人說話時,AirPods 4能自動降低音量。 AirPods Max增加了C口,升級了更多的配色選擇,價格不變。 蘋果一直在探索AirPods Pro實現專業級助聽器功能,以更好地幫助聽障人士。而這版AirPods Pro有了突破進展,在聽力健康方面升級了預防(聽力保護)、檢測(聽力測試)及輔助治療(設計聽障人士需要的音量)三方面功能。 04 寫在最後:搭上AI的蘋果 能否力挽狂瀾? 蘋果發佈會結束,微博的即時話題中,不乏網友對蘋果再次“擠牙膏”的吐槽。 科技博主@闌夕發文說,“有一說一我是真懷念以前開在庫比蒂諾劇院裡的蘋果發佈會,發佈會的直播就應該同步現場感,而不是現在這樣靠全特效支援的貼圖式錄播。 ”有人評論道,“像在靠精緻的轉場和動畫來掩蓋創新不足的感覺”。 作為AI原生的第一代iPhone,庫克當然希望iPhone 16系列可以吸引更多的中國消費者。然而,Apple Intelligence在國內的落地困難,必然會挫傷國內果粉的熱情。 而就像庫克和蘋果感受到的那樣:中國的消費者似乎正在拋棄蘋果。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資料,蘋果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不斷縮水。iPhone在今年初的前六周就開局不利,銷售量急劇下滑了24%。而這一頹勢持續蔓延著:第一季度,蘋果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份額同比縮減了19.1%;第二季度再次下降了5.7%。 在巔峰時期,蘋果曾是科技界無出其右的前沿標竿。 擁有一台iPhone,不僅僅是獲得一款兼具實用與美學的科技產品,更像征著持有者的身份與品位。2010年代初,每當iPhone更新換代時,網路上都會掀起一波“賣腎笑話”,來調侃一些人對蘋果新品的極端渴望。 然而,就像“腎機”這個詞已經成為了時代的眼淚。中國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如今也早已不是蘋果一家獨大。 究其原因,蘋果作為絕對創新者的形像已經黯淡了。在賈伯斯的領導下,蘋果曾在短短十年中推出了一系列的革命性產品,ipods、iPhone、iPad、MacBook Air的誕生,都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產品,而是定義了一個類目,塑造了一個行業的標竿。 而如今,蘋果進入了自己的“中年危機”,屢屢碰壁。 在十年造車夢折戟之後,所推出的Vision Pro市場反響也遠不及預期。而最能打的手機品類從iPhone14系列後就少有重大創新,雖然靈動島、拍攝按鈕等設計也帶來過一些驚喜,但“擠牙膏”“修修補補”的吐槽已是不可避免。 不過,蘋果創新力的衰減不能完全歸因於內部。從全行業來看,手機已經進入非常成熟的產品階段,要做出能讓消費者眼前一亮的創新,其難度勢必越來越大。 而在這個階段,微弱的領跑優勢,似乎不如精準的差異化更能直擊人心。 近年來,國內廠商先後推出了多款能與iPhone不分伯仲的產品,提供了紛繁的選擇。國產手機品牌比之蘋果,能更細緻地瞭解本土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也都打出了自己品牌的獨有特色,並收穫了一批忠實的產品擁躉。 在崇尚多元化選擇的今天,蘋果不是高端機的唯一選擇,也可能不是高端機的最優選擇了。 在今天稍晚的14:30,全球首款量產的三折屏手機,華為MateXT即將和蘋果“硬碰硬”。選擇這個時間進行發佈,是華為的信心與野心,通過展示超越性的技術和性能,與蘋果掰掰手腕,去看看什麼才是智慧型手機的終極形態。 ——這勢必是一場精彩的硬仗,而我們拭目以待。 (51CTO技術堆疊)
蘋果這一服務或將收費!每月超140元
據外媒8月8日報導,分析師稱,蘋果公司計畫對其即將面世的高級人工智慧系統Apple Intelligence向使用者收取額外費用,預計高達20美元(約合人民幣143元)的月費。此舉旨在進一步推動蘋果利潤豐厚的服務業務持續增長。 今年6月,蘋果首度為Apple Intelligence系統揭開神秘面紗,並介紹稱,計畫今年晚些時候在其部分裝置上推出這一產品。根據當時的介紹,這一AI系統將包括增強的Siri語音助手,以及自動生成電子郵件和圖像等功能。 分析人士指出,這些功能將分階段逐步推出,且在中國和歐洲等部分地區最初可能無法使用,但蘋果有意對其中更高級的應用程式採取訂閱收費模式。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合夥人尼爾·沙阿(Neil Shah)認為,人工智慧技術的投資成本高昂,蘋果此舉意在將部分成本轉嫁給使用者。他表示,蘋果或將Apple Intelligence的高級功能納入現有的Apple One訂閱套餐中,以每月10至20美元的價格提供給使用者,以此吸引更多追求優質AI體驗的使用者。 美東時間7月29日,該公司發佈了蘋果智能的首個iPhone AI版本。新軟體目前只在iOS 18.1的開發者測試版中發佈,僅面向支付了99美元/年的註冊開發者。據悉,本次更新只支援M系和A17 Pro晶片,即在iPhone上僅適用於iPhone 15 Pro和 iPhone 15 Pro Max,iPad和Mac也有類似的版本。除硬體要求外,開發者的地區設定需為美國,裝置和Siri語言需為英語。 今年第二季度,蘋果的服務部門收入242億美元,相比之下,許多其他硬體公司在軟體服務方面都難以獲利。CCS Insight研究主管本·伍德(Ben Wood)表示:“蘋果是少數幾家成功將其提供的增值服務貨幣化的聯網裝置公司之一。它已經給客戶樹立了先例,即他們必須為更高級的服務付費。” (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