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期對含有鈧和鏑等關鍵材料的稀土實施了新的出口限制,這一舉措可能對全球晶片製造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鈧和鏑是射頻和儲存應用中的關鍵材料,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Wi-Fi模組、基站、硬碟驅動器磁頭和電動汽車等領域。此次限制措施涉及博通、格芯、高通、台積電、三星、希捷和西部資料等主要行業參與者。
中國出台的稀土出口限制措施並非首次。此前,中國已實施了兩輪稀土出口規定,逐步收緊關鍵礦物的供應,尤其是那些用於晶片製造的礦物。此次限制措施的出台,是對川普政府對中國生產的商品徵收54%關稅以及對所有在美國製造的產品徵收34%進口關稅的回應。
根據新規,從即日起,含有鈧、鏑、釓、鋱、鑥、釤和釔的產品的出口商必須向中國商務部申請出口許可證,並詳細說明材料的最終用途。這一規定涵蓋了原礦石、金屬、化合物和成品等多種產品。雖然這並非徹底的禁令,但作為中國的第三輪出口限制,它引發了全球製造商對供應的擔憂,並加劇了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
此次限制的兩種關鍵材料鈧和鏑對電信和儲存行業具有重要意義。鈧主要用於射頻應用,通過其在氮化鋁鈧(ScAlN)中的作用,用於高性能波濾波器,如體聲波(BAW)和表面聲波(SAW)濾波器。這些濾波器是5G智慧型手機和基站前端模組以及Wi-Fi 6和Wi-Fi 7模組的重要元件。鏑則廣泛用於硬碟驅動器磁頭和電動汽車,通過提高磁鐵在高溫下的矯頑力來控制讀/寫頭。
其他受限制的材料,如釓、鋱、釔、鑥和釤,也在半導體製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材料在沒有權衡和增加成本的情況下,難以被替代。然而,儘管稀土金屬被稱為“稀有”,但它們實際上並不稀有。中國之所以成為這些材料的主要供應商,是因為其建立了高效的生態系統來開採、提取和提煉稀土元素。一些觀點認為,中國補貼稀土行業以控制關鍵材料的供應,使在世界其他地區生產這些材料無利可圖。但隨著中國開始將其稀土“武器化”,其他國家的公司可能會重新評估其供應鏈,尋找替代供應商。
中國此前已實施過兩輪稀土出口限制,逐步從基礎材料(如銻、鎵和鍺)擴展到製造關鍵金屬,再到用於射頻、儲存和精密部件的稀土。這些限制措施對半導體價值鏈和製造鏈的早期階段產生了高度破壞性的影響。儘管目前尚未看到由於中國的出口限制而導致晶片供應的實際中斷,但這些限制措施已經引發了行業的廣泛關注。
通過出口限制,中國不僅在資源開採方面發揮了優勢,還在加工和材料科學方面發揮了優勢。這在全球半導體生態系統中產生了廣泛的不確定性,影響了從智慧型手機到個人電腦,從自動駕駛汽車到複雜防禦系統等多個領域。隨著行業調整其供應鏈以適應新的現實,中國限制措施的影響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然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限制措施出台。 (晶片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