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的最新演講暗示降息?

台北時間周四晚,鮑爾關於貨幣政策框架審查的演講又引發了不少誤解,許多人將其理解為暗示降息的鴿派訊號

無疑,這再次證明了聯準會溝通的失敗

儘管其本意是為了增進公眾對貨幣政策決策的理解,但學究式的詞彙、晦澀的概念和不恰當的時機,卻造成了更多誤解。

我並不清楚鴿派們的具體邏輯是什麼,或許是認為取消平均通膨目標制(FAIT)意味著暫時忽視通膨目標,更關注就業?

但不管是什麼,這次演講對短中期經濟前景和政策制定並沒有任何暗示,更多的是關於如何管理長期中通膨與就業之間的權衡

取消平均通膨目標制並沒有什麼意外

首先,這篇演講的關鍵結論是:“截至我們目前的討論,與會者們表示,重新考慮有關不足(shortfalls)的措辭是適當的。在上周的會議中,我們對平均通膨目標制也有類似的看法”。

這段話非常抽象,要理解其意思,需要回顧金融危機後聯準會貨幣政策框架調整的歷史。

詳細的闡述可以看鮑爾的原文,這裡只簡單總結下關鍵點:

2012年,聯準會正式確立了2%的通膨目標,作為其貨幣政策框架的核心。這是FOMC首次明確定義長期通膨目標,為的是更好地錨定通膨預期。

  • 2012-2018年,美國復甦緩慢,一直處於低增長和低通膨的環境。由於聯準會政策利率已經降至最低,觸及零利率下限(ZLB),因此需要採用新的方法來錨定通膨預期(避免進一步下行)
  • 2019年,聯準會啟動了對貨幣政策框架的全面審查,並引入了“靈活平均通膨目標制”(FAIT),允許通膨在一段時間內適度高於2%,以彌補此前低於2%的時期。這一變化旨在避免通膨預期長期低於目標,以應對ELB的約束。

此外,FOMC還將根據就業水平相對於充分就業的“不足”(shortfalls)而非“偏差”(deviations)來制定政策不足是單向概念,偏差是雙向概念,這意味著:當就業水平低於充分就業時,聯準會一定保持寬鬆;但當就業水平高於充分就業時,聯準會未必要收緊政策。、換句話說,由於通膨和通膨預期長期低於目標,聯準會對就業市場採取了非對稱的態度(可以容忍其過熱)。因此,可以看到,2019年的貨幣政策框架調整完全是基於金融危機後“低利率、低通膨和低增長”的世界所打造

然而,疫情後的大通膨改變了一切,FAIT框架也導致聯準會應對通膨反應過慢,飽受外界詬病。

事實上,從2022年加息開始,聯準會就已經實質上放棄了FAIT框架,回到了之前2%的通膨目標上

因此,對於放棄FAIT大家早有預期,周四的演講其實並沒有太多意外的內容

從市場表現來看,股指對鮑爾演講並無太大反應,美債收益率的確出現了大幅下行,但主要源於零售銷售控制組不及預期和PPI服務業出現通縮

聯準會將更重視通膨風險,實際上略微偏鷹

與鴿派理解不同,周四的演講實際上略微偏向鷹派,當然這也是從長期視角出發的

聯準會認為通膨已經重新復甦,這意味著將比疫情前更加重視通膨的上行風險,允許通膨超調將不再合適,因為這可能導致通膨預期脫錨

鮑爾在演講中提到通膨波動率相比2010年代大幅提高,我們可能正在進入一個更頻繁、可能更持久的供給衝擊時期。這同樣是對通膨上行風險的警惕,更高的波動率,意味著對於相同的通膨或就業水平,政策利率也將需要更高

  • 考慮修改有關不足(shortfalls)的措辭,意味著聯準會對勞動力市場不再是無條件的呵護,這同樣偏向鷹派。由於通膨比以前更活躍,當勞動力市場過熱時,聯準會將不再像以往一樣選擇無視,而是可能加息。
  • 鮑爾暗示未來不會陷入ZLB,基準情形並非一個低利率世界。在聯準會的設想中,未來將與疫情前相反,增長更高、通膨更高、利率也更高,而新的貨幣政策框架也同樣為新的世界所準備。


(M2M投研)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