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銀行擠兌將於週一上午開始”。在美國排名第16的矽谷銀行在短短48小時內宣布破產,其風險持續外溢。儘管接管銀行的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承諾,從周一起儲戶可以獲得最高25萬美元的保額,但據說90%以上的賬戶存款都超過這個數字。因此,美國對沖基金大佬、潘興廣場創始人阿克曼發推特預測,週一美國其他銀行將出現全面擠兌,“因為沒有一個儲戶願意承擔哪怕一美元存款的微小損失,這種風險沒有回報”。
矽谷銀行的爆雷點燃了美國銀行的信任危機,路透社稱,截至11日,美國各銀行的市值已蒸發1000多億美元。而據彭博社12日報導,矽谷銀行倒閉的影響開始蔓延到世界各地,“從倫敦到新加坡”。“不排除美聯儲和矽谷銀行股東為逃避損失而犧牲儲戶的利益,《華爾街日報》爆料稱,矽谷銀行首席執行官貝克爾在上週五銀行倒閉前幾週套現股票和期權,淨賺227萬美元。
銀行擠兌有蔓延跡象
“矽谷銀行:生於撲克遊戲,死於賭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2日這樣定義矽谷銀行。據美國Axios新聞網站介紹,矽谷銀行最初是由兩位創始人在一場撲克遊戲中構想的,他們於1983年在加州聖克拉拉開設了第一家辦事處,專注於對接初創企業和風投公司。在新冠疫情期間,這家銀行的客戶積累了大量現金,導致存款激增。
矽谷銀行趁勢購買了數百億美元看似“安全”的資產,主要是一些美國的長期國債和政府支持的證券。如果不是美聯儲的強加息,矽谷銀行以正常價格拋售資產,很可能會籌集到足夠資金應付擠兌,避免倒閉。但由於市場利率大幅上漲,這些證券在公開市場的價值不能跑贏銀行賬簿上的價值,最終只能虧本出售。
當地時間3月8日,當矽谷銀行發佈出售證券虧損約18億美元的公告後,公司股價暴跌,9日,儲戶在一天之內提出驚人巨款——420億美元——約佔該銀行資金總額的1/4。10日,彭博社記者看到客戶們冒著寒冷和大雨站在位於矽谷著名的沙丘路矽谷銀行分行外,用力敲著緊鎖的玻璃門,但無人理睬。一位無人機創業公司的老闆說,前一天她預訂的提款還沒有完成,不知道如何給12名員工發工資。
存款擠兌導致這家主要為科技行業提供服務的銀行在10日宣布倒閉,成為美國史上第二大銀行倒閉案。《華盛頓郵報》11日稱,一些專家擔心,大量公司可能會在周一將資金從類似矽谷銀行的地方銀行轉移到更安全的大型商業銀行,從而導致新一輪的不穩定。
10日至11日,一度傳出美國四大行之一的富國銀行“不能提現”的消息,富國銀行隨後發推特回應用戶稱,“這可能是由於技術問題”,“我們正在迅速制定解決方案”。但12日有消息表明,擠兌潮已蔓延至美國第一共和銀行。
恐慌情緒在周五引發了亞洲、歐洲和美國股市的下跌,尤其是銀行股和科技股。但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卡西迪11日對美國CNBC網站表示,矽谷銀行爆雷並不會是“煤礦裡的金絲雀”(礦工們總會帶著金絲雀下井,若礦井中存在微量有毒氣體,金絲雀會表現出明顯的煩躁),也不會蔓延到整個銀行業。他認為,華爾街大型銀行的資金來源並非集中在科技企業上,矽谷銀行流動性風險的溢出效應“有限”。
“可能會消滅一代創業公司”
矽谷銀行破產是不是第一塊多米諾骨牌也許還有爭議,但影響已經相當大。《華盛頓郵報》稱,美國創業企業孵化器Y Combinator首席執行官在推特上表示,如果不採取行動,這對初創企業來說可能意味著“滅絕級別的事件”,美國創新可能會倒退“10年或更長時間”。
福克斯新聞11日稱,矽谷銀行資助了美國近一半由風投支持的醫療保健和技術公司。它還為一些最大的加密貨幣持有大量現金儲備,“現在它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接管該銀行的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對每個賬戶最高承保額25萬美元,而美國國家風險投資協會的數據顯示,矽谷銀行擁有超過3.7萬家存款超過25萬美元的小企業儲戶。報導諷刺說:“當拜登吹噓現代歷史上最強勁、最公平的經濟復甦時,我們開始對此有了更好、更準確的理解。”
在Y Combinator投資的數千家創業公司中,包括200多家來自印度的公司,Y Combinator11日致信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指出下一步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導緻美國裁員“超過10萬名工人”,並要求他們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但耶倫12日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稱,聯邦政府不會向投資者提供救助。
彭博社12日稱,矽谷銀行倒閉的影響已經開始蔓延到英國、加拿大、印度等國。週六,大約180家英國科技公司的領導人致信英國財政大臣亨特,呼籲其進行干預。倫敦基因組學初創公司Ochre Bio的創始人稱,他整個週末都試圖把在矽谷銀行的存款提出來,但沒有成功。“如果不進行干預,可能真的會消滅一代創業公司。”報導還稱,在英國的矽谷銀行子公司即將被宣布破產,已停止交易,不再接待新客戶。
11日,矽谷銀行在中國的合作夥伴浦發矽谷銀行發公告稱經營狀況“規範穩健”,稱其資產負債表獨立於其美國合作夥伴。美團和SOHO等中國公司都出面否認在矽谷銀行中有存款。也有幾家中國小型初創企業對媒體透露受到了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對記者表示,中國金融體系已建有相當高安全係數的防火牆,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防控和隔離風險。特別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成立,能夠防止監管空白。因此,美國矽谷銀行所引發的金融震盪,短期內不會波及中國。
美聯儲加息潮中的裸泳者
美國白宮發聲明說,矽谷銀行倒閉後,美國總統拜登11日與加州州長紐瑟姆“談到了矽谷銀行和應對這種情況的努力”,但未公佈會談細節。
目前,美國政府對此事件的態度並不明朗。《華盛頓郵報》說,如果拜登政府救助矽谷銀行的儲戶,可能會引發反彈,類似於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政府救助華爾街引發的憤怒。雖然這一次,納稅人是在為未來的科技巨頭紓困,而不是為金融巨頭解難。“所有的選擇都是糟糕的選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約翰遜說。
“矽谷銀行的失敗是對美聯儲的一個警告”。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赫曼11日在《紐約郵報》撰文指責美聯儲在過去一年為應對高通脹累計加息425個基點,文章警告,金融體系的更多部分可能開始崩潰,“我們應該做好經濟硬著陸的準備”。
“美聯儲難逃矽谷銀行破產真正罪魁禍首的嫌疑”,劉英稱,美聯儲2020年不顧一切地執意大放水,是造成全球高通脹的重要原因之一。之後,美聯儲又因高通脹開始激進加息。而當潮水退了之後,美國經濟金融被反噬,矽谷銀行成了美聯儲加息帶來的貨幣退潮後的裸泳者。
張超說,矽谷銀行破產,讓人們質疑美聯儲監管金融體系的能力。美聯儲2022年6月宣布的年度壓力測試結果顯示,雖然資本充足率大幅下降,但美國排名前34家銀行全部通過壓力測試。結果僅僅過了半年,就有排名第16的矽谷銀行倒閉。“美國金融環境的安全性是否已失去保障,背後是否還隱藏著更大的冰山?這些都值得高度重視和密切觀察。”
劉英認為,美國經濟在根本上並沒有從2008年金融危機中徹底走出,主要由2009年開始的三輪量化寬鬆政策才勉強維持到現在。劉英說:“相比雷曼兄弟,矽谷銀行是一個比較優質的銀行,資產規模超過2000億美元。它的破產會不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是值得高度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