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4月11日晚10:36,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PB)悄悄修改了稅則: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路由器等電子產品和零部件的進口稅率被豁免,不再受早前“對等關稅”的影響。
關於此修改的爭論較多,有說法認為這一修改只針對美國成分大於20%的產品,且只針對美國成分豁免。但有業內人士向虎嗅指出:該檔案表述較為模糊,但並沒有表明只針對美國成分大於20%的產品,兩種豁免屬於並列關係。
據CCTV國際時訊報導,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產品是否仍將適用不屬於“對等關稅”框架的20%稅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尚未就相關詢問作出回應,白宮方面也未立即置評。
目前尚不知這類產品佔中國出口美國總額的多少比例,但據2023年資料來看,中國對美出口消費電子產品(含智慧型手機、電腦等)總額為960億美元,約佔中國對美出口總額(5020億美元)的19%。
這條修改稅則的發佈,被外媒認為是川普對華關稅有所鬆動的首個訊號,有外媒稱這代表川普在極端關稅政策上的又一次退縮(step back),也有報告分析這說明在美國科技行業的強烈反對下,白宮內部“最終承認了現實情況”。
川普服軟了嗎?極端關稅政策能否繼續鬆動?對於出口美國的中國企業來說,這或許是一個好訊號,過去一週,這些企業就像坐上了過山車,心懷忐忑,前途未卜。
川普對華關稅加征至125%,以及其宣佈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政策,小額包裹稅率從30%暴增至90%。這兩條政策,令出海美國的中國企業在過去幾天迅速被愁雲慘霧籠罩。
“再這樣下去,墨西哥毒販還不如改行走私來錢更快。”深圳老闆李清一邊調侃一邊苦笑。
貨代公司的運費價格最直觀反映出關稅瘋狂加征後的成本數字(運費多涵蓋關稅成本)。
“此前深圳貨代普遍價格是3-10元人民幣/公斤,如今已漲至13-23元/公斤。”深耕中美物流多年的美伽跨境供應鏈海外事業部總負責人鄒韜告訴虎嗅,服務越好、船隻越快,價格越高。
在川普初上任對華加征20%關稅時,貨代公司甚至為了爭奪客戶還相繼降價(相當於替客戶承擔一部分關稅成本),但如今也挺不下去集體漲價了。一個行業公開的秘密是,貨代在代理申報關稅價格時,多是按售價的20%或按生產價格申報,若不走低申報路線(或低申報被美國嚴管),嚴格按照其關稅要求,理論上上漲的價格還會更高。
但此番美國修改稅則,可能會改變部分企業的處境,實際上,不同類型的企業在這場關稅風暴之下,受到的影響也不同。
誰會繼續流血,誰會暫喘口氣,大家的處境進一步分化。
據虎嗅與多位業內人士交流,若對衝擊程度做一個排名:首先,2B外貿公司受到的影響>2C跨境電商。其次,跨境電商中,直郵小包所受的影響>大件貨物(運費佔比較高)>貨值低盈利空間小的輕小件>客單價高盈利空間大的輕小件。
若加上此次美國豁免的產品類型,這些高附加值的電子產品和零部件將受到最小衝擊。
為何業內普遍認為2B外貿公司受到的影響大於2C跨境電商?
傳統2B外貿受美國採購商的影響較大,一旦某個大採購商決定停止合作,這些外貿公司和工廠就會受到巨大衝擊。
關稅加征至125%之後,許多美國採購商已選擇停止合作持觀望態度。“有的工廠已經宣佈先停工一個月,也有主做美國市場的外貿公司開始辭退員工。”李清告訴虎嗅。
而跨境電商中,不同類型的企業處境也各不相同。
直郵小包模式受衝擊最大,主要因為特郎普此前宣佈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政策,小額包裹稅率從30%暴增至90%。某種程度上,這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直接切斷了中國跨境電商依賴的生命線。
“要麼漲價90%,要麼關店。”服裝獨立站老闆李成苦笑著給虎嗅算了一筆賬:一件售價20美元的T恤,原本利潤只有2美元,現在新增關稅疊加物流成本上漲,綜合成本飆升好幾倍,“這點微薄利潤瞬間就被吃光了”。
更讓他焦慮的是,“螞蟻搬家”式的拆單避稅策略將徹底失效。“以前800美元的訂單可以拆成多個20美元的包裹,現在這條路被堵死了。”李成說,快時尚變成了慢焦慮。
直郵小包之外,大件商品被“關稅黑洞”吞噬的程度也更高。
某家具出口企業負責人告訴虎嗅,“加125%關稅後,我們的成本翻了3倍以上,預計漲價30%左右,才能令淨利率在5%,但這個價格已與美國同行的價格非常接近,極大降低了競爭優勢。”
據其估計,若行業集體漲價,亞馬遜整體家具大盤在加征關稅後預計GMV下降10%-15%,其公司今年收入預計下降20%,
輕小件產品的運費成本雖然佔比較低,但貨代集體漲價後,貨值較低利潤較薄的大量白牌及代加工工廠甚至沒了利潤空間。
義烏國際商貿城的某個檔口前,張雯正在和客戶討價還價。“這個手機殼賣5美元已經沒什麼利潤了,再加125%的稅,客戶轉身就去買東南亞的同款產品了。”她無奈地搖頭。
此前,貨代雙清包稅(由承運商負責辦理出口國的報關手續和目的國的清關手續)模式下,最低每公斤運費可達到3元,佔成本比例較小,給這類低價輕小件產品留存了一定利潤空間。但目前即使走低申報路線,運費每公斤已普遍漲了10元,以前還能靠走量賺錢,現在連這條路也快被堵死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跨境電商從業者預測:“大量客單價低於10美元的白牌商家將在6個月內出局。"在他看來,這場危機正在加速行業從"拼低價"到"拼品牌"的血腥洗牌。
不過,並非所有玩家都在潰敗。
深圳華強北的一間辦公室裡,陳明正在查看最新的銷售資料。“這款藍牙耳機雖然售價89美元,但我們還有35%的毛利率。”
這幾年堅持走品牌路線和技術研發路線的出海企業相對沒那麼被動。走品牌路線的公司享受一定的品牌溢價,關稅衝擊下成本上漲,其原有的高利潤率雖被壓縮,但仍有一定調整空間。走技術研發路線的出海企業則往往比美國本土企業有更高的性價比,留給其漲價的空間也較大。曾經在品牌和技術上的投入將為其避險。
另外,在美國新修改稅則之列的電子產品和零部件自然不用說,關稅被豁免後,或許將很快進入正常經營狀態。
這是科技巨頭的CEO們一次成功的遊說。“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發表了講話,白宮在正確的時間做出了正確的舉動。”韋德布什證券董事總經理這樣寫道。
若不進行豁免,像蘋果這樣的電子科技企業會受到重大衝擊。據投行資料稱,蘋果80%以上的產品都在中國生產,有計算認為,受關稅影響,一部iPhone的價格可能飆升至3500美元,自川普宣佈“對等關稅”以來,蘋果市值蒸發一度超過6400億美元。
高附加值的產品,在這場關稅風暴中,或許會有更多生存空間。
此番美國修改稅則,對於中國電子科技企業是個利好,但對於各大跨境電商平台來說,仍不是局面扭轉的節點。
川普宣佈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政策,小額包裹稅率從30%暴增至90%,被認為是對Temu和SHEIN的巨大打擊。一個主要原因是,直郵小包模式在Temu和SHEIN的比例仍然較高。
據業內人士向虎嗅透露:Temu全託管模式下,約30%訂單通過直郵方式完成,半託管模式下,約40%是直郵小包,剩餘是由海外倉發貨。而SHEIN的女裝約90%都是通過廣州倉的跨境直郵小包來發貨的。
且若取消800美元以下關稅豁免政策,每件貨物還會有大約3美元(約20元人民幣)的清關費用,若一件產品售價10美元,僅清關費用就佔其售價的30%。
如何降低跨境直郵小包的比例、提升客單價、提升美國以外的市場比例,成了Temu和SHEIN的重點。實際上,這也是近兩年這些平台一直在佈局的方向。
比如,二者都在盡力提升歐洲市場的比例,據知情人士透露,2025年,Temu規劃減少美國市場比例至30%左右,歐洲市場比例提升至35%左右。
又比如都在努力發展半託管模式,佈局前置倉、推進本土化生產,降低直郵小包的風險。比如SHEIN2023年就在美國提前佈局前置倉,目前美區已有三個前置倉在運作,此外其⾃ 2021 年起就開始在巴西進⾏佈局,已在巴西建⽴了超過 2000 家服裝製造商合作⽹絡,相當於中國 5000 家⼩型⼯⼚的產能規模。
不過,對於SHEIN來說,通過大批次海運在前置倉備貨仍然挑戰很大,因為女裝銷售節奏較快,一般一個夏季可能有2-3波流行風潮,SHEIN有些情況下是按照15天一個週期來做投產,一旦提前備貨可能打亂其快時尚的節奏。
而在中高客單價產品上,各平台也在推進。
據業內人士透露:據某些機構爬蟲統計,Temu全託管模式下,中低客單價的顯示曝光越來越少,中高客單價的顯示會比較靠前。而SHEIN在推進第三方賣家模式時,允許商家定價與亞馬遜同價,以推廣更多中高單價的產品。
總的來看,這場由川普掀起的關稅風暴,正在重塑中國出海企業的競爭格局:
在深圳前海的某個共享辦公空間裡,一群創業者正在討論如何在越南設廠;在上海虹橋的一家律師事務所,跨境合規諮詢的業務量激增300%;而在廣州白雲機場附近,海外倉服務商的廣告牌突然多了起來
這本質上是一場針對中國供應鏈效率與彈性的極限壓力測試,拼韌性的新賽道剛剛亮起綠燈。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