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推薦
最新
訂閱
閒聊
台股
美股
國際
港股
A股
宏觀
科技
汽車
手機
房產
基金
區塊鏈
理財
外匯
商品期貨
保險
影片
時尚
消費
生活
未上市
追蹤
其他
官方認證
北風窗
1分鐘前
•
賣爆了!華為Pura X一周啟動量接近10萬台
7499元起的Pura X上市後,銷量竟然出奇的好,不知道華為何時能夠敞開賣呢?據中國媒體報導稱,截至4月5日,華為新一代摺疊屏旗艦Pura X開售僅一周,啟動量已逼近10萬台大關。之前賽諾副總經理孫琦爆料稱,上市銷售的闊摺疊華為Pura X首銷賣了100000台(1天時間)!為全球首款闊摺疊手機,華為Pura X採用獨特的16:10比例闊型屏設計,接近平板的顯示比例,可提升使用者在觀影、創作和瀏覽等多種場景下的顯示面積。華為Pura X外屏則為3.5英吋,解析度為980*980、支援1-120Hz LTPO 2.0自適應更新頻率、1440Hz PWM調光等。硬體組態方面,該機配備玄武水滴鉸鏈、UTG玻璃、2米IPX8級防水、第二代靈犀通訊、天通衛星通訊,後置150萬多光譜通道紅楓原色鏡頭+5000萬RYYB主攝+3.5倍長焦+4000萬RYYB超廣角鏡頭,內建4720mAh電池,支援66W有線、40W無線快充。 (快科技)
#華為Pura X
#闊摺疊
#顯示比例
0人
讚
留言
分享
官方認證
北風窗
6分鐘前
•
不支援5G!華為全新手機突然發佈,用回驍龍處理器
華為新手機突然發佈,竟然用回了驍龍處理器!今日,華為暢享70X活力版上市並開啟預售,提供128GB、256GB、512GB三種版本,售價分別為1499元、1699元、1999元,國補到手價1274.15元起。購機限時贈送價值258元的禮包,包括1年電池煥新、延長1年保修。ID設計上,華為暢享70X活力版提供曜金黑、雪域白、冰晶藍三款配色,採用360°玄甲機身,耐摔能力提升100%、耐摔高度1.8米、最高承壓65千克,獲得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整機耐摔五星等級、SGS五星金標認證。至於大家最關心的處理器型號,華為雖然沒有公佈,但根據第三方軟體識別顯示,該機搭載了驍龍晶片。華為暢享70X活力版採用6.78英吋3D雙曲OLED屏,解析度2700*1224,支援120Hz更新頻率、2160Hz高頻PWM調光、AOD全螢幕顯示、AI濕手觸控,以及護眼模式、電子書模式。據瞭解,該機支援傳送北斗衛星消息(僅256GB、512GB版本支援),無地面網路時長按暢享X鍵即可通過暢連應用傳送或接收北斗衛星消息,支援快捷求助。此外,暢享X鍵還支援一鍵出行、一鍵支付、一鍵呼叫、一鍵手電筒等功能。續航上,華為暢享70X活力版內建6100mAh華為巨鯨電池,支援40W快充,官方宣稱可連續通話2.1天、線上音樂3.1天。其他方面,新機後置5000萬像素主攝、200萬像素景深鏡頭,出廠預裝鴻蒙OS 4.2作業系統,具備純淨模式、安全中心、智能反詐識別等安全功能。據悉,暢享70X活力版外觀、電池、螢幕參數、充電速度、抗摔認證和暢享70X一致,主要區別除了晶片不同,不支援5G外,還比暢享70X少了NFC、RYYB,以及北斗衛星消息僅支援簡訊。不過,暢享70X活力版價格也比暢享70X更便宜,後者發佈時的起售價為1799元。 (快科技)
#華為手機
#驍龍處理器
#暢享70X
0人
讚
留言
分享
官方認證
北風窗
昨天 06:30
•
閒置手機怎麼回收?“國家隊”出招了!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消息,中國資環手機安全回收處置示範項目已完成試運行,開始面向省會城市開通手機安全回收處置服務。電子電器中含有金、銀等貴金屬,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但廢舊手機因其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特殊性,在循環利用中必須特殊處理。據瞭解,手機回收到處置基地後,在保密車間經過安全拆解、機械破碎、末端熔煉,最終實現手機安全銷毀。同時,可將稀貴金屬有效提煉出來。手機的回收、流轉、拆解和破碎等流程全程可視化、可監控、可溯源。4月3日起,各省會城市的消費者可通過“芯碎無憂”小程序下單,既可以選擇上門現場破損服務,也能選擇郵寄保密回收。掃碼打開“芯碎無憂”小程序↓↓↓中國資環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著力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把手機安全回收處置模式逐步拓展到電腦、硬碟等電子電器全領域,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廢舊電子電器末端資源回收再利用平台、廢舊電子產品梯次利用交易平台。 (央視財經)
#閒置手機
#回收處置
#芯碎無憂
62人
讚
留言
分享
alnendeh
前天 06:05
•
AI+手機:產業的範式革命與生態重構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正迎來歷史性拐點。據IDC預測,生成式AI手機2024年出貨量有望同比激增363%,全年突破2.34億部,帶動行業整體回暖。這場由大模型驅動的變革,正將手機行業從“參數內卷”推向“智能升維”的新紀元。與此同時,從底層邏輯看,AI手機的本質並非功能疊加,而是從晶片架構、互動範式到商業模式的系統性重構。本文將圍繞存量市場突圍、產業鏈價值、生態競合三大維度,剖析這場革命的深層邏輯與投資機遇。01. 存量市場的破局密碼——AI重塑使用者體驗與商業價值2016年後,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陷入“零和博弈”,摺疊屏、影像模組等硬體創新邊際效益遞減,消費者換機周期大幅延長。這背後折射出的是行業創新乏力的集體焦慮。而隨著生成式AI在端側的整合,智慧型手機行業正迎來一場由AI技術引領的革命性變革。各大手機廠商都在積極探索AI技術在產品中的應用,以期在新一輪的技術競爭中佔據領先地位。例如蘋果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小米推出“超級小愛”,vivo發佈“藍心大模型”,OPPO發佈“AndesGPT”,榮耀發佈“魔法大模型”,華為則憑藉“盤古大模型”進一步鞏固其在AI與手機深度融合領域的競爭力。這場變革不僅將重塑智慧型手機的定義和功能,也將為使用者帶來更加豐富和便捷的體驗。這種對AI的積極推進在多個層面均有所體現。首先,在硬體層面,各大廠商紛紛推出專為AI性能最佳化的處理器,如蘋果的A系列、華為的麒麟晶片以及高通為Android廠商提供的驍龍系列等,它們都在不斷提升AI運算能力,以支援更複雜的AI演算法並實現更多裝置端處理。其次,在軟體層面,各廠商也在其作業系統和使用者介面中深度融合AI功能,如智能助手、智能攝影以及個性化推薦等,這些功能正成為提升使用者體驗的關鍵驅動力。最後,在生態系統建設方面,手機廠商正努力將AI技術擴展至更多領域,如智能家居、健康監測以及AR/VR等,以打造更全面的AI生態系統。隨著功能的創新,AI無疑為手機廠商的帶去新動力。據IDC預測,到2024年底,這些具備AI能力的手機,出貨量將突破2.34億部,全球市場份額也有望達到19%。甚至其預測到2028年,生成式AI手機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將上升至54%,成為未來的主流手機類型。02. 產業鏈價值增量——軟體、硬體迎來新增量除了手機廠商,AI對整個產業鏈也將帶來全新的增量。首先,在模型方面,為了適應手機端的運行需求,科技巨頭們正在自研或最佳化現有模型,以推出輕量化模型。這不僅有助於提升AI手機的使用體驗,還將為產業鏈帶來新的增長點。其次,在演算法層面,AI手機通過整合NPU等專用處理器,顯著提升了在深度學習等運算上的性能和處理速度。這將進一步推動產業鏈在演算法最佳化和創新方面的發展。而AI手機的核心硬體升級主要集中在SoC和儲存。相較於傳統智慧型手機,SoC和儲存是AI手機實現流暢運行AI應用的主要硬體升級方向。一方面,SoC的算力對本地部署的大模型參數規模起著決定性作用,並直接影響AI手機的生成式AI功能,另一方面,存取、載入大模型需要搭載更高容量和性能的儲存,根據聯發科資料,端側130億參數大模型需要配備70TOPS算力的處理器晶片以及13GB容量的記憶體。除此之外,AI任務的高頻高密特性對手機散熱、電池、攝影機、PCB等零部件同樣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綜上所述,AI手機的崛起不僅將引領消費電子新品的潮流,更為產業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在AI技術的推動下,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更加智能、高效的消費電子時代的到來。因此AI手機有望成為繼5G之後新一輪手機換機拐點,相關產業鏈公司有望持續受益,建議關注立訊精密、江波龍、鵬鼎控股、東山精密、藍思科技、領益智造、歌爾股份、順絡電子、環旭電子、德明利。03. 生態競合——從“功能戰爭”到“智能體博弈”而當手機從“工具”進化為“智能體”,行業競爭已超越硬體參數層面。IDC預測,到2028年AI手機將佔據全球54%的市場份額,催生超2000億美元的新增價值。其影響將沿“硬體革新-場景重構-生態壟斷”三階段釋放:硬體層:NPU算力突破100TOPS,散熱與能效技術持續迭代;場景層:AI助手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服務”,覆蓋醫療、教育等垂直領域;生態層:作業系統深度整合AI能力,打破應用孤島,實現跨裝置無縫協同。過去隨著智慧型手機手機出貨量見頂,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似乎也見頂了,新的手機,最重要的更新是——新的配色。剩下的無非大鏡頭/多鏡頭,大記憶體,更好的cpu。人工智慧的出現,無疑會為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提供一個創新的方向,那就是真正的智能體手機。在真正的智能體手機中,AI不僅僅是手機的一項功能,而是一套新的作業系統,打通了整部手機的資料和操作。試想下,你打開手機,問智能助手,幫我定1張去北京的動車票,選靠窗的,最好12點之前能到。AI助手幫你選好票,推給你確認付款問智能助手,幫我看下證券之星更新了沒有,更新以後幫我給它點個贊,智能助手幫你打開微信訂閱號,讀取以後點了個贊。04. 結語:AI手機——重構人機關係的臨界點AI手機的崛起,標誌著智慧型手機產業正跨越從“工具理性”到“價值創造”的臨界點。這場由大模型驅動的範式革命,不僅解構了硬體堆砌的競爭邏輯,更重構了人機互動的本質——當手機從執行指令的機器進化為理解意圖的智能體,其價值錨點已從“參數表上的數字”轉向“服務場景的深度”。但技術狂飆背後更需冷思考:當手機逐漸掌握使用者的行為密碼,資料隱私與演算法倫理如何平衡?當AI助手深度介入決策,人類的主體性會否被技術馴化?因此這場革命的終極命題在於當技術創新唯有回歸人性需求,才能真正跨越周期。站在人機共生的十字路口,AI手機或許正在書寫一個更本質的答案:技術的最高境界,是讓工具隱入生活,讓智能歸於無形。
72人
讚
留言
分享
官方認證
美股艾大叔
2025/04/05
•
4800萬像素+無損變焦,蘋果新機太炸了
繼iPhone 16 Pro系列升級了4,800萬像素超廣角之後,蘋果似乎要決定把iPhone 17 Pro系列的長焦搞。majinbuofficial發表博文稱,iPhone 17 Pro/Pro Max將搭載重新設計的長焦結構模組,並且升級為4800萬像素的傳感器,減少長焦和廣角之間的成像差異。近幾代iPhone的影像硬體升級,主要集中在主攝上,主攝的傳感器規格甚至能趕上國產的Ultra級旗艦,然而超廣角和長焦的提升相對保守,多攝成像存在一些差距。潛望長焦全面升級後,iPhone 17 Pro/Pro Max的影像系統有機會和一眾國產Ultra旗艦硬碰硬嗎?高像素+無損變焦,iPhone 17 Pro長焦穩了majinbuofficial在博文當中提到,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重新設計了攝影機模組造型,從原來的左上角凸起改為了貫穿機身左右的整體凸起設計。新設計好不好看見仁見智,更大的模組凸出面積,勢必會為內部堆疊帶來便利,例如塞進體積更大的攝影機模組。(圖片來自majinbuofficial)蘋果取消堅持兩代的多次反射潛望鏡方案,從結構上來判斷,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的長焦鏡頭會有更強的理論表現,尤其在夜晚拍攝等低光源場景。不過新的潛望鏡結構不一定會成為iPhone 17 Pro以上版本的標配,從這兩代產品的迭代步伐來看,定位更高、機身更大的iPhone 17 Pro Max可能會率先首發新的潛望鏡結構,隨後再下放到機身更緊湊的Pro版本上。感應器方面,iPhone 17 Pro系列的長焦將升級為4800萬像素,支援3.5倍光學變焦,最高提供7倍(160mm)的「光學品質變焦」。又或許,它還將支援長焦微距等主流玩法。由於具備更高的像素量,iPhone 17 Pro/Pro Max也具備更大的「無損」裁切空間,至於傳感器面積是否有提升,majinbuofficial的博文並未提到,小雷猜測有可能會提升到1/2.55左右,與iPhone 16 Pro系列的超廣角看齊。如果消息為真,那麼蘋果終於是重視起了長焦。長焦拍攝能力與焦段覆蓋可以說是當下影像旗艦的主流戰場,其承載的使用場景比廣角更複雜,國產一眾Ultra旗艦都把長焦武裝到牙齒,想必蘋果也不希望在這場長焦大戰中敗下陣來。放棄超薄潛望模組,蘋果要打造最強長焦?蘋果在iPhone 15 Pro Max上首次引入潛望長焦模組,但不同於常見的潛望結構,為瞭解決長焦潛望鏡空間佔用的問題,其方案設計十分獨特。從官網和過往的專利圖能看到,蘋果將原本放置在棱鏡後方的鏡片組移到棱鏡上方,將棱鏡的楔角做到35°以內,縮減反射結構的厚度,光線在棱鏡結構內四次反射,既壓縮了潛望鏡的橫向長度,又保證了焦段足夠遠。(圖片來自蘋果)當然,更早的多次反射潛望鏡結構,是為了更長的光路傳輸,在有限的空間裡做到更遠的光學焦段,例如華為P40 Pro+。現如今,多次反射更多是為了厚度控制。出於模組減薄的需求,利用多次光線折射的廠商並非只有蘋果一家。 2024年10月24日OPPO發佈的Find X8系列上,就搭載了倒置傳感器結構的潛望鏡,相較於傳統的潛望鏡結構,減少了33%的空間佔用。即將發表的OPPO Find X8 Ultra,其6倍潛望鏡也採用了倒置傳感器方案,橫向長度明顯比上代產品縮短,還能塞下更大的傳感器,按照OPPO周意保的說法,傳感器面積和光圈均有提升,為上一代的2.5倍。結構上的創新並非完全沒有代價,光路的多次折射一方面可能會導致光線資訊的損耗,另一方面,光線傳輸的過程也會引入一些誤差,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成片的色彩還原。還有,這種特殊的超薄結構的潛望長焦,一般做不了近距離對焦。傳統潛望鏡結構的優缺點也十分明顯:結構簡單成熟、光線折損較少、可以做到更近的對焦距離,缺點就是佔用空間大。就目前來看,國內Ultra影像旗艦的潛望鏡多數以傳統結構為主。(圖片來自OPPO)majinbuofficial提到的“優化光線路徑”,小雷猜測iPhone 17 Pro/Pro Max的潛望長焦可能會回歸傳統的單次反射結構,鏡頭模組的變動給了潛望鏡更多的發揮空間。無論是超薄結構還是傳統結構,小雷認為兩種方案並不存在好與壞,更多是考慮機身堆疊和使用體驗的取與捨。對於只有三顆成像攝影機的iPhone來說,犧牲一些空間換取更好的成像/對焦能力,反而更合理。重視多攝一致性,蘋果終於要發力拍照了前面提到,目前Pro系列iPhone的三攝硬體水平有較大的差距。以iPhone 16 Pro為例,其搭載的IMX903主攝傳感器為1/1.3英吋,還是4800萬像素,超廣角相比前代升級了4800萬像素,傳感器面積為1/2.55英吋,而長焦還是1200萬像素,傳感器面積為1/3.1英吋。按照「底大一級壓死人」的說法,傳感器面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感光能力和動態範圍,面積較小的傳感器,其在拍攝上就會存在更多的場景限制。多攝一致性並非特別指色方面,每顆攝影機在同一場景是否能確保盡可能接近的解析力和動態範圍,決定了多攝系統的場景適應能力,也影響到使用者端起手機拍照的動力。(圖片來自@AppleInsider)早期的潛望式長焦只是為了看得遠,而到了現在,長焦夜景變成了兵家必爭之地,長焦鏡頭的硬體不容忽視,既要大底,又要高質量的光學器件,否則在進光量不足的夜間,還有可能會被相機系統切回主攝裁切。另外,iPhone 16 Pro系列的1-5倍之間依賴主攝裁剪,數字變焦勢必會損失一些畫質。國內的影像旗艦為了照顧10倍之內的成像體驗,長焦的原生焦段一般在3倍-4倍左右,iPhone 17 Pro/Pro Max在長焦方案上的切換,大概也是考慮到了日常焦段的拍攝體驗。蘋果在視頻拍攝領域的領先,我們有目共睹,但在拍照這件事上,iPhone領先的部分相對有限。長焦規格的升級確實是喜聞樂見的事情,意味著iPhone開始重視多攝的一致性的表現,尤其是清晰度。畢竟現階段的影像旗艦,主要比拚的還是長焦,要看得遠,也要拍得好。硬剛國產Ultra旗艦,iPhone 17能如願嗎?國產影像手機捲得起飛,專業影像品牌加身、自研影像品牌崛起,Ultra影像旗艦的硬體水準更是沒得說。在拍照這件事上,國產Ultra影像旗艦已經步入「神仙打架」的境界,相較之下,iPhone的照片直出,優勢只能說比較有限。不過iPhone的相機系統提供了不錯的後期空間,還有「調色盤」之類的玩法,動手能力強的小夥伴能夠模擬出不同相機的影調,以及比較特色的膠片色彩。(圖片來自蘋果)影像能力是旗艦手機消費群體最為關注的部分,根據凱度聯合知乎發布的《中國高端智能手機用戶白皮書》,影像技術和AI智能化已成為高端智能手機產品升級的關鍵驅動力,72%的高端用戶關注長焦攝像頭功能,因其遠距離捕捉畫面的能力能夠滿足多場景需求(演唱會、人像、局部攝影等),成為用戶的首選視頻需求。這一次,可能連蘋果也意識到,要維持iPhone在高階市場的優勢,影像是不可或缺的一環,iPhone 17 Pro/Pro Max發力長焦也是順應市場之舉。硬體到位了,iPhone的影像下限被提高,能不能和國產Ultra硬碰硬是一回事,至少蘋果踏出了認真卷影像的一步,未來可期。未來選iPhone的人,大概也不會因為不夠理想的拍照表現而感到遺憾。 (雷科技)
#蘋果
#iPhone 17 Pro
136人
讚
留言
分享
官方認證
美股艾大叔
2025/04/04
•
外網爆料iPhone 17 Pro攝影機大升級:新外觀,網友彙總【空間計算、空間智慧】應用場景
蘋果iPhone 17 Pro搭載先進長焦鏡頭,引領下一代移動攝影根據知名爆料者Majin Bu 的最新報導,iPhone 17 Pro 將徹底變革移動攝影領域。憑藉全新的長焦鏡頭和革命性的相機模組,Apple 承諾將智慧手機攝影的畫質提升至全新高度。創新相機模組設計iPhone 17 Pro 採用全新設計的相機模組。對角線排列的鏡頭佈局已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橫向排列的更寬鏡頭佈局。這不僅是美學上的改變,更是為了整合性能更強的長焦鏡頭,實現卓越的拍攝體驗。iPhone 17 Pro 的長焦鏡頭是本次革新的核心亮點,其優勢包括:多焦段切換:支援從120mm(5 倍光學變焦)到85mm(3.5 倍光學變焦)的轉換,適用於人像和日常拍攝。48 兆像素傳感器:相較於以往的1,200 萬像素傳感器,提供最高7 倍光學變焦(160mm),確保頂級畫質。先進光學系統:即使在遠距離拍攝,也能保持畫面細節銳利清晰。憑藉這些特性,長焦鏡頭兼具多功能性與強大性能,讓每一次快門都能捕捉震撼影像。移動攝影的重大突破4800 萬像素傳感器將移動攝影推向新高度,核心優勢包括:無損裁切:裁切照片時仍保留豐富細節,適合後期處理愛好者。出色暗光拍攝:更高的進光量確保在黃昏或室內環境下拍攝更明亮清晰的影像。靈活焦距:85mm 適合人像,160mm 適合風景,每種場景都能輕鬆駕馭。無論是攝影愛好者還是專業使用者,iPhone 17 Pro 都能提供強大的創作工具,幫助你充分釋放攝影靈感。兼具美學與功能性的設計更寬的相機模組不僅提升視覺美感,更是為了容納全新長焦鏡頭,並最大化其性能。 iPhone 17 Pro 再次展現Apple 在創新上的堅定承諾,將美學與功能完美結合,推動行動攝影進入全新紀元。我問了下DeepSeek如何看待iPhone 17 Pro攝影升級帶來「空間智能、AI 3D、空間計算」場景應用:(結合硬體升級與演算法能力,重構未來互動與內容生態)一、空間智能:從「平面拍攝」到「場景感知」核心邏輯:利用長焦鏡頭的高精度光學能力+AI即時環境建模,建構動態空間認知。場景應用:1. 智慧導覽與AR導航博物館/景區場景:使用者透過7倍光學變焦拍攝遠處展品,AI自動識別併疊加AR導覽資訊(歷史背景、3D復原模型)。城市探索模式:拍攝1公里外地標建築,空間計算引擎結合焦距資料與地理位置,即時產生AR路徑導航。2. 遠端空間測量房地產勘測:長焦鏡頭拍攝未開放樓盤,AI透過多焦段影像產生建築3D輪廓,結合LiDAR資料計算層高、間距等參數。工程巡檢:工程師遠距離拍攝橋樑/電力設施,AI標記結構變形、裂縫等異常點並產生維修報告。3. 動態光影捕捉影視級虛擬打光:拍攝人物肖像時,AI透過長焦鏡頭多角度捕捉環境光資料,即時產生影視級虛擬燈光方案,支援後期編輯。二、AI 3D:從「2D圖像」到「可互動數字孿生」核心邏輯:48MP超清感光元件+多焦段變焦,賦能高精度3D重建。場景應用:1. 一鍵式3D商品建模電商場景:使用者環繞商品拍攝多組變焦照片(85mm-160mm),AI自動合成360° 3D模型,支援AR試穿/試戴。文化遺產數位化:博物館透過iPhone拍攝文物細節(7倍變焦捕捉紋理),產生毫米級精度的數字藏品。2. 即時3D場景編輯空間設計工具:拍攝房間後,AI識別家具與結構,使用者可拖曳虛擬家具模型到現實畫面中,長焦鏡頭確保遠處物體比例精準匹配。電影預視覺化:導演用iPhone拍攝外景,AI生成帶光影效果的3D場景草案,直接用於分鏡設計。3. 動態生物建模寵物/野生動物研究:生態學家遠距離拍攝動物(120mm長焦避免驚擾),AI透過運動軌跡分析產生骨骼動畫模型,用於行為研究。三、空間計算:從「靜態畫面」到「環境智能體」核心邏輯:融合光學資料、地理位置與傳感器資訊,建構即時空間決策系統。場景應用:1. 自適應AR內容渲染戶外遊戲:玩家使用7倍變焦探索遠處地形,空間計算引擎依據焦距動態載入AR虛擬敵人/道具(如200公尺外出現巨龍BOSS)。廣告推送:商場中拍攝特定品牌logo,長焦鏡頭識別距離資訊,推送對應樓層的AR優惠券導航。2. 智慧安防系統周界監控:家庭用戶以iPhone對準遠處圍牆,AI透過連續變焦畫面分析入侵者軌跡,聯動智慧家庭觸發警報。災害預警:拍攝山體/建築時,AI對比歷史影像資料,檢測結構位移風險並行出預警。3. 沉浸式遠端協作工業維修指導:工程師透過長焦鏡頭拍攝故障裝置細節,遠端專家在AR介面直接標註維修步驟,空間計算確保註釋與實體零件精準貼合。醫療會診:醫師拍攝病患皮膚病變特寫(48MP超清細節),AI生成3D病理模型供全球專家協同分析。四、技術實現路徑1. 硬體協同設計水平排列鏡頭模組優化多攝同步校準,支援AI 3D建模時的多視角資料收集。48MP傳感器結合A系列晶片NPU,實現端側即時神經渲染(減少雲依賴)。2. 演算法突破點變焦連續性補償:7倍混合變焦中AI修復邊緣模糊,確保空間計算資料連貫性。跨焦段資料融合:85mm/120mm/160mm多焦段影像拼接,提升3D模型精度。3. 開發者生態開放「空間計算API套件」:提供焦距參數、深度圖、光學畸變校正資料介面。推出「AI 3D雲引擎」:開發者上傳多焦段照片,自動返回優化後的3D模型與材質貼圖。五、商業化想像To C端:推出「Pro級空間創作工具」訂閱服務(如3D建模、AR特效庫)。To B端:與Autodesk、Unity合作推出行動端3D設計外掛,顛覆傳統工作流程。數據服務:建構「空間資訊資料庫」,為城市規劃、零售熱力圖等提供高精度地理資料。(三次方AIRX)
#iPhone
#17
#Pro
174人
讚
留言
分享
陳志善
2025/04/03
•
AI+手機:產業的範式革命與生態重構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正迎來歷史性拐點。據IDC預測,生成式AI手機2024年出貨量有望同比激增363%,全年突破2.34億部,帶動行業整體回暖。這場由大模型驅動的變革,正將手機行業從“參數內卷”推向“智能升維”的新紀元。與此同時,從底層邏輯看,AI手機的本質並非功能疊加,而是從晶片架構、互動範式到商業模式的系統性重構。本文將圍繞存量市場突圍、產業鏈價值、生態競合三大維度,剖析這場革命的深層邏輯與投資機遇。01. 存量市場的破局密碼——AI重塑使用者體驗與商業價值2016年後,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陷入“零和博弈”,摺疊屏、影像模組等硬體創新邊際效益遞減,消費者換機周期大幅延長。這背後折射出的是行業創新乏力的集體焦慮。而隨著生成式AI在端側的整合,智慧型手機行業正迎來一場由AI技術引領的革命性變革。各大手機廠商都在積極探索AI技術在產品中的應用,以期在新一輪的技術競爭中佔據領先地位。例如蘋果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小米推出“超級小愛”,vivo發佈“藍心大模型”,OPPO發佈“AndesGPT”,榮耀發佈“魔法大模型”,華為則憑藉“盤古大模型”進一步鞏固其在AI與手機深度融合領域的競爭力。這場變革不僅將重塑智慧型手機的定義和功能,也將為使用者帶來更加豐富和便捷的體驗。這種對AI的積極推進在多個層面均有所體現。首先,在硬體層面,各大廠商紛紛推出專為AI性能最佳化的處理器,如蘋果的A系列、華為的麒麟晶片以及高通為Android廠商提供的驍龍系列等,它們都在不斷提升AI運算能力,以支援更複雜的AI演算法並實現更多裝置端處理。其次,在軟體層面,各廠商也在其作業系統和使用者介面中深度融合AI功能,如智能助手、智能攝影以及個性化推薦等,這些功能正成為提升使用者體驗的關鍵驅動力。最後,在生態系統建設方面,手機廠商正努力將AI技術擴展至更多領域,如智能家居、健康監測以及AR/VR等,以打造更全面的AI生態系統。隨著功能的創新,AI無疑為手機廠商的帶去新動力。據IDC預測,到2024年底,這些具備AI能力的手機,出貨量將突破2.34億部,全球市場份額也有望達到19%。甚至其預測到2028年,生成式AI手機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將上升至54%,成為未來的主流手機類型。02. 產業鏈價值增量——軟體、硬體迎來新增量除了手機廠商,AI對整個產業鏈也將帶來全新的增量。首先,在模型方面,為了適應手機端的運行需求,科技巨頭們正在自研或最佳化現有模型,以推出輕量化模型。這不僅有助於提升AI手機的使用體驗,還將為產業鏈帶來新的增長點。其次,在演算法層面,AI手機通過整合NPU等專用處理器,顯著提升了在深度學習等運算上的性能和處理速度。這將進一步推動產業鏈在演算法最佳化和創新方面的發展。而AI手機的核心硬體升級主要集中在SoC和儲存。相較於傳統智慧型手機,SoC和儲存是AI手機實現流暢運行AI應用的主要硬體升級方向。一方面,SoC的算力對本地部署的大模型參數規模起著決定性作用,並直接影響AI手機的生成式AI功能,另一方面,存取、載入大模型需要搭載更高容量和性能的儲存,根據聯發科資料,端側130億參數大模型需要配備70TOPS算力的處理器晶片以及13GB容量的記憶體。除此之外,AI任務的高頻高密特性對手機散熱、電池、攝影機、PCB等零部件同樣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綜上所述,AI手機的崛起不僅將引領消費電子新品的潮流,更為產業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在AI技術的推動下,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更加智能、高效的消費電子時代的到來。因此AI手機有望成為繼5G之後新一輪手機換機拐點,相關產業鏈公司有望持續受益,建議關注立訊精密、江波龍、鵬鼎控股、東山精密、藍思科技、領益智造、歌爾股份、順絡電子、環旭電子、德明利。03. 生態競合——從“功能戰爭”到“智能體博弈”而當手機從“工具”進化為“智能體”,行業競爭已超越硬體參數層面。IDC預測,到2028年AI手機將佔據全球54%的市場份額,催生超2000億美元的新增價值。其影響將沿“硬體革新-場景重構-生態壟斷”三階段釋放:硬體層:NPU算力突破100TOPS,散熱與能效技術持續迭代;場景層:AI助手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服務”,覆蓋醫療、教育等垂直領域;生態層:作業系統深度整合AI能力,打破應用孤島,實現跨裝置無縫協同。過去隨著智慧型手機手機出貨量見頂,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似乎也見頂了,新的手機,最重要的更新是——新的配色。剩下的無非大鏡頭/多鏡頭,大記憶體,更好的cpu。人工智慧的出現,無疑會為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提供一個創新的方向,那就是真正的智能體手機。在真正的智能體手機中,AI不僅僅是手機的一項功能,而是一套新的作業系統,打通了整部手機的資料和操作。試想下,你打開手機,問智能助手,幫我定1張去北京的動車票,選靠窗的,最好12點之前能到。AI助手幫你選好票,推給你確認付款問智能助手,幫我看下證券之星更新了沒有,更新以後幫我給它點個贊,智能助手幫你打開微信訂閱號,讀取以後點了個贊。04. 結語:AI手機——重構人機關係的臨界點AI手機的崛起,標誌著智慧型手機產業正跨越從“工具理性”到“價值創造”的臨界點。這場由大模型驅動的範式革命,不僅解構了硬體堆砌的競爭邏輯,更重構了人機互動的本質——當手機從執行指令的機器進化為理解意圖的智能體,其價值錨點已從“參數表上的數字”轉向“服務場景的深度”。但技術狂飆背後更需冷思考:當手機逐漸掌握使用者的行為密碼,資料隱私與演算法倫理如何平衡?當AI助手深度介入決策,人類的主體性會否被技術馴化?因此這場革命的終極命題在於當技術創新唯有回歸人性需求,才能真正跨越周期。站在人機共生的十字路口,AI手機或許正在書寫一個更本質的答案:技術的最高境界,是讓工具隱入生活,讓智能歸於無形。
170人
讚
留言
分享
官方認證
美股艾大叔
2025/04/02
•
已編輯
實測 iOS 18 最大更新:「5.5G」訊號怎麼樣,會講中文的蘋果 AI 好用嗎?
4 月的第一天,蘋果 iOS 18.4 正式版如期而至,幾乎可以說,這就是 iOS 18 發佈以來最大的一次版本更新。其中最值得關注的,當然是全新的 5G-A 網路支援,以及正式支援簡體中文的 Apple 智能。話不多說,下面一起來看看 iOS 18.4 有什麼不容錯過的全新功能。5G-A 有多快?iOS 18.4 首先為國行 iPhone 帶來了 5G-A 網路的支援。5G-A 又名「5.5 G」,也剛好差不多在一年前這個時間節點,國內營運商紛紛啟動 5G-A 商用,不少 Android 手機都早已跟進,蘋果這波更新只能說雖遲但到。5G-A 好處都有啥?雖然還不是 6G,但 5G-A 相比較 5G,速率更高,延遲要更低,前者的理論速率是後者的十倍。並且 5G-A 基站在每平方公里都支援超過 100 萬台終端連接,意味著在人流密集的商場、演唱會 5G-A 的通訊會更順暢。不過,國內目前還沒有完成 5G-A 的全面覆蓋,目前只應用於一些主要城市的部分地區。愛范兒所在的 TIT 園區,剛好就能接收到 5G-A 訊號。升級 iOS 18.4 後,iPhone 15 和 iPhone 16(除 16e)系列在地區支援的情況下會顯示「5GA」,iPhone 13 和 iPhone 14 系列,以及 iPhone 16e 據悉僅支援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 5G-A 訊號,並且不會在狀態列顯示。經過實測,5G-A 在測試速度和實測中,確實要比 5G 要更快一點,不過訊號不佳的地方,支不支援 5G-A 都沒啥不同。Apple 智能會說中文了,但說得不是特別好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中文版」指的是海外機型能用上支援中文的蘋果 AI,而不是 Apple 智能上線國行 iPhone,國內的小夥伴想用上 AI 還要再等等。根據多個博主實測,就目前而言,Apple 智能的重頭戲在文字生成的「寫作工具」上。這個功能沒有特定的入口,能夠選取任何文字進行呼叫,可對文字重新潤色、做成表格或者提取摘要。圖源:嗶哩嗶哩@大耳朵TV「寫作工具」更強的能力在文字創作上,使用者可以選擇寫好的文字進行校對,也能選中文字進行改寫。蘋果提供了三種潤色的風格:「友好」「正式」「簡潔」,以面對不同的場合。如果有自己的想法,還能輸入具體的修改需求。「祝你休息愉快」是那裡的表達.....圖源:嗶哩嗶哩@李大可愛玩完全不想寫字的話,Apple 智能還能聯動 ChatGPT,直接讓它根據需求生成長文。ChatGPT 的助力不僅限於寫作工具,打開 Siri 的 ChatGPT 擴展後,也能直接用普通話呼叫更聰明的聊天機器人回答問題。簡單的口頭問題不用說,還能讓其總結網頁、識別圖片、解數學題......總之,ChatGPT 有的能力,都能通過 Siri 在 iPhone 上更方便地實現。圖源:嗶哩嗶哩@李大可愛玩接入 ChatGPT 的 Siri 可以說終於有了「智能助手」的能力,但更強的情景感知、跨應用和應用內操作等深度的系統級能力,還需要等待蘋果自研的 AI Siri,而上個月蘋果已經宣佈這個功能將至少推遲到明年。AI 通知摘要和全新的「優先通知」都正式上線支援中文。目前來看,一些簡單的通知精準度會更高,而像是微信這些多條的聊天資訊,AI 理解起來會有一點問題,摘要結果會不太準確。而打開「優先通知」之後,AI 會將它認為更重要的資訊置頂顯示。圖源:嗶哩嗶哩@李大可愛玩iOS 18.4 還為 iPhone 15 Pro、iPhone 16e 兩台沒有相機控制的機型帶來了視覺智能入口,使用者可以設定可以用操作按鈕呼出視覺智能,也可以在控制中心加入一個方便的開關,可以用來翻譯看到的外文,或者呼叫 ChatGPT 識別物體了。圖源:嗶哩嗶哩@大耳朵TV並非所有的 Apple 智能功能都已經支援中文,兩個「文生圖」功能——Genmoji 表情生成和圖樂園圖片生成目前依舊只支援英文。就目前而言,Apple 智能的使用體驗還算中規中矩,對中文的支援還有點水土不服。最近蘋果高管頻繁訪華,或許也意味著蘋果正在努力推進國行 Apple 智能的進度,相信官網上的「為 Apple 智能準備好」很快能變成「支援 Apple 智能」。其他值得一提的功能更新如果你用的是國行 iPhone,剛好所在地也不支援 5G-A,那麼 iOS 18.4 還剩下什麼亮點?首先控制中心新增了一個名為「環境音樂」的類股,包含四種風格的純音樂歌單:「安睡助眠」、「放鬆減壓」、「提升效率」、「平衡身心」,點選就能播放,播放介面類似 Apple Music,但要更加簡單。「照片」App 有不少細節上的變化:圖庫新增了一個「不在相簿中」的篩選選項,可以篩選那些沒有被放入任何相簿的圖片相簿選項新增一個「封面照片」的選項,點選後每個相簿的卡片會變成大圖封面的樣式,還新增了「按修改日期排序」的選項「照片」的設定選項中,有一個顯示最近查看和共享的切換開關,它將在實用程序列表中顯示或隱藏最近查看和最近共享的相簿「最近刪除」重新加回了一鍵全部刪除和全部恢復可以說,都是一些小的更新,不太可能扭轉這個新「照片」應用慘淡的口碑。全新的郵件「分類收件箱」也正式支援中文,可以在右上角的選項卡中切換。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文郵件的分類並不算準確,不建議使用。蘋果自己的「Find My」成「推廣」了App Store 中暫停應用下載的邏輯有所變化:以前是終止了就要重下,現在暫停後可以恢復下載。Safari 瀏覽器中,點選搜尋框現在會出現最近的搜尋歷史,這個新功能可以在設定中選擇關閉。還有全新的 7 個 Emoji:眼袋、指紋、甜菜、枯樹、豎琴、鏟子、薩克島旗,想必這個「眼袋」將成為打工人的新寵。如果你手頭有 Vision Pro 頭顯和 AirPods Max,那麼 iOS 18.4 還將為你帶來兩個特別實用的更新。首先是一個全新的「Apple Vision Pro」應用,能夠用 iPhone 方便地查看頭顯目前的狀態,包括裝置的型號、系統版本和序列號,以及鏡片參數等等資訊,蘋果也會在這個 App 中推廣新的 Vision Pro 內容,像是沉浸式視訊、應用和遊戲,還有一些使用 Vision Pro 的技巧和功能介紹。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一同推出的 visionOS 2.4 也為海外 Vision Pro 使用者帶去了第一批 Apple 智能功能支援,包括寫作工具、圖樂園、 Genmoji 表情生成和自然語言搜尋等功能。更新 iOS 18.4 之後, USB-C 的 AirPods Max 支援 Apple Music 的 24 位 48kHz 無損音訊播放,不過需要使用耳機附帶的 USB-C 連接線,以有線的形式才能聆聽。來到第四個版本,iOS 18 也可以說進入到了「成熟期」,接下來的大版本更新預計都只會是小修小補,當然,對於國內使用者來說,還有國行 Apple 智能這個大菜還沒上。說是「成熟期」而不是「完全體」,主要還是因為 Apple 智能的「心臟」——AI 增強 Siri 的無限期跳票,導致 iOS 18 註定無法實現一年前 WWDC 上面描繪的美好願景。距離今年的 WWDC 還有 70 天左右的時間,希望蘋果今年這個要用上全新風格的 iOS 19,別再讓我們失望。 (APPSO)
#蘋果
#iOS 18
#5.5G訊號
255人
讚
留言
分享
PV排行榜
日榜
週榜
月榜
年榜
1
【Joe’s華爾街脈動】市場在短暫早盤反彈後急轉直下,美中貿易戰升級雙方互祭報復性關稅威脅
Joe's華爾街脈動|
04/08 23:12
2
梅洛尼不喜歡馬克宏,原來是給熏的?
小小天下|
04/08 08:46
3
【Joe’s華爾街脈動】川普關稅:航行於新全球秩序
Joe's華爾街脈動|
04/08 07:16
4
歐盟準備反擊!川普否認暫停關稅政策
小小天下|
04/08 08:40
5
世界最奇怪的談判開始了
小小天下|
04/08 08:30
6
蒙格智慧:在瘋狂中保持理智 帶你穿越市場風暴
美股艾大叔|
04/08 11:11
7
【對等關稅】美媒緊盯:中國,60天了……
老馬記|
04/08 07:31
8
【對等關稅】突發,大跳水!歐盟:反擊!
小小天下|
04/08 08:11
9
反彈曙光乍現?關稅衝擊仍是市場關鍵風險:台積電、聯發科、鴻海、00937B、中華電
陳智霖分析師|
04/08 10:14
華爾街頂尖分析師鉅亨網開專欄【Joe’s華爾街脈動】,即日起分享會員
精華區
【GTC大會】下一個十年,都在黃仁勳的最新演講裡了
美股艾大叔|
03/25 04:15
【GTC大會】楊立昆“砸場”輝達:不太認同黃仁勳,token不是表示物理世界的正確方式
RexAA|
03/24 10:11
用好Deepseek,看這一篇就夠了
RexAA|
03/24 10:00
立即登入創作自己的專屬文章
立即註冊/登入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