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巨虧泰山壓頂!李斌拯救蔚來,揮出自救第一刀
在新能源汽車的激烈戰場中,蔚來曾是熠熠生輝的明星,可如今卻深陷泥沼。七年時光,超 1000 億元的巨額虧損,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蔚來喘不過氣。李斌,這位昔日的“理想主義者”,揮出了自救的第一刀。但七年累計巨虧超千億的陰影下,李斌的“自救之路”顯得格外狼狽。1. 揮出了自救第一刀曾幾何時,樂道承載著蔚來銷量和盈利的厚望,如一位肩負使命的勇士奔赴戰場。然而,現實卻殘酷無比。艾鐵成,這位帶領樂道奮力拚搏的將領,最終因戰績不佳,不得不黯然“下課”。4月2日,樂道汽車CEO艾鐵成宣佈,因“未能達成銷量目標”引咎辭職。這場“下課”,早有預兆。去年廣州車展上,艾鐵成立下軍令狀——次年3月沖兩萬,否則提頭來見!結果今年3月份,樂道交付量僅4820輛,不足目標的四分之一。對艾鐵成來說,“下課”可能不是自願的。早前的媒體採訪中,他曾表示:“關於(下課)這個問題,一走了之其實是最容易的,如果說現在就去談這個,那就相當於半途而廢,我覺得自己格局小了。”這就意味著,艾鐵成很可能是被李斌拯救蔚來的大刀砍掉的。艾鐵成的突然下課,與樂道混亂、低迷的表現有關係,更透露出面臨生存危機之際,李斌刀刃向內、拯救蔚來的迫切需要。2. 千億巨虧泰山壓頂樂道的困境,是蔚來整體戰略失衡的縮影。蔚來的窘境顯而易見,李斌必須開啟自救模式。中汽數研資料顯示,剛剛過去的3月份,蔚來僅售出10219輛,在十強榜單上排名墊底;同比下滑13.9%,是十強榜單上唯一下滑的新勢力。作為對比,曾經與之並稱“蔚小理”的理想和小鵬,同期銷量均遠超3萬輛,是蔚來的三倍多。零跑銷量接近4萬輛,更是遠超蔚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蔚來甚至還被深藍、極狐、阿維塔等後來者甩在身後。更加觸目心驚的是蔚來的財報資料,其就像是一部用鮮血寫就的“虧損史詩”。2024年,蔚來歸母淨利潤大虧226.6億元,虧損額相比上一年擴大15億。事實上,自從2018年上市以來,蔚來汽車年年虧損。蔚來港股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4年歸母淨利潤虧損額,分別為233.3億、114.1億、56.11億、105.7億、145.6億、211.5億、226.6億。簡單相加可知,過去七年蔚來歸母淨利潤合計巨虧1092.91億。3. 李斌能拯救蔚來嗎蔚來有多燒錢?縱觀新勢力,除了水很深且已經倒下的恆大汽車之外,就屬蔚來最能虧錢,堪稱汽車圈“虧損王”了。面對“錢去那了”的輿論拷問,李斌給出兩個答案:3000多座換電站的“基建帳單”,以及研發投入佔比近20%的“創新帳單”。但這兩個方面,都備受質疑。隨著電池和充電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人不看好換電模式的未來。蔚來持續投入巨額資金投建和營運換電站,可能會得不償失。2024年蔚來研發投入130億元,基本與上一年持平。單就研發投入而言,蔚來僅次於542億元的比亞迪和241億元的小米,在車企中高居第三名。其20%的研發營收比,更是遙遙領先。比亞迪研發投入高,它也有很多“黑科技”讓市場和消費者津津樂道,比如e平台3.0、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雲輦、易四方、兆瓦閃充等。可令人遺憾的是,蔚來巨額投入之下,卻難見與之匹配的研發成果。消費者對蔚來技術研發成果沒太大印象,或者蔚來的技術研發成果缺乏價值感知錨點。其實,蔚來有很多錢都浪費掉了,等於是白白燒掉了。這一點,李斌也承認:“蔚來在管理、經營方面有很多要提高的地方,交了很多學費,不可避免地浪費了很多錢。”蔚來生死存亡之際,李斌揮刀自救,開始落地CBU經營機制細摳成本,甚至對引以為傲的服務品牌也動刀,也拿掉了表現平平的艾鐵成。讓蔚來活下去留在牌桌上,是李斌最為重要的目標。但殺人誅心的是,市場留給李斌自救的時間不多了。 (象視汽車)
智庫說 | 吳松泉:關稅風暴下的汽車業迎來變革與挑戰
美對華整車加稅最高145%零部件70%。當地時間2025年3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令,宣佈對所有進口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徵收25%的關稅。4月2日,川普簽署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佈美國對貿易夥伴加征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公佈《美國調整汽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公告》明確對汽車商品加征25%關稅的具體細節。具體為:對乘用車(含小型貨車及廂式貨車)和輕型貨車的8703、8704兩個子目下的17個稅號商品加征25%關稅。對關鍵零部件同樣加征25%關稅,共涉及美國稅則第40、70、73、83、84、85、87、90、94章的130個稅號商品,涵蓋了動力總成、鋰離子蓄電池、底盤部件、車身附件、電氣元件、智能駕駛等。美國此前已多次對中國汽車商品加征關稅,本輪加稅生效後,對電動汽車和燃油車加征的額外關稅分別提升至145%、70%,大部分汽車零部件則高達70%。美國是全球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2024年,美國汽車產量1000多萬輛,出口160萬輛左右;國內市場銷量大約1600萬輛,進口車約佔一半(主要來源地是墨加、日韓等)。根據此前川普政府的對外表態,美國此次加征關稅的核心目標是減逆差、促回流、增稅收,重振美國經濟。筆者認為,此次美國大範圍、大幅度加征關稅,震撼全球,衝擊全球經濟,並使其自身置於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之外。汽車是美國此次加稅的重點行業,中國是川普政府加稅的頭號目標,筆者認為,對美國來說,恐怕很難達到其促使汽車製造業回流的目標,長遠來看,對美國的負面影響要大於對中國的影響。吳松泉一、關於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影響。主要影響在零部件領域,直接影響至少200~300億美元零部件對美出口,預計我對美零部件出口將出現斷崖式下滑。中國直接對美整車出口將可能停止,海外生產基地(如東盟)對美出口也面臨很大壓力。1、直接影響我對美汽車零部件出口,可能出現斷崖式下滑。美國多年來都是中國第一大汽車零部件出口市場。川普第一任期加征25%關稅,國內零部件企業為降低影響,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應對,對美出口有所下降。這次,我零部件企業海外投資的地區(如東盟國家)也被加征大額關稅,也直接影響中國企業海外生產基地的對美出口。根據海關資料,2024年中國對美零部件出口額達171.5億美元(僅為海關稅則列明汽車或機動車輛用的零部件),佔中國零部件出口總額的15.6%,主要出口產品包括車身零部件、鋁合金車輪、動力總成及零部件、底盤零部件、輪胎、玻璃、電子電器等。此外,鋰離子蓄電池出口額達153.2億美元,同比增長13%,佔中國當年鋰電池出口總額的25.1%。考慮跨國零部件貿易的庫存期和切換供應商的周期,相關關稅加征措施實施後,一定時間後我對美零部件出口可能會出現斷崖式下滑。2、由於中國政府的反制,對自美進口汽車產品也加征34%關稅,也將大幅提高國內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的成本(2024年自美進口19.2億美元,主要是自動變速器及零件、發動機零件、車身附件、底盤零部件等);同時,也倒逼主要外資車企加快美輸華車型中國本地生產。3、對整車貿易的影響遠小於零部件。中國對美整車出口規模不大(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汽車整車只有10.7萬輛,僅佔中國汽車總出口量的1.8%),且主要是外資品牌出口為主。2024年中國自美進口整車10.9萬輛,同比下降13.5%,佔中國進口整車總量的15.5%。4、美國對各國大範圍加征關稅,可能也給中國與歐盟、日韓、英國、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加強汽車產業的貿易投資合作帶來機遇。二、關於對美國汽車產業的影響。綜合來看,美國此次加稅範圍是對幾乎所有整車(中重型貨車和客車除外)、絕大部分汽車零部件加征25%關稅,對美汽車行業是“重大打擊”,長期來看,對美國汽車產業的不利影響要大於對中國的不利影響。同時,也要看到,川普大範圍加征關稅,也引發主要國家反制、國內外批評抗議,其實施期限、力度等也存在不確定性。加征如此高的關稅,勢必嚴重衝擊美國與全球重要汽車零部件供應基地、全球電動汽車產業鏈最強的中國的合作,同時,對於歐盟、英國、日韓等也加徵了25%關稅,也勢必直接衝擊雙方的汽車產品貿易。據美國媒體報導,新的汽車關稅大多將以價格上漲的形式轉嫁給消費者,汽車價格將上漲數千美元。美國發佈的汽車加稅政策包含了《美墨加協定》成員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對於墨西哥和加拿大出口到美國的整車中的非美國成分,將加征25%關稅;零部件的加稅方式類似於整車,但細則尚未出台。由於美國汽車生產大量依賴進口零部件、美國市場供給高度依賴進口車、《美墨加協定》嚴苛的原產地標準,長期加征關稅勢必導致美國(或北美)汽車行業陷入孤立或半孤立狀態,導致美國打造以自己為核心的北美汽車產業生態圈。2024年美國汽車零部件進口來源地Top20國家和地區(億美元)由於車企推進本地生產和供應鏈本土化需要一個過程,對於美國來說,在殘缺的本土供應鏈基礎上推進本土製造,再加上熟練工人不足、勞動力成本高昂,必然意味更高的成本,汽車價格將大幅上漲。孤立或半孤立發展,與美國汽車業幾十年來全球化發展所帶來的高效率、低成本佈局和全球採購背道而馳。面對日本、德國、中國、韓國等強大的競爭力,尤其是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和產業融合趨勢下,過度保護必然導致美國本土汽車產業鏈缺乏競爭,進而影響創新和效率。三、關於川普政府追求的汽車製造業回流、大幅擴大產業規模這個核心目標,實現難度很大。原因是汽車供應鏈早已基於效率和成本形成了全球分工合作的生產供應體系,再加上美國的產業鏈、人工成本、投資和時間成本等不具優勢,重振汽車製造業並不容易。川普的易變性、只有四年的總統任期,更是無法給產業界穩定的預期。美國今天以高科技和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取代了原來以製造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重大產業結構變化都伴隨著美國生產力的飛躍和經濟實力的增強。美國汽車製造業外遷和全球佈局的核心推動因素是全球化。全球化有效發揮了各國的比較優勢,推動了車企和供應鏈企業全球佈局、全球採購、全球銷售,推動了汽車產業和市場的繁榮。幾十年的全球化,推動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圍繞整車生產,形成了北美、歐洲、東亞(中日韓)為代表的三個巨型集聚區,全球汽車產業中心從歐洲先是轉移到了美國,後轉到日本,現在是中國。這三個集聚區也是互相融合、彼此滲透,汽車整車、零部件出口額佔全球的比例分別達到了90%、96%(2022年)。正是全球化推動了美國的產業結構調整,主要特點是“金融化”和“去工業化”,汽車業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產業。1950年代,美國製造業的GDP佔比接近30%,而2023年,這個數字不到11%。2024年美國汽車進口來源地Top20國家北美自由貿易區(美加墨協定)、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也直接導致了汽車整車製造及產業鏈佈局的“離美傾向”。這裡面真正的推動因素是商業和資本的力量,全球化推動企業把工廠搬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地方,搬到離市場更近的地方。再加上美國市場曾長期高度開放,這也從根本上導致在燃油車時代美國市場汽車價格全球最低。幾十年的產業外遷過程,導致美國汽車產業鏈斷裂,很多零部件、原材料等,不得不依賴其他國家供應,使得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貿易逆差國。美國雖然在部分領域依然保持技術領先,有強大的汽車產業鏈企業,但供給能力卻不足。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美國作為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擁有市場龐大、創新環境和創新生態、金融體系、人才集聚、美元避險地位等諸多優勢,在美國高築汽車關稅壁壘的情況下,儘管面臨成本與合規挑戰,但對部分中國企業(尤其是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企業)來說,只要選對了投資的具體地區和領域,對美投資仍具有一定吸引力。 (中國汽車三十人智庫)
受美國關稅影響,我國汽車出口美國的份額是降至零,即係馬上要減產,工人及其家庭即受負面影響。而美國市場仍有存貨,消費者也能揀選稍為低稅的汽車,他們購車的影響,遠低過我們的工人。
華為系又一款新車來了!與東風合作,還有神秘第三方參與
智界R7增程新版本開啟預定,問界M8小訂已破10萬輛。華為系又一款新車曝光,華為在車圈佈局正在加速!車東西4月7日消息,今日,網路上流出一組偽裝車的諜照。這輛偽裝車車身上寫著“東風+?+華為”,其大機率為華為與東風合作的車型。從這個“?”來看,這款車或許還將會有神秘的第三方參與。▲華為與東風合作車型的諜照從產品來看,這款車應該定位為中大型SUV,並且還將會採用華為最新的智駕系統。這款車諜照的曝光,也預告了華為新一波的新車攻勢。同樣在今天,鴻蒙智行還宣佈旗下智界R7增程新版本開啟預訂,即刻下訂可享2000元抵5000元權益。▲智界R7增程新版本開啟預訂而昨天,鴻蒙智行還宣佈旗下問界品牌車型問界M8目前小訂已突破10萬輛,從開啟小訂到昨日平均一天小訂超3000輛。結合這三款車的資訊來看,華為在新車型上的動作正在加速,同時華為的汽車業務佈局也逐步清晰。日前,余承東已經卸任了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其目前現任職務變為了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結合余承東成為了引望副董事長來看,華為可能已經完成了引望的獨立運作。▲華為官網中余承東的資訊本文福利:華為系又有新車曝光,華為汽車業務逐漸清晰。分享報告《2025年,華為汽車業務火力全開》,對話方塊回覆【車東西0776】下載報告。01. 問界M8 3天小訂增加1萬輛 偽裝車上出現“東風+?+華為”隨著上海車展即將到來,華為開始了新一輪的新車攻勢。今日,網路上流出一組某款SUV車型的諜照。從諜照中可以看到,這款SUV車型的偽裝上寫著“東風+?+華為”,可以確定這款車型至少為華為與東風合作的車型。▲華為與東風合作車型的諜照從這輛偽裝車和華為鴻蒙智行旗下智界R7與問界M7停在一起的諜照來看,這款車型的車身尺寸較大。▲華為與東風合作車型的諜照此外,可以看到這輛偽裝車車頂搭載了雷射雷達,車身上還寫了“華為最強智駕”,說明這輛車型或許支援華為ADS 4。▲華為與東風合作車型的諜照值得注意的是,這輛偽裝車看起來還停在了一棟門牌為“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大樓前,從背景中路牌上的“江北城北大街”來看,這輛車停車拍照的位置應該是位於重慶市江北區金融城2號T2的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大樓。結合這輛偽裝車車身上“東風+?+華為”的字樣,神秘第三方可能是長安汽車。除了有新車諜照曝光,華為系的智界R7增程新版本在今天也正式開啟了預訂。根據智界官方的介紹,智界R7增程新版本搭載53.4度電池,CLTC綜合續航至高1673公里,CLTC純電續航至高360公里。同時標配HUAWEI ADS高階智駕,Ultra版搭載華為DriveONE雙電機,即刻下訂可享2000元抵5000元權益。▲智界R7增程新版本開啟預訂昨日,華為鴻蒙智行還宣佈了另一個消息,旗下問界品牌車型問界M8目前小訂已突破10萬輛,從4月3日宣佈小訂破9萬輛到小訂破10萬輛僅用時3天。▲問界M8小訂已突破10萬輛從3月6日鴻蒙智行官方正式宣佈問界M8開啟預定,到昨天過去了31天,平均一天小訂約3226輛。▲鴻蒙智行官宣問界M8開啟預定這樣的預定成績也顯示了消費者對於問界M8的期待,這款車也有望成為華為和賽力斯打造的又一爆款車型。02. 余承東卸任車BU董事長 引望已完成工商資訊變更目前,華為的汽車業務佈局也正在變得逐步清晰。通過華為官網可以看到,余承東已經卸任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其職位已由此前的“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變更為“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華為官網中余承東的資訊這可能與華為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引望”)有關。據企查查上的消息,引望已完成工商資訊變更,華為持股比例由100%調整為80%,新增阿維塔科技(重慶)和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兩大股東,分別持股10%,認繳出資額分別為1億元。▲引望新增阿維塔科技和賽力斯兩大股東董事會人員方面,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任引望董事長,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和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任副董事長,華為旗下哈勃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白熠、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TO卞紅林、賽力斯集團創始人張興海任董事。▲引望董事會人員早在2023年11月,華為與長安汽車共同確認,雙方在深圳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備忘錄中提到,華為擬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及增量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同時根據備忘錄,華為擬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至新公司,長安汽車及關聯方將有意投資該公司,並與華為共同支援該公司的未來發展。在2024年1月16日,華為以10億元註冊資本成立了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其經營範圍含智能車載裝置製造、智能車載裝置銷售等。2024年8月20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聯營企業阿維塔科技(重慶)有限公司(簡稱“阿維塔科技”)於8月20日上午在重慶與華為簽署《股權轉讓協議》。▲長安汽車發佈對外投資公告雙方擬約定阿維塔科技購買華為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10%股權,交易金額為人民幣115億元,同時阿維塔科技擬與華為、引望簽署《股東協議》。2024年8月26日,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佈,公司計畫以115億元現金,出資入股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獲得10%股權和1個董事席位。如此來看,結合引望工商資訊變更中股東和董事會人員的變動,還有余承東卸任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成為引望副董事長來看,華為可能已經完成了把華為車BU的所有資產、人員裝載到引望,實現引望獨立運作。03. 結語:華為加速在車圈行動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動作正以快速推進,從問界M8小訂破10萬到智界R7新版本的開啟預訂,再到與東風合作的神秘車型諜照曝光,華為在產品方面加速擴張。與此同時,余承東卸任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以及引望公司的股權結構調整,表明華為正在將智能汽車業務逐步獨立化。面對2025年中國車市空前激烈的競爭,華為已經在多方面開始行動。 (車東西)
寧德時代正談判,欲控股蔚來能源
據路透社報導,寧德時代正與蔚來洽談蔚來能源的控股權。消息人士稱,寧德時代是在3月17日晚宣佈向蔚來能源注入不超過25億元的戰略投資後提出該項提議。截至到4月6日,蔚來共有3245座換電站。消息人士沒有透露寧德時代對這一交易的報價,不過其中一位人士表示,2024年的一輪融資中,蔚來能源的估值超過100億元。關於此項談判,寧德時代沒有回應路透社的詢問請求。蔚來也沒有直接回答有關這筆交易的相關問題,但對方表示正與“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多家投資者”推動換電站的聯合建設。蔚來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時回覆道:“蔚來汽車和寧德時代將深化資本和業務合作,進一步鞏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的換電網路。”寧德時代正加大對換電設施的投資,董事長曾毓群希望找到新的增長點,重塑這家已成立25年的龍頭企業,力圖從電池製造成功轉向綠色能源供應商。寧德時代的目標是讓中國三分之一的加油站轉型為綠色能源補給站。2024年12月18日,其舉行了“巧克力換電生態大會”,當時發佈了新一代換電解決方案,寧德時代宣佈將自建1000座換電站,推出20號、25號兩種標準化換電電池。同時,與其他企業成為合作夥伴,計畫建構換電新生態。4個多月後,2025年4月2日,寧德時代又與中石化在北京簽署了產業與資本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以“產業合作+資本合作”的方式,建構全國換電網路生態和標準建設,統一管理營運換電資產,今年將建設不少於500座換電站,長遠目標是10000座換電站。蔚來方面,其核心資產之一正是換電業務,它的商業模式也基於此,但同時,也成為它的一個成本包袱。4月2日,蔚來原能源負責人沈斐因艾鐵成離職,接任了樂道總裁職位。從公司任命上看,除了能源業務的道路服務中心仍向他匯報,其餘業務全部由蔚來CFO曲玉接手,曲玉成為蔚來能源的負責人。這是不是某種巧合? (汽車商業評論)
13.98萬起,比亞迪再掀桌!冰箱彩電大沙發+可變懸架,到底要卷死誰?
前段時間,方程豹鈦3開啟預售了。13.98萬元起的預售價,其實只比續航差不多的元PLUS貴了1.4萬元;四驅版本不只配上了主動預瞄的雲輦-C可變阻尼懸架,甚至還有16揚聲器音響和車載無人機……那麼,這台車到底能不能成為新時代的精品小車?又到底適合什麼樣的使用者?(文字版附在後面了)不知道大家玩沒玩過紅警,裡面有個多功能車,如果進去個兵,就會變成個移動炮台;進去個工程師,就會變成移動的機械臂。方程豹鈦3給我的感覺,就是開了這麼一輛多功能車。但你別看它長得虎頭虎腦的,但尺寸其實並不算大。如果不選裝上面的這個靈鳶模組、也就是比亞迪和大疆合作的車載無人機系統,整體也就比元PLUS略大一點點(車身長度含小書包)。為了突出肌肉感,它的前後輪拱都做了凸出的處理,肩線很寬,有一種四平八穩、匍匐在地上的感覺。紅色的卡鉗印著方程豹三個字,輪拱上的通風口也是真的。因為是純電車型的緣故,方程豹鈦3有一個容積151L、支援電動開關的前備廂,開口像個巨無霸一樣很方便取放,能裝下我們攝影箱,上面還能擺些其他的物品。車尾部分,它配了一個方形的小書包,但裡面沒有備胎。原因是他們調研之後發現純電SUV很少會真的去穿越旅行,背著備胎跑會增加能耗,屬實沒必要。因此他們給這28L的空間設計了個網兜,尾門也有3kg的承重。所以比如釣魚的魚獲、或者是剛在市場買的菜,都可以放在這裡。唯一讓我覺得有些怪的,是尾門左邊的鉸鏈。或許是受限於造型,才不得不有些突兀地佈置在這裡。車主朋友們後期可以搞一點第三方配件裝飾一下。打開後備廂之後,照明、掛鉤、220V插座這些一應俱全,打開蓋板下面能裝下滅火器、三腳架、補胎液和帝瓦雷音響的低音炮,後排座椅也支援一鍵放倒。至於頭頂這個無人機模組,凸起的部分是用來檢測風速的,前面的攝影機搭配天上的無人機,可以實現“陸空雙攝”的效果;後邊的兩條天線,作用是增強訊號。裡面的無人機應該是大疆AIR 3S,帶快充功能。不過如果選了無人機,那全景天窗的遮陽簾就不能全部打開了。內飾部分,視覺上還是非常舒服的,一點都不油膩,白色的內飾也很顯高級,就是讓人有些捨不得直接上手盤它。整體的內飾用料基本看不到塑料,那那都是軟的,很好地繼承了豹5和豹8的豪華感,車內也保留了物理按鍵,方便車主盲操。組態部分,它前面使用了AR-HUD,方向盤也帶加熱,而且能看出細節是用心了。就比如副駕駛手套箱處的掛鉤,大面積補光的化妝鏡,副中控台兩側的手電和麥克風,都是日常用得到的。當然,冰箱彩電大沙發也是一應俱全:扶手箱位置是帶壓縮機的冰箱(次頂配/頂配),溫度範圍-6℃~50℃;中控是15.6英吋的高畫質螢幕,前排的座椅加熱通風都是齊的,而且乘坐很柔軟。我身高181.5cm,前排坐姿調好之後,後排空間還算寬敞,而且靠背角度有2段調節,可以調到比較“躺”,不會像坐小板凳一樣。底盤方面,它採用的是方程豹專屬的智能EVO平台,刀片電池、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12合1的電驅動總成、電驅復用升壓升流技術……基本都是這個價位的頂級水平。技術部分這裡就不過多展開了,我們聊聊開起來什麼樣。我這次開到的是四驅版車型,前110kW後200kW,零百加速時間4.9秒,動力足夠。雖然方程豹鈦3配備了雲輦-C可變阻尼懸架,底盤卻沒有完全側重於運動性能,畢竟使用者還是城市使用,更舒適的風格符合它科技潮流的產品定位。所以在購買建議上,我推薦買後驅版,續航更長,價格也更低一些。方程豹鈦3有iTAC的四輪扭矩控制系統,所以如果開一個U型彎,方向打多的情況下給油,它會硬控你幾秒鐘,等檢測到車輛安全之後再釋放動力。這有點像ESP,不過它跟ESP\ESA這些是共同工作的。另外,它還有iATS智能全地形識別系統,也就是會根據道路預瞄和天神之眼的智駕,來調節幾種駕駛模式,配合雲輦-C來調節動力輸出和懸架阻尼。總而言之,方程豹鈦3並不是一台大車,它開起來足夠靈活輕巧,顏值設計也都線上。從最終的價格來看,性價比還是很有的,符合“城市精品純電車”的定位。 (電動車公社)
【對等關稅】川普加稅 恐釀汽車大幅漲價
(華人今日網)由於擔心美國總統川普對進口車和汽車零件加徵的25%關稅引發買家恐慌、導致漲價,現年38歲的德州人畢伯斯(Arthur Bibbs)決定先下手、買一輛二手卡車。德州居民喜歡開卡車法新社報導,在電力公司工作的畢伯斯說:「我在一場風暴中損失了卡車,我想在情況變得太複雜之前儘快買一輛車。」德州的石油業、農業、畜牧業和能源業昌盛,居民喜歡開卡車,無論是皮卡車還是休旅車。德州最大城市休士頓同時也是美國第4大城,根據休士頓車商協會(Houston Automobile Dealers Association)統計,當地8成銷售的新車是卡車。以全美來說,這個資料是74%,福特(Ford)的F系列、豐田(Toyota)的RAV4和雪佛蘭(Chevrolet)的Silverado銷量最佳。但這些車,即便掛上美式名稱,也沒有一款是100%「美國製造」。在休士頓北方小鎮馬諾利亞(Magnolia)經營經銷店的魯伊斯(Tino Ruiz)說,就算車是在美國組裝,但用其他國家的零元件,「車輛的價格當然會上漲」。川普說,他希望藉由對汽車和汽車零件加徵關稅,促使產線移回美國;但經濟學者認為,美國國內勞動力的高成本和其他因素,會讓川普的願景不易實現。休士頓車商協會副主席薩立納斯(RoShelle Salinas)評估,依車款不同,價格可能上漲3000美元至1萬美元。她說,美國一輛普通新車現在平均要價超過5萬美元,卡車甚至更貴,「我們無論如何都會感受到衝擊」。「我們的感覺是這些關稅全部都將一點一點轉移到買家身上…也就是你和我。」魯伊斯說,他支援本土品牌,但也欣賞全球化價值。他認為競爭是一種動力,沒人應該被迫購買特定品牌,也不該被迫只能買美製產品。他指出:「遺憾的是,美國車比較不耐用…開個10萬英里(約16萬公里)就得換,車會開始出狀況。」「買一輛日本車,豐田(Toyota)或本田(Honda),能開20萬、30萬英里…那好啊,如果要這樣,就把車做好一點。」 (洛杉磯生活互動)
超越特斯拉,比亞迪成純電全球銷冠
超越特斯拉,比亞迪成純電全球銷冠比亞迪成為2025年一季度純電全球銷冠。根據各大車企公佈的銷量資料顯示,比亞迪今年一季度純電動汽車銷量為41.64萬輛,同比增長38.74%,成為全球純電銷冠,在全球多個市場實現銷量增長。資料顯示,2024年四季度,比亞迪全球純電銷量首超特斯拉,今年一季度,實現第二次趕超。特斯拉今年一季度銷量為33.67萬輛,同比下降13%。主要影響可能是歐洲和中國市場。根據彭博社統計的資料顯示,比亞迪通過"本地化電池包+歐盟合規資料系統"組合拳,今年1月在英國、西班牙、葡萄牙三國分別實現551%、734%和207%的銷量同比增長。同期特斯拉在這三國的銷量下滑8%、76%和29%。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與歐洲有著大量業務往來,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的資料,由於馬斯克在doge兼職迎來反彈,還有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該公司的歐洲業務急劇下滑,今年前兩個月的銷量下滑了42.6% 。另外,2025年比亞迪的歐洲攻略,繼續快速推進。據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預測,比亞迪在2025年將以15.7%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純電動汽車銷冠。今年一季度,比亞迪動作頻頻,推出一系列黑科技和新車型,展現出其強大的創新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技術爆發式迭代,兆瓦閃充技術(位元斯拉快充效率提升3倍以上)、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全場景智能駕駛演算法突破)、車機無人機融合技術(全球首個車載移動無人機)。2025年Q1申報專利5173件,其中217件涉及固態電池、輪轂電機等顛覆性技術,專利質量指數(PQi)達到9.7(行業平均4.2)。Counterpoint 分析師 Abhik Mukherjee 指出,比亞迪兆瓦閃充的充電速度遠超特斯拉 Supercharger(10 分鐘充 275 公里),有望緩解消費者續航焦慮,推動電動車更大範圍的普及。4月6日的消息,比亞迪進入瑞士,瑞士首批可用的比亞迪車型包括全電動轎車Seal、電動SUVSealion 07 EV,以及混合動力SUV Song Plus DM-i。比亞迪與經銷商Harmony合作,在瑞士開設了第一家門店,位於蘇黎世市中心的Uraniastrasse 31。比亞迪還與瑞士汽車集團合作,在盧加諾和貝林佐納開設門店。這兩個展廳在四月開始試營運,正式開業定於第三季度。比亞迪表示,到年底將在瑞士擁有15個銷售網點。通過騰勢/仰望等品牌完成10-200萬元價格帶全覆蓋,引領全球電動車行業發展。比亞迪憑藉領先技術、垂直整合優勢、多元化產品矩陣以及全球市場佈局,有望在 2025 年登頂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並在未來持續擴大市場份額。據統計,由關稅戰引發的股市崩盤導致馬斯克的淨資產縮水了110億美元。 (奇偶工作室)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