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最新
推薦
追蹤
影片
訂閱
閒聊
台股
美股
科技
汽車
港股
A股
基金
外匯
商品期貨
區塊鏈
保險
房產
國際
理財
未上市
其他
官方認證
RexAA
前天 11:36
•
台積電N3晶圓成本大漲
對於普通iPhone 15 使用A17 Pro 太貴了 蘋果是第一個開始在其最新SoC 上使用台積電N3 3nm 製程的公司,即使對於蘋果來說,吃掉製造成本也不容易。 就在幾年前,一塊台積電300mm 晶圓的售價約為5000美元,具體取決於客戶。顯然,像蘋果這樣的巨頭會因為銷量大而獲得優惠的價格,而規模較小的玩家最終會付出更多的代價。 我們最近發現台積電的N3 3nm 晶圓售價超過2 萬美元。這是 4倍的成長,人們可以說EUV 光刻大大增加了製造成本。人們可能會注意到,像Nvidia 和AMD 這樣的一些重量級公司一直在關注領先優勢。幾年前,Nvidia和AMD都在台積電使用其最新、最好的工藝。Nvidia 為GTX 系列與三星8N 調情,以Ada Lovelace、Geforce 40 系列回歸台積電4N。專業的人員一直在台積電,但並不處於領先地位。 現在,公司無力承擔,或至少會損害他們的利潤到他們不舒服的程度。這就是為什麼輝達、AMD、甚至英特爾都在等待行動廠商先用小型晶片清理管道,然後再採用大型、複雜的晶片。 iPhone 15 沒有A17 Pro,因為如果蘋果最終使用更昂貴的A17 Pro,蘋果就無法在這些手機上賺到足夠的錢。這就是為什麼該公司堅持使用更便宜的4nm A16Pro SoC。蘋果在iPhone 15 Pro 和Max 中使用A17 Pro 感覺很舒服,這些手機的售價可以超過1000 美元甚至更多。 像高通和聯發科這樣的公司將使用台積電N3 只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Snapdragon 和Dimensity 需要最高效,並在所需的電池壽命下保持每瓦效能。為了在手機SoC 中獲得更快的GPU 和CPU 並讓客戶興奮,領先的製程是唯一的選擇。即使他們只使用頂級SoC 的前沿工藝,而其他級別通常會使用更大的節點來獲得更便宜且經過驗證的工藝。 顧客感受到台積電的價格上漲在他們的錢包上。至少不完全是。三星無法在領先優勢上進行良好的競爭。有些人可能還記得,三星4nm 的Snapdragon 8 Gen 1 比同年稍後推出的台積電4nm 上的Snapdragon 8 Gen 1+ 慢了10% 以上。 三星能否迎頭趕上還有待觀察,但台積電迄今在領先優勢上表現更好。從最近的所有對話來看,短期內這仍然不太可能,但英特爾IDM 2.0 Fab 模型有望成功。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英特爾18A 客戶晶片的實現會為領先的台積電市場壟斷帶來一些競爭。競爭的加劇肯定會降低價格,從而使每個人受益。 魅族前CEO:iPhone 15 Pro因3nm晶片有過熱問題? 據報導,儘管是最高階機型,但iPhone 15 Pro 目前由於3nm 晶片的原因出現過熱問題。 備受期待的iPhone 15系列正式上市,在科技界掀起了一陣熱潮。然而,當這些設備到達用戶手中時,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問題開始出現。從相機鏡頭的灰塵顆粒到顯示失真、藍色畫面問題和暫時褪色,這些問題讓許多人對這款機型的品質產生懷疑。然而,過熱問題是最重要的,影響了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 魅族前執行董事李楠深入研究了過熱問題。他進行了測試,準確判斷問題出在以高運算能力著稱的A17晶片的3nm製程。根據李楠的體溫測試圖,在執行高強度任務時,熱平衡就會失控。iPhone 15 Pro Max的背部熱度達到驚人的41.5°C。這項消息引發了用戶的爭論,許多人質疑蘋果不採取額外散熱措施的決定。 用戶紛紛表示失望,質疑如果iPhone 15 Pro 遇到過熱問題,搭載全球首款3nm 晶片的實用性。他們聲稱,實施良好的冷卻系統可以緩解這些問題,但蘋果卻背棄了這一點,導致過熱,影響了高階手機的體驗。 甚至像Apple Hub 這樣的熱門媒體也報告了在使用幾分鐘後出現嚴重過熱問題。一位用戶感嘆:「如果iPhone 15 Pro和15 Pro Max出現過熱問題,全球首款3nm晶片有什麼用?」。有人認為安裝合適的散熱系統應該是蘋果的首要任務,但李楠先生認為「如果3nm不能解決問題,那麼添加散熱器也無濟於事」。 為了解決這些日益嚴重的擔憂,蘋果客戶服務部門發表聲明,聲稱所有新設備都必須在工廠經過嚴格的品質控制測試。他們建議受影響的用戶聯繫他們進行軟體或系統故障排除。然而,這項回應並沒有完全緩解那些期望在高階設備上獲得無縫體驗的用戶的擔憂。 雖然第一批新產品遇到問題並不罕見,但iPhone 15 Pro 和Pro Max 過熱的報告凸顯了蘋果面臨的挑戰。作為一家以突破技術界限而聞名的公司,找到這些過熱問題的解決方案對於維持其品質和創新聲譽至關重要。使用者和科技愛好者都在等待蘋果的回應,並希望能找到快速的解決方案,以確保這些旗艦設備獲得更流暢的體驗。
#台積電
#N3
#晶圓
76人
讚
留言
分享
官方認證
RexAA
前天 11:32
•
麒麟晶片的意義 秘密就在進口數據中
華為創造了手機銷售史上最奇葩的現象。 mate60系列手機已經銷售一個月,銷售數量破200萬了,大家還不知道這款手機的具體性能參數,就連它是不是5g手機都不知道,因為官方從來沒說過它是5g手機。 尤其是麒麟9000s晶片,到底是誰生產的,大家現在都不知道,甚至連她的過程大家也不知道,之前都在猜測是7奈米,結果係統顯示是5奈米! 包括余承東在內,華為人對這顆晶片全都緘口不言,甚至連發表會都不願提,只是一句帶過。 為什麼要這麼做? 有人猜測說,這款晶片可能是軍方出手代工的,所以要嚴格保密。 有人猜測說,這款晶片是華為自己生產的,但還有部分美國技術沒有擺脫,所以不好宣傳。 我之前也分析過,可能是華為自己想主動降低熱度故意低調。 但進一步蒐集證據以後,我發現自己還是淺薄了。mate60系列手機和麒麟晶片的回歸,意義實在太大了,大到了連華為都不敢多說的地步。 在正式開講之前,我要普及一個知識點,那就是,中國這些年來的晶片進口量,早就已經遠遠超過了石油和天然氣這樣的能源。 也就是說,中國對外最大的依賴,早就不是石油這樣的能源了,而是晶片。但近年來很少人意識到這個問題,每次分析國際政治,提到最多的,還是中國的能源安全。 大家可以看看這張海關的晶片進口統計資料圖。 2014年中國進口積體電路2857億塊,年增7.3%;進口金額2184億美元。 接下來幾年,就是晶片進口量持續不斷的高成長。 2021年中國積體電路進出口額均創下歷史新高。根據海關數據統計,2021年中國進口積體電路6,355億塊,年增16.9%;進口金額4,3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6%。 看這張圖可以知道,2020年,2021年這兩年,中國進口晶片量成長尤其厲害! 原因就在於,從2019年開始,美國對中國的晶片進行了全方位的製裁和圍剿,包括華為在內的一大批企業受到了美國的強力製裁,先進的光刻機不賣給我們,中國晶片產業遭受重大挫折。 4326億美元,簡單的換算一下,大概三萬一千多億人民幣。也就是說,中國人辛苦、耗盡心血在外貿中賺到的錢,基本上都花在了進口晶片上,又被歐美人輕輕鬆鬆給賺回去了。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如果有一天美國人不賣晶片了,只怕連落後的4g晶片都沒得用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只怕都會出現嚴重的倒退。 晶片之爭,可不僅僅是幾家公司之間的鬥爭,這是國運之爭。 這還只是晶片,要知道,一部手機,涉及到的上下游產業鏈就更多了,那是幾百上千家大公司、工廠的生死存亡,幾百萬產業工人的飯碗。 可是大家看看2022年的數據,中國進口晶片的數量已經開始下跌,到了2023年上半年,更是斷崖式下跌,這個時候,敏感的高通公司已經意識到,中國已經造出了光刻機,能夠自己生產晶片了。 中國擁有了先進的光刻機,華為打通了晶片和手機的全產業鏈 ,造出了mate60系列手機,這是關係到中美兩國國運的大事件!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部手機6000元人民幣左右,如果用的是美國的零件、晶片和專利,那麼採購晶片的費用、專利費等加起來,絕大部分利潤都要被美國公司拿走,尤其是美國的高通公司拿走。留給中國企業的,可能就是苦哈哈的一兩百塊的利潤。 美國公司拿到這些高額利潤後,可以繼續投入研發,開發更先進的晶片,可以擴大生產規模,招收更多的產業工人,科研人員和工人收入增加了,又會消費,促進經濟成長,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環。 而華為公司的手機,90%的零件包括晶片都是國產,採購自中國國內的公司,專利也是自有,那麼這部手機的絕大部分利潤,都會留在國內,就能繼續投入科研,資金就能流向上下游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就會擴大生產規模,招收產業工人,增加就業,提高收入,促進經濟發展,形成正向循環。 這次mate60系列手機爆火後,華為的供應商歐菲光、信維通信等企業都在擴大生產,招收工人,根據網路資訊顯示,華為也在大規模招收普工增加產能,普工的月收入達到了一萬多! 號 最典型的就是歌爾股份,歌爾股份是濰坊市的明星企業,原本是蘋果公司的供應商,蘋果公司要把產能轉移到印度,就把歌爾直接提出了供應鏈體系,這導致歌爾瀕臨倒閉,整個廠區人心惶惶,不停在裁員,籠罩再愁雲慘霧之中。 這次歌爾成為了華為的供應商,華為手機爆火後,訂單不斷,歌爾已經起死回生,不但停止了裁員,還開始大規模招工,整個廠區洋溢著歡聲笑語,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和中國的產業鏈興旺無比的景象相比,美國方面則是陷入了愁雲慘霧之中,美國的高通已經開始大規模的裁員。這只是開始,美國高科技企業的日子,今後還會更加難過,衰弱到最後,甚至直接影響到美國的國運,拖累整個美國陷入衰弱之中。這是真正的國運之爭! 所以說,別看這是小小的晶片,卻深刻影響中美兩國的國運。而中國在這一局中,已經逆風翻盤,取得了重要的先手。美國心中的惱怒和驚懼可想而知。 美國是絕不甘心接受失敗的命運的,還不知道會使出什麼樣的毒辣手段來報復。這種關係到國運的鬥爭,是沒有絲毫道義可言的。 所以,不論是中國政府還是華為,都不願意在這個時候過度刺激的美國,免得美國失去理智,做出什麼瘋狂的事情。(曾楊清評論)
#麒麟晶片
#晶片
#中國
81人
讚
留言
分享
官方認證
小小天下
2023/10/01
•
FORTUNE雜誌:2023年《財星》改變世界的公司
大多數公司「最佳」名單,包括《財星》雜誌的排行榜,都專注於公司的財務能力,例如規模最大、獲利能力最強的公司、成長最快的公司、表現最佳的股票等。但財務收益絕對不是公司經營的唯一目的。《財富》雜誌編制「改變世界的公司」榜單的初衷是,我們堅信公司可以利用富有創意的工具,幫助解決社會問題——利用利潤動機實現與盈利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目標。 今年,在我們的第九版「改變世界的公司」名單中,我們的記者和編輯從近250家公司中選出59家公司上榜。在發布這份名單之前,我們經歷了夏季創紀錄的高溫,以及從夏威夷毛伊島到馬其頓可怕的野火;因此,我們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作為關注的焦點。例如,我們評選出的第一大群體是正在美國加快推動電動車革命的四家公司,還有其他上榜公司正在合作建設節能高效的“智慧住宅”,並開發巧妙的方式避免食物、塑膠和衣服被送入垃圾掩埋場,這些公司都體現了今年榜單的重點。其他公司正在解決公共健康挑戰,並積極應對全球難民危機。一些全球最大的公司,例如全球營收最高的沃爾瑪(Walmart)(第3位)等,正在投入大量資源,在其員工隊伍和社區中開展教育和新技能培訓,而且可能正在培養下一代善於解決問題的商界領袖。 制榜方法 改變世界的公司名單旨在表彰那些透過執行其核心業務策略,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的公司。在評估被提名的企業時,我們將重點放在以下幾個因素: 1.可衡量的社會影響 我們評估公司對一個或多個特定社會問題所產生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的範圍、性質和持續時間。 2.經營績效 我們評估這些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工作為公司帶來的好處。相較於公司名譽的提升,我們更看重這些措施對獲利能力和股東價值的貢獻。 3.創新水準 我們評估公司措施的創新水準是否超過了業界的同行,以及其他公司是否效仿或與之合作。 以下為上榜企業 電動車企業 1. 特斯拉(Tesla)/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ChargePoint/SK On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JD ADAMS/GENERAL MOTORS 美國是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美國人均汽車和卡車保有量超過其他任何一個主要國家,總數達到約2.75億輛,這些汽車約占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3.5%,遠高於大多數國家。隨著氣候危機日益緊迫,將數量龐大的汽車從內燃機轉變為電動車,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淨零排放任務之一。 事情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2023年第二季度,電動車在美國汽車銷售中的比例達到創紀錄的7.2%。毫無疑問,如果沒有特斯拉,這個比例可能會更低。特斯拉是第一家讓美國人相信電動車能做到既有吸引力又實用的公司;目前美國已經上路的特斯拉約有130萬輛。 即使在經過近期的降價以後,大多數的特斯拉汽車仍是奢侈品。要吸引美國大眾購買電動車,下一個階段可能要看通用汽車。在執行長瑪麗·巴拉的領導下,通用汽車承諾到2035年只銷售電動車,這個承諾的力度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全線汽車廠商。到今年年底,這家位於底特律的產業巨頭將發布九款電動車(特斯拉目前銷售四款車型)。通用汽車的產品將包括一款皮卡車和兩款家庭版SUV,這是美國消費者最喜歡的車型。此外,通用汽車還有另外兩款售價30,000美元左右的車型。關鍵在於通用汽車的Ultium平台,透過該平台,通用汽車可以把同樣的電池和動力總成架構用於不同車型,從而能夠擴大規模效益和降低成本。今年9月,通用汽車、福特(Ford)和Stellantis陷入了與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 Workers)的勞資糾紛,而雙方爭議的主要焦點就是電動車,因為電動車的零件更少,因此需要更少的裝配工人。但如果通用汽車在增加電動車供應的同時,可以為其員工提供豐厚的薪酬,它就能夠成功地擴大社會影響力。 里程焦慮,即對沒有充電樁可用的擔憂,一直是電動車普及面臨的重大障礙。在緩解里程焦慮方面,做的最多的當屬ChargePoint。該公司的充電網路現在已經有約24 萬個充電樁。ChargePoint也與通用汽車、特斯拉和其他汽車廠商合作制定北美充電標準(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旨在為美國和加拿大開發標準電動車充電介面。 韓國公司SK On一直在幫助美國加快電池生產,為日益增加的電動車提供動力。該公司在美國喬治亞州新建了一座電池工廠;它與福特和現代汽車(Hyundai)合資的另外四座工廠正在建造當中。到2025年,這些工廠每年可以為約150萬輛汽車生產電池,這將對改造汽車王國更加重要。 2. Mercado Libre 烏拉圭蒙得維的亞 圖片來源:MAURICIO PALOS—BLOOMBERG/GETTY IMAGES 在拉丁美洲,33%的成年人沒有銀行帳戶,電子商務和金融科技公司Mercado Libre為數以百萬計的用戶提供貸款和投資服務。Mercado Libre約45%的客戶從該公司獲得了第一筆貸款或第一張信用卡。 3. 沃爾瑪(Walmart) 美國阿肯色州本頓維爾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WALMART 沃爾瑪的Live Better U教育項目,旨在幫助員工獲得更高的薪酬,該項目能夠100%報銷員工的學費和書本費。自2018年以來,已經有約19,000人通過該計畫取得了學位和認證。 4. 江森自控公司(Johnson Controls) 愛爾蘭科克市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JOHNSON CONTROLS 建築技術公司江森自控是全球最大的熱泵生產商和安裝企業之一,熱泵只需要消耗傳統系統約三分之一的能源,就可以為建築物供暖或製冷。 5. Battelle 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BATTELLE 應用科技非營利組織Battelle開發的PFAS Annihilator,是最早能夠從水和石油中清除PFAS的工具之一。PFAS即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這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永久性化學物質”,與癌症風險升高有關。 6. 百利高(Perrigo) 歐加隆(Organon) 愛爾蘭都柏林/美國新澤西州澤西市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ORGANON 普及避孕有助於降低孕婦死亡率、提高女性薪資和教育水平,對整個社會和商業都有廣泛的好處。儘管如此,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卻普遍忽略了女性的健康,尤其是在避孕方面。但今年這兩家公司卻逆勢而行,它們採取了重要措施,幫助女性避免意外懷孕。 由於愛爾蘭百利高的努力,不久之後,美國女性就可以第一次透過櫃檯購買避孕藥。2014年,現隸屬於百利高的一家公司開始嘗試獲得美國的監管審批,希望能夠無需處方出售Opill。今年7月,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終於批准了百利高的申請,有人認為這項決定「是人們取得避孕保健途徑的重大轉變」。 今年3月,作為減少全球意外懷孕倡議的一部分,歐加隆公司承諾出資3,000萬美元。這家女性健康公司向服務低收入女性的非營利組織提供資助,並與其他組織合作在低收入國家發放植入式避孕器。該公司表示,到2022年年底,該公司已經幫助避免了5,700萬次意外懷孕。 7. Wasoko 肯亞內羅畢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WASOKO Wasoko支持小型零售商透過簡訊或其手機應用程式訂購生活必需品,並且免費配送,可以當日送達,為這些夫妻店提供了便利,它已經成為非洲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該公司的業務涵蓋了肯亞、坦尚尼亞、盧安達、烏幹達、尚比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國家,為銷售大米、糖、肥皂等商品的賣家促成了500萬筆訂單,以幫助他們維持庫存和為本地社區提供生活必需品。這對供應鏈不穩定和幾乎沒有大型連鎖零售商的偏遠地區,具有重要的意義。Wasoko的平台也向零售商發放了4,300萬美元資助,用於開展能夠幫助他們增加收入的專案。該公司在2022年融資1.25億美元,估值為6.25億美元。 8. 文遠知行 中國廣州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WERIDE 交通事故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許多自動駕駛技術的支持者認為,該技術可以消除例如疲勞駕駛和酒後駕車等因素,從而減少交通事故發生,能夠為改善交通安全掃清道路。文遠知行在中國、新加坡和阿聯酋經營無人駕駛汽車、公車和其他車輛,最近估值達51億美元。文遠知行表示,其經營無人駕駛計程車業務已經有三年時間,但沒有記錄到任何一次「主動性」事故,即公司經營的車輛沒有發生任何事故。該公司還以全新的方式服務弱勢群體。 文遠知行的執行長韓旭對《財富》雜誌表示:「我們希望賦能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為他們提供一種獨立前往目的地的方式。」文遠知行的車隊共有600輛汽車,包括計程車和公共汽車,全部為電動車,有助於減少碳排放。文遠知行在城市清潔方面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擁有1,400萬人口的廣州市,每天都可以看到其無人駕駛街道清掃車輛。 9. 吉利德(Gilead) 美國加州福斯特城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GILEAD 吉利德公司是最成功的愛滋病藥物開發者之一。現在,吉利德將投資指南針倡議(Compass Initiative),在美國南部進一步普及愛滋病教育和治療藥物。 10. 雅培(Abbott) 美國伊利諾州雅培科技園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ABBOTT 健康產業巨頭雅培的Freedom 2 Save項目,將員工的學生貸款還款與401(k)供款相匹配,幫助他們解決學生貸款問題。其他公司則計劃效法雅培的做法。 11. 印孚瑟斯(Infosys) 印度班加羅爾 圖片來源:INDRANIL ADITYA—NURPHOTO/GETTY IMAGES 大型顧問公司印孚瑟斯在公司外部大力推廣數位化培訓。在印度,已經有590萬名學生正在使用其Springboard系統,該系統提供大師課、程式設計挑戰和生活技能課程等內容。 12. 巴塔哥尼亞(Patagonia) 美國加州文圖拉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PATAGONIA 為了改善地球環境,這家永續性先驅幾乎貢獻了所有的利潤,而且是作為一項永續性措施。 自從這家戶外服飾品牌巴塔哥尼亞於1985年開始向環保動議捐贈其營收,已經向永續事業捐贈了1.61億美元。如今,這家公司每年都會捐贈1%的淨營收,對象幾乎都是普通非營利環保機構。 上述數字足以讓背包客和金融白領等人士自豪地穿著其價值200美元的外套。然而作為一家有著50年歷史的公司,巴塔哥尼亞2022年的利潤約為1億美元,它在2022年9月送出了一個更大和更激進的禮物。作為一項企業慈善事業的壯舉,巴塔哥尼亞的創始人伊馮·喬伊納德在2022年向氣候非營利組織Holdfast Collective捐贈了98%的股份,以確保公司未來幾乎所有的利潤都將用於資助某種形式的環保事業。喬伊納德在捐贈其公司時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說:“希望此舉能夠催生一種新型資本主義,而不是像以往那樣造就一批富人和窮人。” 13. 萬事達卡(Mastercard) 美國紐約州伯奇斯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MASTERCARD 在大量烏克蘭人因為俄烏衝突而出逃到波蘭之後,萬事達卡公司對相關數據進行了分析,尋找可以提供最大幫助的城鎮。其推出的「何處安家」(Where to Settle)應用程式幫助24萬人確定了自己的落腳點。 14. 西班牙國家銀行(Santander) 西班牙馬德里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SANTANDER 該跨國銀行推出的「桑坦德大學」(Santander Universities)計畫在25個國家協助設立了獎學金和創業計畫。自1996年啟動以來,該計劃已經幫助了100多萬受益人。 15. 蘋果公司(Apple) 美國加州庫比蒂諾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APPLE 自2015年以來,這家iPhone製造商已經將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減少了超過45%。近期,該公司又推出了碳中和版Apple Watch,並計畫在2030年讓所有的蘋果產品實現碳中和。 16. 騰訊 中國深圳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TENCENT 在中國,騰訊開發的微信已成為手機的必備應用程式。該公司發起的「99公益日」把這種影響力轉化為了一種慈善力量:自八年前發起以來,該活動已為慈善機構籌集了近18億美元善款。 17. Digimarc 陶氏公司(Dow) 伊士曼(Eastman)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DOW 在每年生產的近4億噸塑膠中,僅有9%被再循環利用。其餘的塑膠則堆積在掩埋場、海洋,而且更多地出現在了我們的身體裡。科學家和積極人士正在競相打造“循環塑料經濟”,其中大多數塑料都會重複使用,甚至永續性地使用,而且這些公司正處於這一戰役的緊要關頭。專注於貨幣、駕照和其他產品「浮水印」打假的Digimarc,最近推出了Digimarc Recycle。此專案將數位浮水印與軟體結合,讓分類機器能夠迅速地識別任意一種物品的塑膠類型,從而避免每年因為塑膠類型不符合要求而導致大量塑膠被回收公司拒絕接收的情況。 如果塑膠太髒也無法回收,這現像也引發陶氏公司這家首要塑膠生產商,開發了清潔劑Evowash。陶氏公司估計,2023年3月實現商業化的Evowash僅在今年就可以幫助回收公司把15萬噸的廢棄物移出掩埋場。 另一位塑膠生產商伊士曼打算將這類如今幾乎無法回收的材料進行再造,包括聚合物織物、地毯纖維和有色塑膠。伊士曼的流程將把這些材料分解為化合物分子,然後用其製作經久耐用、能夠重新使用的產品。該公司自2020年以來已經回收了約5,000萬磅(約22,679,618.5公斤)的塑料,而且計劃在2030年前將其規模擴張至每年5億磅(226,796,185公斤)。 18. 輝凌製藥(Ferring) 瑞士聖普雷克斯 圖片來源:JONI KABANA, KABANA PHOTOGRAPHY/CONCEPT FOUNDATION/FERRING PHARMACEUTICALS/MERCK FOR MOTHERS 多年來,孕婦產後出血是一種危險的分娩綜合症,每年有7萬名孕婦因此而喪生,而應對的首要保障一直都是一種充足的低成本藥物——縮宮素。問題在於,如果不冷藏,該藥物就難以發揮效用,但這一點在全球許多缺乏冷藏運輸和存儲,或者沒有可靠電力供應的地域都難以實現。 2010年,瑞士製藥公司輝凌開始研發更具韌性的替代藥物:具有熱穩定性的卡貝縮宮素。由Merck for Mothers資助、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進行的大量臨床試驗表明,卡貝縮宮素在預防自然生產的孕婦產後出血方面相對有效。該藥物目前已被列入基本藥物清單(Essential Medicines List),而且輝凌自2021年以來已經向15個中低收入國家交付了超過80萬劑的藥物,其中許多地區都在經歷人道主義危機,孕婦死亡率居高不下。 輝凌一直致力於以一種可持續的低廉價格提供該藥,同時也提供相關培訓,以確保藥物可以得到正確、安全的使用。 19. Octopus Energy Group 英國倫敦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OCTOPUS ENERGY GROUP Octopus Energy Group致力於幫助客戶節省資金,同時削減其碳印記。其專屬的能源技術平台Kraken,能夠讓使用者更方便地客製化其能源資源和定價結構。Octopus安裝了太陽能板和熱泵,商業客戶可以選擇透過連接Octopus,利用100%的可再生資源來獲取其電力。 該公司還提供各種智慧電網項目,能夠讓客戶在低潮電價期間購電,這對於任何可以在整夜充電的電動車用戶來說是一個划算的買賣。Kraken如今在16個國家擁有3,000萬個客戶帳戶,其中英國約有1,300萬。這家公司如今是英國第二大供電商,客戶佔了人口的50%。 20. Syndio 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SYNDIO 沃爾瑪、賽富時(Salesforce)等許多公司都在利用Syndio研發的技術來發現不同種族、性別或民族背景員工之間的薪資差距。該公司表示,它已經幫助由於上述原因而未能獲得應得待遇的員工爭取到了1.67億美元報酬。 21. Vivo [巴西電信公司(Telefônica Brasil)] 巴西聖保羅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VIVO 作為巴西最大的電信營運商,該公司打造的消費性設備(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等)回收網路已實現巴西全覆蓋。2022年,其回收網路共回收了11.3噸電子垃圾。 22. Bobbie 美國加州舊金山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BOBBIE 2022年,因為工廠的產能問題,嬰兒配方奶粉嚴重短缺,在此背景下,這家有機配方奶粉新創公司一直是父母的可靠選擇。該公司近期對Nature's One的收購將大幅擴大其市場份額。 23. 百勝中國 中國上海 圖片來源:RAUL ARIANO—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這家大型餐飲管理公司[在中國經營有肯德基(KFC)和必勝客(Pizza Hut)等品牌]正透過「扶業計畫」將本地農產品搬入旗下品牌餐桌,助力解決農村貧窮問題。 24. 微軟(Microsoft) 美國華盛頓州雷德蒙德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MICROSOFT 今年5月,微軟協助開發了一款聊天機器人—Jugalbandi,借助人工智慧技術,該機器人能夠使用印度的各種方言向當地人提供公共服務資訊。這對印度數百萬既不會說印地語也不會說英語的民眾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25. Chobani 美國紐約州新柏林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CHOBANI 作為一家優格生產商,該公司協助成立了「難民帳篷合作夥伴」(Tent Partnership for Refugees)組織,動員企業為難民提供工作機會。今年6月,參與該組織的41家合作夥伴企業承諾在全歐洲僱用和培訓超過25萬人。 26. Too Good to Go 丹麥哥本哈根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TOO GOOD TO GO 廢棄食品不僅造成浪費,還會加劇全球暖化。Too Good to Go致力於幫助餐廳和商店出售或捐贈多餘食品,而不是將其隨意丟棄。其應用程式已使2.43億份食物免於被送入垃圾掩埋場的命運。 27. Recykal 印度海得拉巴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RECYKAL Recykal在印度經營有電商平台,致力於在回收企業和垃圾處理企業之間牽線搭橋,增加垃圾再利用的數量。截至2023年,透過該平台再利用的垃圾已達到約70萬噸。 28. 思科(Cisco) 美國加州聖荷西 圖片來源:PHILIPP BÖGLE/COURTESY OF CISCO 為實現縮小數位落差的願景,思科推出了「國家數位加速」(Country Digital Acceleration)計劃,目前已經資助了1,500多個項目,其中包括美國農村地區的寬頻服務項目和在德國為難民提供服務的移動醫務室。 29. 綠色家庭建設者 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KB Home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KB HOME 受炎熱、風災、乾旱等天災影響,世界各地的老舊電網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另外,根據統計,家用能源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約佔了美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20%,而建設節能住宅則為節能減排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目前,施耐德電機的產品已經進入了美國40%的家庭。施耐德電機也是智慧節能家庭和節能電網相關技術與服務的領導者。 2023年年初,該公司推出了一款產品,讓消費者可以在傳統能源和清潔能源之間進行切換,而且消費者還能夠在白天儲存太陽能電池板所發的電力,用於在高峰用電時段給家庭供電。這不僅為居民節省了用電成本,還有助於緩解尖峰時段的電網壓力。 30. 改變世界的投資者 LeapFrog Investments/TPG Rise/Flagship Pioneering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LEAPFROG INVESTMENTS 一些投資者正在積極尋找那些能夠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的新創企業。2022年,用於所謂「影響力投資」的總資本首次超過了1兆美元。事實證明,有些投資者特別善於將資本引向那些擁有改變世界的創意的公司。 例如註冊在英國和澳洲的LeapFrog Investments公司特別青睞那些致力於向亞非國家的低收入者提供金融、醫療保健服務和清潔能源的公司。它投資的公司超過了30家,例如它投資的Sun King公司生產的屋頂太陽能板已經覆蓋1億餘人。它投資的另一家公司HealthifyMe是一款為用戶提供個人化健康建議的應用程序,目前已經覆蓋印度和東南亞的300多個城市。 TPG Rise是一家頗具影響力的私募股權公司,目前管理著17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包括73億美元的Rise Climate基金。Rise Climate基金注資的公司有:Nextracker(它的太陽能板可以像向日葵一樣追蹤太陽的位置,從而最大程度提高發電量)、Monolith(這是氫能賽道上的一家重要的公司)等,它還與印度的汽車巨頭塔塔汽車(Tata Motors)開展了電動車和動力電池研發合作。 Flagship Pioneering公司則主要聚焦在生物技術領域,它注資的公司超過了100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疫苗生產商Moderna,此外還有兩家在2023年尤為受到關注:其一是Seres Therapeutics公司,它的VOWST療法被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復發性艱難梭菌感染;另一家Indigo Ag公司致力於農民透過採用永續農業技術來賺取和出售碳信用額,從而獲得額外的收入。 31. 沃爾沃(Volvo) 瑞典哥德堡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VOLVO 作為一家卡車、公共汽車和建築設備製造商,沃爾沃正在透過“綠色鋼鐵”策略來減少它的碳足跡——所謂“綠色鋼鐵”,就是使用氫能而不是化石能源鍛造的鋼鐵進行生產。 32. Grail 美國加州門洛帕克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GRAIL 早期發現與診斷可使癌症死亡率降低26%。而Grail公司的Galleri血液檢測技術能夠檢測出50多種癌症的共同訊號,從而提高了早期治療的可能性。 33. 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圖片來源:EMANUELE CREMASCHI—GETTY IMAGES 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市的經濟在2013年夏天完成“硬著陸”,該市人口比20世紀50年代的峰值減少了60%以上,汽車行業也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苟延殘喘。這一年,底特律市宣布破產,失業率達25%。為了幫助底特律市復甦,摩根大通與當地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合作進行了「投資底特律」(Invested in Detroit)計畫。到目前為止,摩根大通已經透過就業培訓、小型企業貸款和房地產融資等形式向底特律經濟注入超過2億美元資金。作為一家銀行,它最大的創新是向那些沒有抵押品或信用記錄有問題的人提供了貸款。而信貸管道不良也是欠發展地區和低收入社區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十年過去,該計畫的效果已經逐步顯現出來。迄今為止,「投資底特律」計畫已經幫助約7.2萬底特律人找到了工作,並為1.3萬家小型企業提供了融資或技術援助。底特律的失業率目前已降至6.4%。同時,摩根大通本身也受益於經濟的復甦。自2017年以來,摩根大通在底特律地區的存款、商業貸款和市佔率都呈現大幅上升。摩根大通也在全美乃至全球範圍內開展了一些創新。例如它的「有色族裔創業基金」(Entrepreneurs of Color Fund)最初於底特律啟動,目前已經向全美創業家發放了2,100多筆貸款,總價值超過1.15億美元。 34. Intuition Robotics 以色列拉馬特甘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INTUITION ROBOTICS 對老年人來說,孤獨對健康和壽命的損害不亞於任何一種疾病。孤獨問題每年對美國的醫療保險(Medicare)體系造成的成本估計已經達到70億美元,而且它也與心血管疾病、中風、失智症、焦慮、憂鬱和過早死亡等問題高度相關。ElliQ是Intuition Robotics公司研發的一款“伴侶機器人”,它只有一盞檯燈那麼大,搭載了觸控螢幕和體貼的語音互動軟體,既能夠全天候為老年人提供陪伴,又可以鼓勵他們養成健康的習慣——在這個老年人數量增長遠遠快於護理人員數量增長的年代,這是一項有價值的服務。 紐約的老化辦公室(Office for the Aging)從2022年開始在大約300名缺乏社交的老年人中試用ElliQ。代理總監格雷格·奧爾森表示,95%的用戶報告說,由於ElliQ在水合作用、藥物、營養、認知遊戲和正念方面的資訊和活動,孤獨感減少,健康狀況整體改善。 35. 斯沃琪(Swatch) 瑞士比爾市 圖片來源:PASCAL MORA—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目前,斯沃琪品牌的多款手錶使用的是一種可持續的「生物陶瓷」材料,而不是傳統的塑膠。另外出於對人權的支持,斯沃琪堅決頂住了外界對其「LGBTQ+ Pride」主題手錶的抵制。 36. Leidos 美國維吉尼亞州雷斯頓市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LEIDOS 該公司是一家國防承包商,作為一家用人企業,它也在成癮和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和去污名化等方面走在前列。它也經常就這些問題向政府機構提供諮詢。 37. WSP 加拿大蒙特婁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WSP 這家工程巨頭的目標是使公司50%以上的收入來自所謂的「清潔收入」項目。它的亮點之一是建造了一個把加拿大的水力發電輸送到紐約的龐大輸電網絡。 38. Winmark 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WINMARK CORPORATION 這是一個二手服飾連鎖品牌,旗下擁有Plato's Closet和Once Upon a Child等子品牌。據估計,自2010年以來,該公司已經售出16億餘件二手服裝,為解決「快時尚」垃圾危機做出了突出貢獻。 39. 埃及商業國際銀行(CIB Egypt) 埃及吉薩 埃及商業國際銀行最近成為埃及首家發行綠色債券的銀行。隨著埃及近年來面臨的氣候變遷壓力愈發嚴峻,該行決定融資1億美元以促進當地再生能源的使用。 40. Esusu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ESUSU 這家新創企業可以幫助年輕人和信用不佳的人建立財務檔案。它會向信用部門報告用戶及時支付的租金,以逐漸提高他們的信用分數,讓他們逐步恢復貸款資格。 41. PayPal 美國加州聖荷西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PAYPAL PayPal使用了人工智慧技術來識別可能與犯罪相關的轉帳交易。該技術能夠用於檢測與恐怖主義、販毒、走私等違法犯罪活動有關的交易,並可迅速向執法部門報警。 42. 芝麻街工作室(Sesame Workshop)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圖片來源:RYAN DONNELL/SESAME WORKSHOP 很少有哪筆投資能像兒童早期教育一樣帶來持久和廣泛的回報。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認為,兒童早期教育的年均社會投資報酬率可以達到13%。但每年仍然有數千萬兒童因為衝突或其他危機而流離失所,並且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 擁有55年歷史的芝麻街工作室攜手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發起了一個名為「Ahlan Simsim」的計畫——即阿拉伯語的「歡迎芝麻街」。該計畫目前已經惠及了中東和北非的2,500萬名兒童。Ahlan Simsim計畫已經構成了遠距學前教育的基礎,它將面對面服務、教師的電話服務、透過WhatsApp發布的多媒體材料和監護人的投入有機結合,成功惠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和敘利亞等衝突地區的200萬名兒童。現在,這些兒童的監護人已經知道去借手機給孩子上課,或是爬上屋頂找訊號好的地方給孩子上課了。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全球兒童關係(Global TIES for Children)研究發現,該計畫對參與者發展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 43. 用風投促進性別平等 澳洲企業 研究顯示,2022年,在澳洲只有10%的創投注入了由女性領導的企業。一些公司承諾將在這方面做得更好,並同意公開相關數據,目前已經有大約50家企業跟進該承諾。 44. Trimble 美國科羅拉多州威斯敏斯特市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TRIMBLE Trimble公司的軟體可以幫助建築師和承包商預測設計中的建築物的能耗。它的「隱含碳」計算器能夠幫助他們選擇碳足跡較低的材料。 45. GoogleNest(Google Nest) 美國加州帕洛阿爾托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GOOGLE NEST 這家智慧溫控器製造商推出了能源轉換功能,使用戶可以對用電情況進行自主調節,在電價較低時段或在電網更加依賴清潔能源的時候集中用電。 46. Habi 愛爾蘭都柏林/美國新澤西州澤西市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HABI 在拉丁美洲的房地產市場上,低收入的業主往往無法獲得準確的房產估價。而Habimetro工具已經幫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55.7萬戶家庭填補了這一空白。 47. Biobot Analytics 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 Biobot Analytics公司能夠透過對廢水的分析,對疾病的傳播路徑進行追踪,這項技術對於預測新冠病毒爆發至關重要。該公司目前也在追蹤麻疹病毒和諾羅病毒,它的監測對象包括50個州的400個社區。 48. Cotopaxi 美國猶他州鹽湖城 圖片來源:JAMES ROH/COURTESY OF COTOPAXI 這家戶外服裝製造商熱衷於對抗貧窮。它將收入的1%到3%捐給了非營利組織,用於為貧困地區提供教育,或為難民社區提供住所。 49. Kayrros 法國巴黎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KAYRROS Kayrros公司致力於協助政府對抗甲烷等強大溫室氣體的排放,方法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和衛星影像精確定位問題點,找出排放源。 50. 威富公司(VF Corp.)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 圖片來源:COURTESY OF VF CORPORATION 威富公司的旗下擁有Timberland、范斯(Vans)和北面(The North Face)等知名服飾品牌。它在泰國建立了一條可再生橡膠供應鏈,透過新的生產措施來遏制橡膠種植業對生態的破壞。(財富中文網) 主要作者:方繪香(Erika Fry)、Matt Heimer 撰稿人:Maria Aspan、高名歷(Nicholas Gordon) 、Paige Hagy、Rachyl Jones、樂文瀾(Michal Lev-Ram)、Jasmine Li、Lila MacLellan、 Meghan Malas、Aslesha Mehta、L'Oreal Thompson Payton、Marco Quiroz-Gutierrez、Alexandra Sternlicht、齊悅蔓(Claire Zillman)
#FORTUNE
#改變世界
#沃爾瑪
148人
讚
留言
分享
官方認證
北風窗
2023/10/01
•
華為翻身,蘋果夢醒
21世紀之初,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滕森著作的《創新者的困境》一書意外暢銷。人們在書中讀到了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商業邏輯——那些在曾經因創新而取得巨大成就的公司,也很容易墜入一場自己帶來的困境: 它們熟練於提供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並能讓自己活得很好。但這種現像一旦持續,企業就很容易受到蒙蔽,看不到下一場創新的到來。 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上,這種情節似乎正在上演。2011年,蘋果靠著史無前例的體驗創新與極致驚豔的設計開創了智慧型手機時代,成為毫無疑問的產業霸主。但時移勢易,曾被形容為創新代名詞的蘋果如今卻飽受創新乏力的質疑。 每年初秋都是手機產業最重要的競爭節點,今年的戰場似乎格外精彩──蘋果與華為再度在高階市場重逢,但結局似乎有些不同。昔日備受追捧的iPhone預售突然遇冷,而闊別已久的華為Mate 60,火爆程度堪稱現象級。 四年過去,勝利者將會書寫這段傳奇故事。 高端突圍,初露鋒芒 12年前,當賈伯斯在美國Moscone West會展中心拿出那台設計精美的iPhone 4時,這家公司就已經站上全球消費性電子市場的山巔。卓越的iOS系統、強大的自研晶片以及優雅的外觀設計,讓iPhone成為了智慧型手機時代的開創者。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蘋果每年的新品都能夠引起萬人空巷。 備受市場追捧的蘋果似乎高枕無憂。自iPhone 5之後,儘管時常被質疑缺乏突破,但蘋果仍有膽量不斷抬升iPhone售價,而市場也同樣願意買單。追蹤者認為,蘋果的核心優勢在於強大的軟體硬體體驗,僅以軟體為例,智慧型手機系統只有兩大陣營:安卓與蘋果。而在安卓陣營中,也只有三星才能在高階機市場勉強掰個手腕。 iPhone的成功將蘋果推向了從未有過的高度。時至今日,智慧型手機永遠佔據蘋果營收的半壁江山,蘋果也一舉成為全球最賺錢、市值最高的公司。 蘋果被捧成了神話,但神話並非不可打倒。 iPhone 4發表不到三年,華為就已開始顯露鋒芒。2014年9月,華為在德國舉辦的IFA展上發表了Mate 7系列手機,這款搭載自研海思Kirin 925處理器、採用航空級金屬鋁材機身設計、大電池強續航的手機,成為當年展會上難得一見的中國面孔。 Mate 7起售價定為3,699元,這在當時的國產機市場絕不便宜。但開售不到半天,全國一千多家門市均脫銷一空,上市三個月出貨200萬台,半年累計出貨量超過了400萬台。2015年,華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就達到1.08億台,市佔率達9.9%,坐穩全球前三名。 從奠定華為高階基礎的Mate 7、首個AI晶片的手機Mate 10、全球首款7nm晶片的Mate 20、再到創新圓環設計的Mate 30,華為打響了一場高階突圍戰。2019年,華為出貨量成功超越蘋果,成為昔日霸主不可小視的對手。 而蘋果的命運也充滿戲劇性。賈伯斯在發布iPhone 4不久後就遺憾辭世,此後蘋果的產品創新也陷入乏力。人們必須拋出一個疑問──後賈伯斯時代,蘋果是否已不再是當初的蘋果? 一家跌倒,一家吃飽 轉折來得極為突然,華為手機乃至背後的整個華為在短時間內快速攀升,這很快引起了各方注意。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從2019年開始,華為經歷了多輪制裁。 突如其來的困難,直接導致華為2019年Q2智慧型手機銷量少了1000萬台。整個2020年,華為手機出貨量為1.25億台,雖市佔率達38.3%仍排名國內第一,但年比已下滑11.2%。在這段期間,華為短暫地坐了一把全球單季出貨量冠軍之位,但很快又劃入「others」。 無「芯」可用的華為陷入困境。華為2021年終端業務(原消費者業務)收入接近腰斬,從上一年度的4829億元營收下滑到2434億元,直接跌回2017年的水平(2404億元)。 供應被切斷,華為不得不從頭開始,手機業務只能暫時縮減。在華為淡退後,由於高端市場暫未出現其它能夠與蘋果抗衡的品牌,其留出的市場份額大多被蘋果吃掉。 2020 年第二季度,蘋果再創歷年第二季的業績新高,並創下了2012年以來的最高成長率。尤其是在大中華區,蘋果該季營收從2019年的年比-7.5%,激增至2020年的87.5%,增加了82.73億美元,營收成長幅度佔據蘋果該季成長的1/4以上。 蘋果為成長而慶祝的時刻,也是華為最艱難的節點。在公司內部,華為緊急啟動多個「補胎」計劃,在極短的時間內推出了華為行動雲端服務(HMS)及鴻蒙系統來完善用戶體驗。硬體方面,華為盡可能優化現有晶片體驗,以留住可能的用戶。這需要巨大的投入。 忍痛剝離榮耀後,外界以為華為最終仍將放棄手機業務。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回答是:「我們不會把手機業務關閉掉,也不會賣掉。否則的話,我們辛苦打造的這個品牌,說沒了就沒了,我們這麼努力求生存,有什麼價值呢?” 在極限環境下,求生存成為了華為的長期主題。過去四年間,華為一邊收縮不必要的產品線,一邊積極開拓新的成長機會。透過高壓強的研發投入,在封鎖的禁區中實現自我造血。2022年,華為研發投入達1,615億元,佔全年營收的25.1%,處於歷史高點。過去十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9,773億元。 如今,華為終於等到希望的曙光。Mate 60的熱銷,就是一場最好的翻身仗。 Mate爭氣,iPhone陷泥 8月29日,在Mate系列累計發貨一億台的特殊節點,華為商城低調上線“HUAWEI Mate 60 Pro先鋒計劃”,宣布Mate 60系列正式開售。這場沒有任何預熱的發售活動,反而引起了史上最熱烈的迴響。當天發售的手機,上線後都已秒數。 Mate 60系列是華為過去四年間蟄伏創新的體現,不僅升級了前代產品備受好評的崑崙玻璃、還首次在大眾智慧型手機上實現了衛星通話功能。華為影像品牌XMAGE的全焦段超清影像表現,也足以證明其在影像能力上的深厚累積。 在一些二手平台,Mate 60的溢價也已遠超同期發布的iPhone 15。經銷商的評價是:“做手機這麼多年,還沒有見到如此火爆的產品。” Mate 60系列熱銷,離不開華為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儘管華為官方並未詳述,但官媒的定調似乎已說明一切。而從數位部落客的拆機與測速影片來看,華為已經實現了硬體層面最關鍵的突圍。 而同期發表的iPhone 15,對比之下乏善可陳。產品配置上,iPhone 15系列最大的亮點仍在於Pro版本搭載的A17 Pro晶片,除此之外的更新——無論是把Lightning接口換成Type-C接口,全系登上「靈動島」、還是4800萬像素終於惠及普通版本,都被外界評價為「擠牙膏」。設計層面也變化不大,鈦金屬材料也已不是首創。 蘋果新品遭冷遇,從iPhone 14時期就已經有端倪。市場研究機構PerfectRec在統計了超60萬份問卷後,結果顯示iPhone 14口碑已創下近5年來新低。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蘋果:它的確擁有手機產業表現最強大的晶片,但如果發表會只剩下硬體堆砌,它最引以為傲的創新邏輯,是否已經變成賣貨邏輯。 iPhone 14的失利對蘋果帶來的影響尤其明顯。蘋果發布的財報顯示,2023年第一財季淨營收為1171.54億美元,相較去年下滑5%,大中華區的下滑幅度為7%,成為2019年以來首次出現業績下滑,淨利潤率也下滑了13%。 或許是由於成本受限,蘋果近年來開始將部分生產線轉移至印度,而這也引起消費者對iPhone 15品質的猜測。這家曾是全球最賺錢的公司,在面對華為這枚勁敵時,已經展現越來越明顯的吃力。 華為翻身,蘋果夢醒 不只一種跡象顯示,華為正在捲土重來。 就在剛舉辦的秋季全場景新品發表會上,華為終端也宣布了兩大重要進展。一是華為主導的新一代無線短距通訊技術「星閃」推出了首款產品,未來它還將改變智慧汽車、智慧終端、智慧家庭、智慧製造等領域應用場景的數據互動;二是Harmony OS NEXT蓄勢待發,鴻蒙原生應用全面啟動,鴻蒙生態完整閉環的最後一塊拼圖也即將完成。 這場發表會並未對手機做過太多介紹,但事實已經說明一切。華為終端BG COO何剛提早在今年初的發表會上就已經預告,隨著供應鏈恢復穩定,華為已經恢復正常的產品發表節奏。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預計,華為Mate 60 Pro開售後需求強勁,下半年出貨計畫已提升約20%至550–600萬部,發售12個月後的累積出貨量至少將達到1200萬部。供應鏈方面的消息則稱,華為Mate 60 Pro已加單至1500萬-1700萬台。 同時,與Mate 60同期發表的折疊式螢幕Mate X5也傳出加單的消息。這對仍處於寒冬的消費性電子產業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在大盤連續三年下跌的當下,手機產業無比需要這樣一針引發換機狂潮的強心劑。 相較之下,iPhone 15標準版預售即破發的市場表現,反倒有失高階機的號召力。在社群論壇上,iPhone 15的相關指數已經被Mate 60甩在身後,第一批發售的產品也被指品控不佳。瑞銀證券發布的報告指出,iPhone 15系列新機的出貨量預期從原本的8000-9000萬台下調至7800萬台,iPhone 15的競爭力不足是其中一大因素。 四年過去,全球兩家消費性電子巨頭的命運再度交換。商業史上也曾有過無數這樣的相似時刻,昔日的王者因為缺乏前進動力而停滯不前,而一度落後的玩家卻在烈火中獲得重生。目前尚且難以評價蘋果未來是否會強勢反攻,但從目前的戰況來看,從技術創新到品牌勢能,華為都已對蘋果形成全麵包抄之勢。 誰會是最後的勝利者?我們拭目以待。(華爾街見聞)
#華為
#蘋果
#Mate 60
163人
讚
留言
分享
官方認證
北風窗
2023/10/01
•
華為Mate 60 Pro供應鏈:訂單爆了,招人、擴產
隨著華為Mate 60 Pro成為了消費性電子市場久違的新爆款,萎靡了多年的下游供應商們終於迎來了曙光。 9月25日,在華為秋季全場景發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余承東表示,華為先鋒計劃開展以來,受到了消費者喜歡,目前正在加班加點緊急生產。 記者了解到,除了備受關注的華為衛星通訊、星閃技術等創新技術的供應商外,包括光學、面板、結構件等公司都正處於加速生產階段。 「最典型的是歐菲光,先後遭遇華為被制裁、果鏈危機,但在Mate 60系列,歐菲光攝像頭模組全部參與供應,並佔絕大部分份額,包括後置攝像頭、前置攝像頭、還有指紋模組,單台價值在500-600元”,一名消費電子行業的資深供應鏈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歐菲光在南昌的工廠這半年新招了幾千人,增加了很多產線在生產。 界面新聞向歐菲光方面求證,對方表示對此不予置評。 另外一家華為供應鏈信維通信則對界面新聞表示,下半年是公司的生產旺季,目前公司訂單飽滿,產能利用充分。根據公開資料:華為是信維通訊的重要客戶,信維通訊為其提供天線、無線充電、EMI\EMC、高精密連接器、折疊螢幕轉軸零件等產品。 智度股份是華為終端的廣告代理商,其負責人則對界面新聞記者說,華為復甦對於公司來說是重大利好,如果華為手機銷量恢復,加上今年旅遊、遊戲等行業的廣告客戶復甦,預計第四季將有業績上的成長體現,公司正在準備增加人手承載這一成長。 華為電池供應商欣旺達對界面新聞回應:「已經獲得了華為Mate 60 Pro電池一半以上的份額」。立訊精密也向介面新聞確認,公司是Mate 60 Pro的充電模組供應商。 9月5日,華力創通曾公告稱,年內與某客戶簽署《採購主協議》,截至公告披露日,在連續12個月內累計收到該客戶採購訂單總金額約2.1億元(含稅),超過公司去年經審計主營業務收入的50%,最近三年公司未與該客戶發生類似交易。市場猜測,華力創通公告中沒有揭露名字的客戶是華為公司。 除此之外,記者也向螢幕供應商京東方、觸控晶片供應商匯頂科技、代工供應商比亞迪電子等公司諮詢華為產品的產能狀況,但對方都以客戶要求保密之由,拒絕評論。 華為曾經是手機產業強勁的參與者。2019年,華為手機銷售達最高峰,全球市佔率17.5%,僅次於三星。但2020年9月,美國將華為納入EAR,華為手機市佔率開始急轉直下,到2023 年第一季,市佔率僅只有2%。 跟華為同時起落的供應鏈企業不在少數,前述公司歐菲光、匯頂科技等公司就在其中。但隨著華為手機恢復供應,泥潭中的供應商充滿著重新崛起的希望。 Counterpoint分析師Lam表示,「如果供應不出問題,Mate 60 Pro的銷售至少會超過700萬台。「如果供應順利,銷售量應該會高於上一個版本。「先前Counterpoint預測,Mate 50系列的銷量約為700萬至900萬。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發布報告指出,華為Mate 60 Pro因需求優於預期,故2H23出貨預估已調高20%至約600萬部。展望2024年,華為將推新款高階P系列與Mate系列,預估零組件採購量為3000–4000萬部。 「例如歐菲光,如果按照華為高階機型2000萬台的銷量預期來算,單機價值量500塊,將貢獻超百億的收入,這就可能會直接扭虧為盈,甚至帶來高增長的利潤,這對於陷入谷底的供應商來說,可以說是久旱逢甘霖”,上述供應鏈人士對界面新聞預測。(界面新聞)
#華為
#Mate 60 Pro
#供應鏈
157人
讚
留言
分享
官方認證
林昌興(興哥)
2023/09/28
•
興哥就事論事EP145 台積電要矽光子!
護國神山台積電才說要攻矽光子 台積電股價頻頻破底,另一個原因恐怕是下一個關鍵技術,恐怕要被對岸偷走?! 2023/09台積電積極搶進矽光子,傳出攜手博通、輝達等大客戶共同開發,矽光子及共同封裝光學元件等新產品,製程技術一路從45奈米延伸到7奈米,最快2024年下半年開始迎來大單, 2025年邁入放量產出階段,台積電並投入逾200人組成先遣研發部隊,瞄準2024年起陸續來臨、以矽光子為製程基礎的超高速運算晶片商機。 矽光子 矽光子規模7年後達786億美元 大咖都搶進 矽光子的未來規模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指出,全球矽光子市場規模,2023年126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786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為25.7%。 矽光子(Silicon Photonics)技術-IBM 早在 20 年前就積極投入集 20 世紀兩大最重要的發明「矽積體電路」與「半導體雷射」大成的「矽光子」技術。英特爾在2010年推出,當中結合矽及雷射技術,透過電轉換成光的技術,讓原本由銅線傳輸資料轉換成傳輸距離更快速、更穩定的光纖,當中難度在於如何將電子資料轉換成光,由於成本相對較高,且光通訊收發模組體積較大,因此多用在資料中心、伺服器等市場。 英特爾矽光子 矽光子被列為重點項目 中國視為半導體發展突圍的武器,以色列也列入國家科技發展重要項目,蘋果、NVIDIA、台積電等巨頭公司也都投入多年研發矽光子技術。 接力AI的新科技-矽光子!? 竟被盜賣!!! 「下一座護國神山」被盜賣中國!科技老董為230億危國安 被視為AI之後最具科技潛力的新技術,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的新技術矽光子,現在居然被踢爆,技術才剛完成研發,就被盜賣中國! 周刊踢爆這家”台灣奈微光公司”2022/10,獲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投資上千萬元,盛大舉辦新品發表會,董事長張坤昱興奮地宣布,全球第一顆「中遠紅外光四合一矽光子晶片」已正式進入量產階段,矽光子晶片不僅可應用在軍工航太科技、電動車、醫學、穿戴裝置,成本還比傳統的化合物半導體大幅減少,台灣奈微光公司可望成為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 最近遭該公司員工及股東爆料,指董事長張坤昱涉嫌竊取團隊心血,將關鍵技術轉給中國官方,中方甚至允諾出資新台幣230億元設廠,由於部分技術可以做為軍武使用,對台灣的安全將造成極大衝擊,已引起國安局、調查局高度關注。 台灣奈微光公司 台灣奈微光公司-董事長:張坤昱 台灣矽光子怎麼被盜賣的?! 1.對岸230億利誘,張坤昱威逼工程師 股東A先生爆料「董事長張坤昱透過對岸的人脈,與中國官員接觸,中方甚至已經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計畫出資人民幣52億元(約新台幣230億元)在中國設廠利誘,張坤昱從2019年開始,說服資深技術人員,將相關專利、參數交給他,以獲取更大利益。只要遇到不聽話的,張的態度轉趨強硬,強行要求員工交出技術,否則予以解雇。 2.張坤昱找境外公司合作 私下偷技術 股東B先生透露,張坤昱竊取技術的手法,是用與其他公司合作的名義,偷偷轉移參數。張表面上與藉由與2家境外公司,及1家國內公司簽約合作的名義,實際上是利用這些公司的關係,與中國官員進行接觸,向這些人遞交製程參數; 2021年4月,張與一名中國籍、英文名字為Ben的李姓人士設立的Tych Holding公司簽約,合作期限1年;不久後張又如法炮製,與另間「深圳浩益量子」公司簽下3年合約;後來,再與一家台灣的半導體業者「真興科技公司」簽約。 技術人員發現,這些合約不僅指定對方為台灣奈微光公司研發晶片的唯一合作廠商,合約仲裁單位還是位於北京的「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根本是不平等條約。 3.張坤昱賣台對話曝光 利用國發基金抬轎 「其實我們不需要國發基金,因為Ben會頂我們台灣這邊的資金,只是國發基金認可的公司,未來在對岸談事情會更有底氣,這是我跟董仔的Plan。」張坤昱還跟股東們說:「大家記得,我們是紅到涂醒哲主動來找我們了,北京國台辦也主動來找我們了(當然國台辦不知道我們對岸的布局跟計畫那麼深!)」 張坤昱宣稱,申請國發基金投資,是為了取得對岸更大的利益。「總之,3位股東在對岸低調點,有人問就打死不說自己去北京,人家亂傳的。」張坤昱還強調,他到中國開會,與會的有多名中共「書記」,張甚至把他向對岸官員簡報的照片也傳給股東。 C股東爆料 股東C先生指出,張坤昱與股東們的對話顯示,台灣奈微光公司申請國發基金的目的,是為了在對岸談事情會「更有底氣」,實際上根本不需要國發基金。張還出示自己前往北京向官員簡報的照片,等於證明將台灣奈微光公司的技術偷偷轉移。 張告訴股東:「因為政府想要東向嘛!很快,那這個東西對經濟部來講,假設今天有一家公司,不管資本額有多大,能夠跟PARC簽約,那就是非常非常重大的意義了。而跟PARC簽約真正最大的受益者是誰?當然是我們對岸的項目啊!因為有人挺我們啊!」C先生指出,這些都是張出賣台灣專利技術的鐵證。 台灣奈微光公司-董事長 張坤昱 中國為何要矽光子技術 突破禁令:現在中國矽光子產業發展大多以IC設計為主,製造力較薄弱,加上受到美國禁令影響,晶圓廠都很怕受到制裁,特別是EDA工具和材料都掌握在美、日2國手中,單純就製造端來說,現階段的確有些卡關的疑慮。中國若要擺脫禁令限制,矽光子仍比七奈米、三奈米容易得多,而且10年前,華為就悄悄併購英國CIP Technologies和比利時Caliopa 2家矽光子公司,不動聲色地醞釀實力. 發展軍武:中國將矽光子視為半導體發展突圍的武器,中國電磁彈射技術已非常成熟。不僅有艦載電磁炮,而且有車載電磁炮,也說明中國電磁炮實現了「小型化、通用化、系列化、實戰化」。中國電磁炮的速度高達7.5馬赫左右,長達33.5米,可擊穿10米厚混凝土炮靶和多層裝甲板。 中國電磁砲 電磁炮原理?內部裝置? 電磁砲以電來使線圈產生磁場將砲彈高速地發射出去,電磁砲彈的速度和威力是傳統火砲難以與之媲美的。 電磁炮外形:與傳統火砲圓形砲管不一樣,電磁砲是扁形的砲管,砲管裡平行放置兩列電磁線圈,電磁砲彈放置於線圈的中間,以便通電後產生強磁場的推力使砲彈高速發射。 電磁砲的線圈:電磁砲的線圈通電後,透過電磁效應產生足夠的推力將砲彈超高速地發射出去,初始速度可達5600英里/小時。原理就像直線馬達一樣,通電後讓動子產生直線運動,同樣的原理還有磁浮列車、航空母艦上的電磁彈射等設備,當然如果電磁砲要把砲彈的出口速度加速到夠高的速度,也是需要瞬間耗費非常大的電量的。 速度對比:電磁砲可以說是個直線電機,只不過僅運動一次而已,直線電機也是眾多電機類型中的一種特殊類型,線圈排列和動子磁場排列和軸向磁場馬達電磁原理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直線排列,一個是圓週排列。 電磁炮出現在電影中 2009年的電影《變形金剛2》中,影片中美軍的眾多現役武器和機器人的一次次較量,讓軍迷們大呼過癮。其中一款神秘艦炮超遠距離擊中機器人的場景,更是掀起了影片高潮,而這款武器在影片中被稱為電磁軌道炮。 電磁砲-https://kknews.cc/zh-tw/military/eknvgvy.html 興哥結論: 晶圓代工接下來發展的重點往光纖傳輸,也就是矽光子技術來做發展。近期傳出一個消息,國發基金投資的台灣奈微光取得的專利,居然出賣給中國。也就是說接下來全球的市場包含NVIDIA、博通等等,都對光通訊有非常大的興趣。所以趁著這個時候,如果市場不好,我們要往下個階段來走。2023年度相對強勢的格局,我們認為矽光子概念就找落後補漲。以明泰有雙題材,這個題材就是矽跟網通基建。接下來就是光通訊模組,所以這兩個題材我們認為都是市場的明日之星。興哥抖音
#半導體
#矽光
#晶圓代工
228人
讚
留言
分享
Accerx
2023/09/28
•
建構Web3的新商業邏輯:Accerx在智慧合約領域的領先佈局
在數位經濟快速演進的時代,Web3作為一個新興的網路平台,正以其無可匹敵的潛力和機會吸引全球的關注。 其中,智能合約的商業邏輯被認為是建構成功Web3專案的核心。 這項新動向正被Google雲端Web3負責人James Tromans所強調,他指出Web3從業人員應該更專注於智慧合約中的商業邏輯,而非只是代幣的供需動態。 面對這項轉變,Accerx積極回應,致力於打造一個更有效率、更有價值的Web3新時代 Web3,一種去中心化的網路結構,目前已成為數位科技的最前線。 它強調使用者資料的主權和隱私保護,使得使用者能夠在網路中更自由、安全地互動和交易。 而智能合約則是實現Web3願景的關鍵技術之一。 智慧合約透過編碼在區塊鏈上的契約邏輯,可以實現自動化的交易和協議,大大提高了商業運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Tromans認為,為了實現Web3專案的優秀用戶體驗,開發人員需要建立無摩擦的解決方案,幫助用戶更方便地管理錢包資產和數據。 他也指出,區塊鏈和智慧合約有潛力為企業帶來新的收入來源,同時降低企業營運成本。 然而,在這個領域,商業邏輯的建構並未受到足夠的重視。 許多專案更關注代幣的供需動態,而忽略了建構更具商業價值和實用性的智慧合約邏輯。 這顯然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和改進的方向,以確保Web3的健康、永續發展。 Accerx,一家專注於區塊鏈技術和數位資產的先驅,深知智能合約在Web3的重要地位和潛力。 它早已將焦點轉向智慧合約的商業邏輯,為使用者打造一個無摩擦、高效且有價值的Web3環境。 Accerx緊緊跟隨業界的最新動向,以獨特的視角和創新思維,積極參與智能合約的商業邏輯建構。 它不僅提供了一系列高效的解決方案來協助用戶更好地管理錢包資產和數據,而且還推動了智能合約在企業營運中的應用,從而為企業開闢了新的收入來源和降低了營運成本。 更重要的是,Accerx致力於提升Web3專案的使用者體驗。 它認識到,要真正實現Web3的潛力,就需要為使用者提供一種更方便、安全和高效的方式來互動和交易。 因此,Accerx已經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包括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和工具,以及創建更友善和易用的介面。 透過這些努力,Accerx已經成功地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更綠色、更便利的Web3環境。 用戶現在可以更輕鬆地管理他們的資產和數據,而且還可以享受更多的投資和交易機會。 綜上所述,Accerx已經成為了推動Web3向前發展的關鍵力量之一。 它不僅關注了智慧合約的商業邏輯,也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資源,使得Web3專案能夠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在這個新的數位時代,Accerx正努力實現一個更有效率、更有價值的Web3世界,為使用者開啟了新的機會和可能性。
223人
讚
留言
分享
官方認證
北風窗
2023/09/28
•
華為新王牌─超高端品牌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
沉寂近三年的高階手機市場終於爆發,靠著未發售的HUAWEI Mate 60系列和Mate X5這兩款旗艦機型,華為徹底打響了回歸的第一槍。 在萬眾期待中,9月25日,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表會也如期召開。發表會上,華為再次面向市場掏出一張王牌,那就是推出超高端品牌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並邀請劉德華作為品牌大使。 對華為來說,現在確實也是建立自有超高端品牌最好的時機。無論是從自身沉澱的豐富品牌資產,或是從華為手機回歸獲得的市場認可度來看,華為已經不需要以合作品牌的形式來彰顯自己的高階定位。 經過在高階市場超十年的拼殺,華為在消費者心中打造的高階品牌形像已然穩固,在高階手機市場上和蘋果、三星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此次順勢推出超高端品牌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無疑是華為高端品牌建立藍圖中的重要一步。 “非凡大師” 華為Mate 60 Pro、Mate 60 Pro+以及Mate X5的未發售,引發了市場的搶購熱潮。 衛星通話、超可靠玄武架構、全焦段超清影像、智慧功能、方舟引擎、鴻蒙系統4.0等一系列創新科技配置的加持,在讓消費者驚喜的同時,也讓Mate 60系列中的超高階版本更加讓人期待。 超高階版本代表了華為手機最頂級的美學、工藝和科技的融合。這次HUAWEI Mate 60 RS非凡大師也沒讓人失望,不僅衛星通話等王炸配置齊全,其在設計、材料、工藝等方面所傾入的巧思也無愧於「非凡大師」之名。 從手機外觀來看,HUAWEI Mate 60 RS非凡大師再次引領美學創新,將「星鑽八邊形」影像模組鑲嵌於陶瓷背蓋之上,縱向排列的立體線條與雕塑感的曲面機身相得益彰;運用「同心」設計理念,依托尖端的現代工藝將陶瓷與金屬質感相碰撞,實現觀感與握感的完美融合。 當然,完美的外形設計也需要靠尖端的工藝來實現。紅色陶瓷,耀眼而奪目,彰顯尊貴與地位。近乎苛刻的製造工藝與極低的成品率,注定了紅色瓷器的稀有珍貴。此次HUAWEI Mate 60 RS非凡大師運用極致的工藝,在60天的精工細作中,經過1400℃高溫煅燒、50餘道製作工序,將這抹「紅」固定在特定參數下。取代傳統透過表面的紅色釉燒製的方式,由一整塊陶瓷胚體燒製而成,打造內外如一的通體紅,實現紅色陶瓷在手機行業中首次量產、商用的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HUAWEI Mate 60 RS非凡大師的推出,實現了奢華與高端科技的深度融合,也讓華為自有超高端品牌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實現了完美的亮相。 這與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的品牌理念也是一致的。 正如品牌大使劉德華所解讀:「不」是不斷捨棄、否定、堅持創造的能力,「凡」是認真、踏實、勤奮、不斷前進的勇氣。“我欽佩的這個時代的非凡大師,他們都在講述同一個故事——不是天生非凡,而是敢於非凡。” 作為高階手機市場的標桿,華為始終堅持帶來頂尖的產品與卓越的消費體驗,致敬引領時代向前的非凡大師們,陪伴果敢無畏的精英人,領航前行,執掌未來。 時機已到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華為高端品牌的建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次自主超高端品牌推出之前,其已經打造了堅實的高端品牌基石,最終才能量變引發質變,水到渠成。 時間回到2 011年,在華為手機業務重新起航之時,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當時華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定位高端,確定對標蘋果和三星。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彼時也表示:「世界沒有人記住第二,都記第一。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第二高峰是什麼?很多人答不出來。想有未來,必鬚麵向終端消費者做高端。” 作為華為高階旗艦的主要力量之一,Mate系列手機自2013年發布以來,憑藉大螢幕、反向充電等創新技術,創造了華為高階手機發展的一個又一個高光時刻。華為Mate系列也的確成為國產手機高階旗艦領導者與標竿。 消費者對華為手機高端形象予以認可,在頂峰時期,華為國內高端機市場份額更是一度超過蘋果,達到了4 4.1% 。 沉寂三年後,隨著高階系列手機的更新節奏恢復,華為正快速奪回高階手機市場份額,今年第二季回到國內高階手機市佔率第二的位置,新發表的M ate 60系列也有望創下M ate系列最好銷售紀錄。 這是華為多年來累積下來的品牌實力的最佳證明。 高階手機市場的競爭,最根本的是創新技術和研發能力的比拼。秉持極致的產品主義,透過長期高投入、高研發不斷突破技術的無人區,進而拓展用戶體驗的無人區,這是華為能夠成為高階品牌手機市場領導者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衛星通訊成為了華為新品發表中的C位。從首發於HUAWEI Mate 50系列的北斗衛星訊息功能,到HUAWEI Mate 60系列搭載天通衛星通話功能,華為成為業界首個實現將衛星通訊引入大眾智慧型手機的手機廠商。 在高階手機市場的重要細分賽道折疊式螢幕手機中,華為也首次將航空級700MPa機翼鋁材運用於HUAWEI Mate X3,以其高強度、低密度、長期可靠,完成手機材料科學上從無到有的重要邁進,協助實現折疊螢幕手機的「重量革命」。 除了這些,華為還首次將人工智慧引入手機領域、首發10檔可變實體光圈、手錶也達到了100公尺的極限防水等。透過最尖端科技和創新設計的首次應用,華為努力將極致的科技體驗帶給每位消費者。 華為在品牌高階化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從2 016年開始與保時捷設計合作超高階品牌,至今發表共6款保時捷設計版手機,代代皆精品。 多年的探索讓華為已經沉澱了豐富的品牌資產,而如今在Mate 60系列強勢回歸的勢頭下,華為順勢發布自有超高端品牌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 由高端品牌合作升級為高端品牌自建不僅是華為品牌自信的充分證明,也是華為近年來持續深耕高端市場量變引發質變的必然結果,更是其建立品牌新秩序決心與勇氣的體現。 對於華為而言,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既是其高端品牌力產品力建設的“里程碑”,也是其吹響向美學、工藝、創新技術無人區探索的號角,透過全維度的科技創新和品牌資產的持續累積在產品上的集中呈現,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使用體驗,進一步夯實華為在消費者心中高端品牌的印象,完成頂尖品牌建設的閉環。(華爾街見聞)
#華為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師
218人
讚
留言
分享
PV排行榜
日榜
週榜
月榜
年榜
1
美債殖利率上升帶來長短債利差變化,其實是投資勝率高的階段?
郭俊宏帶你玩轉配息|10/04 13:37
2
〈美股盤後〉債市下殺 麥卡錫丟議長寶座 四大指數全瀉逾1%~~複委託手續費優惠價大昌林子葳
林子葳|10/04 08:39
3
迎接数字经济新时代,如億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
台北新聞|10/04 09:32
4
【 智在必得|精華 】第四季族群鎖定AI 客製化晶片CoWos | 陳智霖分析師(超直白會長)
陳智霖分析師|10/04 16:13
5
興哥就事論事EP146 美國經濟爆危機!
林昌興(興哥)|10/04 11:43
6
美國債息上升,港股短線受壓 今日推介 - 中國移動(941, $64.55)
鉅亨證券交易室|10/04 09:35
7
【你有玩過 超級瑪莉嗎?】
鐘崑禎分析師|10/04 15:48
8
【 智在必得|精華 】台股開戶總數創新高 有依據才能逆天改命 | 陳智霖分析師(超直白會長)
陳智霖分析師|10/04 16:12
9
【 智在必得|精華 】季節性優勢看好不變 原油驗證| 陳智霖分析師(超直白會長)
陳智霖分析師|10/04 16:09
台股頻道新上線!快速切換技術線圖與績效掌握即時資訊
精華區
【蘋果發表會】蘋果花了幾百億美元,iPhone升級了什麼?
美股艾大叔|09/14 10:56
華為Mate60 回歸並非單點突圍,而是全面反攻
老馬記|09/07 14:57
存儲芯片,拐點將至
老馬記|09/10 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