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認證
法藍嘻嘻嘻
官方認證
金融ㄤ科技某吵美股
官方認證
報君愛報報
官方認證
美股短評分析
官方認證
里奧投資生活部落
官方認證
anuefund 鉅亨買基金
官方認證
金唬男論股事
官方認證
鉅亨傳承學院
官方認證
股市期皇后-莊佳螢
官方認證
只買台股etf
官方認證
齊克用
官方認證
股市新手問
官方認證
馥語術
官方認證
蔡正華金錢道
官方認證
Winner印鈔機
官方認證
Kelvin價值投資
官方認證
小小天下
官方認證
美股探路客
官方認證
Frank‘s股票存摺
官方認證
28 Planet
GoogleAI拿下IMO銀牌,只差一分得金!第四題僅用時19秒
剛剛,大模型再次攻下一城! GoogleDeepMind宣佈,他們數學AI“摘得”IMO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銀牌​​,並且距離金牌僅一分之差! 是的,沒有聽錯!就是難到絕大多數人類的奧數題。要知道今年IMO全部609名參賽者,也僅有58位達到了金牌等級。 這次,GoogleAI解決了2024 IMO競賽6道題目中的4道,而且一做一個滿分,總共獲得28分。(滿分42分,金牌分數線29分) 其中第四題幾何題,AI只用時19秒? ! 而號稱本屆最難的第六題,今年僅有五名參賽者拿下,它也完全答對。 此次的成績還得到了IMO組委的專業認證——由IMO金牌得主、菲爾茲獎獲得者Timothy Gowers教授和兩屆IMO金牌得主、2024 IMO問題選擇委員會主席Joseph Myers博士進行評分。 Timothy Gowers教授直接驚嘆:遠遠超過我認知的最先進水平。 來康康是如何做到的? Google拿下IMO銀牌,Alpha家族新成員問世 此次拿下IMO銀牌的是Google兩位Alpha家族成員,他們各自數業都有專攻。 AlphaProof,Alpha家族新成員,基於強化學習的形式數學推理系統。 AlphaGeometry 2,先前AlphaGeometry改進版,專門用於解決幾何問題。 先來認識新成員-AlphaProof。 它是一個自訓練系統,能用形式語言Lean來證明數學陳述。它能將預先訓練好的語言模型與AlphaZero強化學習演算法結合在一起。 團隊透過微調Gemini,能自動將自然語言陳述轉換為形式語言Lean陳述,由此建立了一個大型數學題庫。 當遇到問題時,AlphaProof會產生解決方案候選,然後透過搜尋Lean中可能的證明步驟來證明或反駁這些候選。 每個找到並驗證的證明都會用於強化AlphaProof的語言模型,從而提高其解決後續更具挑戰性的問題的能力。 在比賽的前幾周內,它就這麼循環往復地用數百萬個IMO等級題目進行了訓練。 比賽期間也應用了訓練循環,並不斷強化自身證明,直到找到完整的解決方案。 再來理解進化之後的AlphaGeometry 2。它是一個神經-符號混合系統,其中語言模型基於Gemini。 它的前身1.0今年還登上了Nature:無需人類演示達到IMO金牌選手的幾何水平。 跟上一個版本比,它使用了更大一數量級的合成資料進行從頭訓練。而它改採用的符號引擎比前代快兩個數量級。當遇到新問題時,會使用新的知識共享機制來實現不同搜尋樹的高級組合,以解決更複雜的問題。 在正式比賽之前,它已經可以解決過去25年所有IMO幾何問題中的83%,而其前身的解決率僅為53%。 今年IMO賽事中,它只花了19秒就完成了第四個問題。 接著就來看看,這次IMO這兩位是如何配合發揮的。 首先,問題被手動翻譯成正式的數學語言,以便系統理解。 我們知道人類比賽時,分兩次提交答案,每次有4.5個小時。 而Google這兩個系統先是在幾分鐘內解決了一個問題,其他問題則是花了三天時間。 最終,AlphaProof透過確定答案並證明其正確性,解決了兩道代數題和一道數論題。 其中包括比賽中最難的一道題,也就是,今年的IMO比賽中僅有五位選手解出的第六題。 AlphaGeometry 2解決了幾何問題,而兩道組合問題仍未解決。 除此之外,Google團隊也試驗了一種基於Gemini的自然語言推理系統。換言之,無需將問題翻譯成形式語言,並且可以跟其他AI系統結合使用。 團隊表示,他們接下來還會探索更多用於推進數學推理的AI方法。 而關於AlphaProof的更多技術細節,也計畫很快就會發佈。 網友:不懂數學但大受震撼 看到這兩個系統的表現,網友們紛紛表示「不懂數學卻大受震撼」。 AI程式設計師Devin團隊Cognition AI聯合創始人Scott Wu表示: 這樣的結果真是令人驚嘆。小時候,奧林匹克競賽就是我的全部。從未想過它們會在10年後被人工智慧解決。 OpenAI科學家Noam Brown也開麥祝賀: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如果按照標準比賽時間(競賽分兩天進行,每天四個半小時,每天解決三個題),這兩個AI系統實際上只能解決6個問題中的一個。 這說法立刻得到了部分網友反駁: 在此情境中,速度不是主要關注點。如果浮點操作次數(flops)保持不變,增加計算資源會縮短解決問題所需的時間。 針對這一點,也有網友疑問: 兩個AI系統沒能解答出組合題,是訓練的問題還是計算資源不夠,時間上不行?或還有其他限制嗎? Timothy Gowers教授發推文給了他的看法: 如果允許人類參賽者在每個問題上花費更多時間,他們的得分無疑會更高。然而,對於AI系統來說,這遠超以往自動定理證明器的能力;其次,隨著效率的提高,所需時間可望進一步縮短。 不過前兩天大模型還困於「9.11和9.9那個數字比較大?」這麼小學題,怎麼這一邊大模型又能解決奧數等級的難題了? ! 失了智,然後現在怎麼又靈光乍現,恢復了智? 輝達科學家Jim Fan給出解釋:是訓練資料分佈的問題。 Google的這個系統是在形式證明和領域特定符號引擎上進行訓練的。某種程度上說,它們在解決奧林匹克競賽方面高度專業化,即使它們建立在通用大模型基礎上。 而像GPT-4o的訓練集中混有大量GitHub程式碼資料,可能遠遠超過數學資料。在軟體版本中,“v9.11>v9.9”,這可能會嚴重扭曲分佈。所以說,這個錯誤還算說得過去。 對於這一奇怪現象,他形容為 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區域,就像一顆看起來像地球卻遍佈奇異山谷的系外行星。 還有熱心的網友cue了下OpenAI,也許你們也可以嘗試… 對此,奧特曼的回覆是: (量子位元)
AMD向Arm晶片開砲,輝達回擊
AMD 聲稱,其目前的資料中心矽片的速度已經比Nvidia 的Grace CPU 超級晶片快兩倍多,效率高達2.75 倍。 該晶片設計公司是在上周發布的自己的測試之後做出上述斷言的,在測試中該公司考慮了Nvidia 的2022 Grace CPU 超級晶片。 該產品結合了一對CPU 晶片,每個晶片包含72 個Arm Neoverse V2 核心,透過900GB/秒的NVLink 晶片間互連將它們連接起來,並支援高達960GB 的高速LPDDR5x 記憶體。不過,AMD 似乎正在測試480GB 版本。 需要明確的是,這不是Nvidia 的Grace-Hopper Superchip(GH200),它結合了單個Grace CPU、高達480GB 的LPDDR5x 和144GB H100 GPU 晶片。 與Nvidia 的Grace CPU 相比,AMD測試了運行Epyc 4 Genoa (9654) 和Bergamo (9754) 的單插槽和雙插槽系統,每個系統都配備768GB 的​​DDR5 4800MT/秒記憶體。 在十種工作負載(包括通用計算、服務器端Java、電源效率、事務數據庫、決策支援系統、Web 服務器、內存數據庫、視頻編碼和高效能計算(HPC))中,AMD 宣稱其套件的性能是Nvidia 晶片的1.5 倍到4 倍。 值得一提的是,與任何供應商提供的基準測試一樣,讀者請謹慎對待。 在SPECpower-ssj2008 基準測試中,AMD 聲稱單個128 核Epyc 9754 的每瓦性能比Nvidia 基於Arm Neoverse V2 的晶片高出約2.5 倍,而一對Bergamo Epycs 將這一優勢提升至2.75 倍。 對於那些一直關注Grace 開發的人來說,這一切都不應該感到驚訝——儘管情況並不像AMD 讓你相信的那麼簡單。 正如The Next Platform在二月份報導的那樣,斯托尼布魯克大學和水牛城大學的研究人員比較了從多個科研機構和一個雲構建商收集的Nvidia 的Grace CPU 超級晶片和幾台x86 處理器的性能資料。 當然,這些測試大多以HPC 為中心,包括Linpack、高效能共軛梯度法(HPCG)、OpenFOAM 和Gromacs。雖然Grace 系統的性能在測試中差異很大,但最糟糕的情況下,它介於英特爾的Skylake 架構(大約2015 年)和其Ice Lake(2019 年)技術之間,擊敗了AMD 的Milan(自2021 年開始),與2023 年初推出的Xeon Max 相差無幾。 研究結果表明,在正確的基準上,AMD 最強大的Genoa 和Bergamo Epyc 處理器可能會擊敗Nvidia 的首款資料中心CPU。 但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所有這些都取決於工作負載。在其Grace CPU Superchip資料表中,Nvidia 顯示,該晶片的效能是雙96 核心Epyc 9654s(與AMD 測試中使用的Genoa Epyc 相同)的90% 到2.4 倍,並且在各種雲和HPC 服務中的吞吐量高達三倍。 雖然傳統的CPU 較量可能有意義——歸根結底,Grace 和Epyc 都是資料中心CPU 平台——但我們還沒有真正看到Nvidia 的Grace CPU 超級晶片在HPC 應用之外得到廣泛部署,通常是為了準備更大規模部署新一代GH200 晶片。英國的Isambard-3 和Isambard-AI 超級電腦就是該戰略付諸實踐的典範。 Nvidia 自己將CPU 超級晶片宣傳為旨在「處理海量資料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效率」的晶片,並特別提到了人工智慧、數據分析、超大規模雲應用程序和HPC 應用程序。 此外,在GH200 組態中,大部分計算都由GPU 完成- Grace 主要為加速器提供資料。顯然,Nvidia 認為Grace 及其NVLink-C2C 互連能夠勝任這項任務,因為它選擇在即將推出的GB200 超級晶片上重複使用CPU,我們在Nvidia 的GTC 開發者大會上回顧了這款晶片。 可以說,這就是Nvidia 需要Grace 所做的一切,才能成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家加速冠軍已經開始著手開發其繼任產品。 我們必須想像,將Grace-Grace 與第四代Epyc 進行交叉購買的人數(當然,在HPC 領域之外)是一個相當短的名單。老實說,我們更有興趣看到GH200 與AMD 的MI300A APU之間的正面對抗。 AMD 最後討論了Arm 相容性——這個主題值得進行更多基準測試。 我們感覺AMD 的測試可能只是為了消除人們對x86 失去動力和Arm 接管的擔憂。 Arm 對HPC 社區或雲來說並不是新事物,這些市場遠遠沒有拒絕這種架構。事實上,現在每個主要的美國雲端供應商都擁有自己的Arm CPU。 但如果這真的是關於AMD 的Zen 4 和Zen 4c 核心與Arm 的Neoverse V2 架構的比較,那麼與亞馬遜網絡服務的Graviton4 進行比較會更有用。 Graviton4 於2023 年底發布,基於與Grace 相同的Neoverse V2 核心,但擁有96 個核心並支援標準雙插槽組態和12 個DDR4 通道,而不是Grace 的鑷接LPDDR5x 模組。 運行Graviton4 的實例已在預覽版中推出數月,並於上周正式推出。或許更重要的是,AWS 同時提供基於Epyc 4 和Graviton 4 的實例,這使得人們將兩者進行比較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與此同時,Nvidia 發布了類似的基準測試來反駁AMD 的說法,正如您所想像的那樣,它們看起來與Team Red 提供的結果大不相同。根據Nvidia 的說法,Grace CPU Superchip 在伺服器端效能上比雙插槽EPYC 9654 快2.4 倍,在資料中心吞吐量上快3 倍。平均而言,Grace CPU 在多次測試中快1.5-2.0 倍。 AMD EPYC 處理器在效能和效率方面領先ARM 處理器,且毫不妥協 資料中心是現代數字經濟的支柱,為需要高效能、高能源效率和易用性的各種應用和服務提供支援。無論您運行的是在線購物、網站託管、數據分析、視頻流還是人工智慧(AI) 工作負載,您都需要一款能夠提供最佳結果且不影響任何方面的處理器,並且所有處理器都具有無縫可移植性,以便您可以專注於主要業務。 資料中心業務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如今大量電力專用於資料中心和雲端基礎設施,這促使許多供應商提出替代處理器選擇,這些選擇通常聲稱比常見的x86 解決方案更具優勢。這些新替代方案之一來自Nvidia,其基於ARM處理器IP 的「Grace Superchip」。通常,這些方案會大張旗鼓地推出,並聲稱與x86 相比具有顯著的性能和能源效率優勢。但很多時候,這些說法很難轉化為現實世界的競爭性工作負載場景——因為替代方案過時、不夠優化或假設記錄不充分。 AMD EPYC 處理器繼續在資料中心效能、能源效率、安全性和總擁有成本方面樹立新標準,這得益於對成熟的x86 架構的持續創新。無論是在本地部署、在雲端環境中部署還是在不同行業部署,第四代AMD EPYC 處理器產品組合都能提供尖端解決方案來滿足各種工作負載要求。廣泛的AMD EPYC 生態系統包含250 多種不同的伺服器設計,支援近900 個獨特的雲端實例,並受到全球一些最大公司的信任,用於運行其服務。 AMD EPYC 處理器在廣泛的基準測試中保持著300 多項效能和效率世界紀錄,包括商業應用、技術計算、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數字服務、媒體和娛樂以及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正如我們在本文中所展示的,EPYC 在眾多行業標準基準測試中領先於基於ARM 的解決方案。此外,借助AMD 首創的久經考驗的x86-64 架構,您無需昂貴的移植或架構轉換即可獲得這一優勢。 我們在十個關鍵工作負載上比較了AMD EPYC 處理器和NVIDIA Grace CPU Superchip 的效能,涵蓋通用運算、伺服器端Java、電源效率、事務資料庫、決策支援系統、Web 服務器、記憶體分析、視頻編碼和HPC 工作負載。我們使用行業標準基準和測試方法來確保公平透明的比較。 Raghu Nambiar 在部落格中發布了一套完整的測試結果,其中包括測試討論以及系統和測試組態的檔案,鏈接如下。圖1 顯示了結果摘要,即AMD EPYC 處理器效能與NVIDIA Grace CPU Superchip 系統效能的比率。 圖1:AMD EPYC處理器與NVIDIA Grace CPU超級晶片效能對比 可以看出,AMD EPYC 處理器在代表多個垂直行業的工作負載中提供的性能是NVIDIA Grace CPU 超級晶片的兩倍以上,展示了AMD EPYC 處理器在數據中心性能方面的卓越能力,毫不妥協。 值得注意的是,AMD EPYC 架構為您提供了開箱即用的效能和能源效率。您可以獲得關鍵應用所需的所有效能,同時還有助於實現能源目標,而無需更改架構甚至系統供應商。領先的能源效率以基於AMD EPYC 的服務器的形式提供,這些服務器來自您熟悉和信任的服務器供應商,可用於運營您當前的業務。下面的圖2 提供了上圖中資料的細分,以更直接地關注使用備受推崇的SPECpower_ssj2008 基準測試的系統結果,該基準旨在展示工作負載處理中的能源效率。 圖2:SPECpower_ssj® 2008 相對性能 如圖所示,基於單插槽和雙插槽AMD EPYC 9754 的系統分別比NVIDIA Grace 系統高出約2.50 倍和約2.75 倍。此外,在相同測試中,雙插槽AMD EPYC 9654 系統比同一NVIDIA 系統高出約2.27 倍。 除了效能和效率之外,相容性是資料中心運營商需要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據估計,全球有數兆行軟件代碼,其中大部分是為x86 架構編寫的。 AMD EPYC 處理器基於AMD 首創的x86-64 架構,該架構是資料中心產業使用最廣泛、支援最廣泛的架構。這意味著您可以在AMD EPYC 處理器上運行各種工作負載,而不會出現任何相容性問題,也不需要昂貴的架構轉換到不同的ISA。人們很容易忘記軟件連接埠是一回事,真正的負擔在於必須管理和維護多個程式碼庫。此外,每個ARM 實現因晶片供應商而異,因此使用一個ARM 晶片並不意味著您可以期望與另一個供應商的ARM 晶片無縫相容。 AMD 認為架構變更既困難又昂貴,而且充滿風險。基於開放標準的方法與不懈創新相平衡,為客戶提供了更好的途徑。 AMD EPYC 處理器幫助伺服器供應商和生態系統IHV 支援向最新功能和標準(如PCIe® 5.0、DDR5 和CXL)的過渡,以確保面向未來和互通性,並為客戶提供平穩的採用路徑。很少有ARM 產品在將擴展的IHV 服務器生態系統帶入共同創新方面擁有良好的記錄。 AMD 繼續執行穩定的處理器創新路線圖,並為客戶提供值得信賴的選擇來推進其資料中心。 AMD EPYC 處理器是資料中心效能和效率的最佳選擇,因為它們在十種關鍵工作負載中的表現優於NVIDIA Grace CPU Superchip,這是基於大量行業標準基準測試出版物和測試的結果。 AMD EPYC 處理器還具有x86 處理器架構相容性的優勢,使您能夠部署廣泛的工作負載,而不會做出任何妥協,也無需昂貴的架構轉換到不同的ISA。對於希望透過簡單的按鈕最大限度地提高效能,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資料中心的功耗和空間佔用的資料中心運營商來說,AMD 處理器是最佳選擇。在人工智慧時代,您需要為新興的人工智慧工作負載提供容量,AMD 提供了最佳選擇,它基於行業標準,數據和基準的透明度,以及整個生態系統中平台和解決方案的廣泛可用性,無需昂貴的架構轉換。 (半導體產業觀察)
坐擁3000萬使用者,拿下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創始人說“這個賽道還有5倍增長潛力”
“對封建迷信嗤之以鼻,在財神殿前長跪不起”,這句話曾被用來形容當下心存焦慮的年輕人,他們寄希望於玄學來為自己開運,在面對事業、愛情困境的時候,希望透過「大師們」來指點迷津。 當然,焦慮的不只中國青年,外國年輕人的焦慮感也沒比我們輕多少。 沒有財神殿可以跪的外國青年,一腔熱情都寄託在了占星APP上,表現最好的占星APP當屬Nebula。 在對海外生活類應用市場進行觀察中我們發現,占星類APP Nebula和CHANI表現突出,下載量和收入資料雙雙走高。 很多人認為占星產品很小眾,這類產品的市場空間能有多大? 過去一個月,Nebula的全球總下載量超15萬,總收入達128萬美元。值得注意的事,Nebula背後的營運公司是OBRIO,這是一家位於烏克蘭的企業。 眾所周知,烏克蘭當前環境特殊,但是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下,一家公司還能夠將占星這麼小眾的產品做到全球同行業的頭部,可見其產品優勢突出,以及占星這個市場並非像外行人理解的那麼小眾,這其中的市場空間和機會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拆解分析。 拿下四分之一的美國人 Nebula在2019年上線,表現最好的地區是美國。 正如中國青年人熱衷於去雍和宮上香求開光的手串那樣,在美國,也有大量人口信奉星座,而在他們心中,占星專家不僅能夠未卜先知為人提供關於未來趨勢的解讀,還能就你當下的選擇做出判斷,給出建議。 看Nebula提供的服務,和我們中國的玄學確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例如,使用者可以輸入兩個人的星座,看看是否是完美伴侶值得共度一生。當你想做某件事的時候,可以在Nebula上詢問,在那一天做這件事比較合適(用我們中國話說就是出門要看看黃曆)。另外還有塔羅牌占卜等。 除了基於星座的占卜,Nebula提供的服務還有點像心理諮詢,例如「你找到真正的自己了嗎?」「你的秘密天賦是什麼」這些問題,在Nebula上都可以通過與占星專家溝通獲得答案。 所以Nebula能夠提供給使用者的,不只是一個解決問題的管道,也是心理疏導的手段。 Nebula在服務方面更側重於使用者人際關係的調整和培養,以及指導使用者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中遇到的問題,提供7*24小時的服務。 Nebula也著重在應用程式內為使用者建立人際關係圈層,其Nebulatalk版塊彙集了志趣相投、生活經歷或感情問題相似的占星愛好者,為他們提供溝通交流的平台。 另一款占星工具CHANI則更著重於幫助人們實現人生目標。 CHANI的產品為使用者提供一個釋放情緒的空間,從基礎的每日星座運勢,到月相和星座資訊的每日更新,以及對星座未來7日整體情況的預測等等。 相較於Nebula,CHANI提供一種特殊的服務-冥想。透過提供每日特色冥想服務,為使用者提供冥想指導,幫助使用者充分利用一整天的占星能量。 不僅如此,CHANI透過個性化的年度占星讀物,告訴使用者每個月會發生什麼,一年的主題是什麼,以及如何通過儀式、日記提示、引導冥想等來做好對自己運勢的加持。 CHANI還提供了引導冥想的圖書館服務,透過音訊的方式來支援和幫助使用者完成冥想過程,為使用者提供情緒和需求的支援。 雖然都是提供占星服務,但是Nebula和CHANI各有側重點,Nebula更側重於作為平台的權威性,有專業的專家為使用者提供服務和指導是它們的亮點。 而CHANI則非常重視冥想的意義,其提供的服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認為是對使用者個人情緒的一種尊重,更多的是在引導使用者通過自己的力量去發現和改變自己。 兩款產品各有特色,雖然看起來都是靠玄學在為自己的人生解題,但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背靠一位這樣的「人生導師」未必是壞事。 那麼,占星玄學的市場有多大呢? Nebula的CEO Alex Fedorov給出一個數字:根據統計,四分之一的美國人相信占星術和星座。 美國市場是龐大的,這一點,Nebula的使用者資料足以說明。 點點資料顯示,過去一個月Nebula在全球的下載量達到15.5萬,其中美國佔比最高,下載量達到9.8萬,佔到了最近一個月Nebula全球下載量的63%。 CHANI也是如此,在最近一個月的下載量中,CHANI在美國的下載量佔到全球總下載量的79%。 無疑,美國是占星產品最青睞的市場,圍繞占星服務也可以發現,美國使用者群體對玄學,冥想等活動的關注程度很高,占星服務背後,或許隱藏著更大的市場。 如何抓住玄學信徒的心 有人寧可排隊兩小時,也要買到一串開了光的手串,這是為信仰付費。 同樣,美國也有一大批人願意為自己的信仰買單。 2023年,Nebula母公司OBRIO的營收暴增了250%。當年,Nebula為OBRIO貢獻了870萬美元的收入(來源點點資料),其中美國地區佔比超82%。 Facebook發佈的資料顯示,Nebula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的Apple Store 和Play Market上多次排名第一,也是美國和加拿大排名第一的占星品牌。 儘管面臨特殊的社會環境,但身居烏克蘭的Nebula團隊自2022年2月以來,依然實現了使用者數量的暴增以及團隊的擴張。 Nebula是如何做到的?占星學和心理學是不是相通的? 面對這個問題,Fedorov給出一個解釋:「 Nebula的目的是激勵人們、幫助他們,而不是貶低他們。貶低人們比提升他們要容易得多。因此,我們不允許提出違背我們積極態度的建議。 」 這和心理學很像,占星專家們面對被焦慮情緒淹沒的使用者,通過更積極的建議把他們從迷茫的泥淖中解救出來,這本身和玄學關係不大,更像是一種對人情緒的排解和情感的救贖。 其實這個產品思路很好理解,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找人傾訴,你內心渴望得到的一定不是批判性的教育,而是基於情感共鳴的回應和支援。 Nebula很像一個具備專業星座知識的情緒搭子,穩穩地拿捏使用者的痛點,並提供情緒價值。 2023年全年,Nebula獲得的應用程式內購收入為6,69萬美元,佔當年總收入的77%。 其中,美國市場貢獻的內購收入仍佔大頭,為626萬美元。 這足以見得美國市場的付費能力,以及對Nebula產品的認可,也足以說明美國市場對占星術應用的消費能力之強。 CHANI的收入也不錯,2023年,其總收入達到866萬美元,跟Nebula差距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CHANI全年的內購收入達到了808萬美元,佔總收入的佔比高達93%。 對比之下可以發現,CHANI產品服務的吸金能力比Nebula更強。 和Nebula一樣,CHANI的主要收入市場也是在美國,美國使用者為CHANI貢獻了超95%的收入。 除了占星這個核心主體業務之外,Nebula主打為使用者提供情緒價值,CHANI則透過提供對冥想服務的支援吸引使用者留存。 這兩者的共同點在於,他們的服務都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情緒宣洩的管道,只不過Nebula對使用者情緒的緩解更為主動,而CHANI提供的環境更寬鬆。 但二者殊途同歸,最終目標都是一樣的,就是讓使用者甘願為拋掉煩惱掏錢買單。 歸結到以占星為圓心的玄學範疇裡,這個市場的存在就顯得無比合理。 Nebula和CHANI先後於2019年和2020年問世,如今,Nebula在全球坐擁3,000萬用戶。 Fedorov給出判斷:占星市場仍有四到五倍的成長潛力。 2021年,全球占星市場規模估值為128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在這個數據將達到228億美元。 未來的市場空間在那裡? Nebula的資料表明,98%的使用者選擇使用Nebula,其需求都與改善人際關係有關。 這說明,當下影響人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並非物質,而是人際關係,靠解決人際關係打造付費市場的空間還很大。 那麼問題來了,AI的出現能不能取代占星師? Fedorov 倒是一點不擔心人工智慧會將Nebula 取代,他認為:「就我們的核心產品而言,就我們的核心價值而言,我們不會使用人工智慧,因為我們不相信人工智慧在同理心、理解力、良好建議等方面可以與人類媲美」。 我們有理由相信,Fedorov對AI不能取代占星師的判斷是精準的。 畢竟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有些AI應用連「9.9和9.11相比誰更大」的問題都給不出正確答案,想要AI從主觀思想上去與人類產生共鳴,去對抗人的負面情緒,是很難辦到的。 結語 看似小眾的占星賽道,其實受眾群體很廣泛,畢竟情緒是附著在人身上的,而人的焦慮又不分年齡。但是,如何將占星賽道做大做強做的更有賣點,則不只是考慮產品設計這麼簡單的問題,更核心的價值在於人。不過,Nebula和CHANI的成功背後,由占星術帶來的情緒賣點市場還有那些新方向值得開拓,則是留給更多行業創業家去探索的下一話題。 (揚帆出海)
6月澳洲房價報告,房價連漲6個季度,4城房價創新高!
澳洲房產網站Domain最新發布的房價報告顯示,全國多個大城市的住宅與公寓價格在最近一個季度繼續攀升,創下歷史新高。這是住宅連續第六個季度增長,公寓則連續第五個季度增長,標誌著澳洲房地產市場的強勁勢頭。 綜合首府城市概覽 綜合首府城市的住宅與公寓價格均達到了新的紀錄水準。住宅價格季度成長率與前一季基本保持一致,但相較於2023年的季度漲幅有所放緩。對於公寓而言,季度成長率較上一季明顯放緩,是自2023年初以來最弱的成長結果。這也導致了綜合首府城市的住宅與公寓年度漲幅首次出現放緩。 城市洞察-住宅市場 雪梨、布裡斯班、阿德萊德和珀斯的住宅價格達到了歷史新高。其中,雪梨和阿德萊德的季度住宅價格漲幅大致減半,而霍巴特的住宅價格則有所下降,而達爾文則基本持平。 相比之下,墨爾本、布裡斯班、坎培拉和珀斯的住宅價格在季度與年度增長率上都出現了加速。特別是珀斯和布裡斯班,房價上漲速度約為上一季的1.5倍,是去年同期的兩倍。這項加速推動柏斯的年度漲幅達到17年來最高點(23.8%),布裡斯班則達到兩年來的最高點(16.9%)。 墨爾本和坎培拉這兩個先前復甦緩慢的城市也出現了改善跡象。墨爾本住宅價格錄得了兩年半以來最強勁的季度漲幅,堪培拉則實現了正向的季度漲幅,使年度變化首次回到正值區域,這是近2年以來的首次。 值得一提的是,柏斯住宅價格首次突破80萬澳元大關。過去一年裡,其價格上漲速度為每天448澳元,創下了該市歷史上最大的漲幅。雪梨(109%)和墨爾本(92%)是僅有的兩個房價類型間存在記錄性差價的首都城市-即住宅價格約為公寓價格的兩倍。 城市洞察-公寓市場 布裡斯班、阿德萊德和珀斯是唯一擁有公寓價格歷史新高的城市。除阿德萊德和坎培拉外,所有首都城市的季度公寓價格漲幅均出現放緩。 雪梨公寓價格1年半來首次在一個季度內下跌,而墨爾本和達爾文的公寓價格跌幅為2023年3月以來的最大。在阿德萊德、珀斯和坎培拉,公寓價格在六月季度的表現超過了住宅價格。 阿德萊德公寓價格首次超過50萬澳元。 自2005年至2008年間連續11個季度增長以來,布裡斯班公寓價格經歷的最長連續增長期。在過去一年裡,其價格平均每天上漲249澳元,創下了該市歷史上第二快的漲幅速度。 阿德萊德公寓價格在過去一年平均每天上漲182澳元,創下了該市歷史上第二快的漲幅。珀斯的公寓價格以17年來最高的年度漲幅(25.5%)達到了歷史新高。 (美亞置業)
日產2024年Q2財報分析:營收成長與利潤下滑的雙重挑戰
日產汽車的問題在25財年第一季(2024年第二季)的財報裡面充分暴露出來: ● 本季營業收入為29,984 億日元,年增2.8%,增加807 億日元。 ● 但營業利潤年減99.2%至9.95 億日元, ● 利潤總額年減60.9%至651 億日元, ● 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年減72.9%至286 億日元, 這個資料是在銷量比較平穩的情況發生的,在全球零售銷售方面,日產的表現相對平穩,總銷量為78.7萬台。 Part 1 財務表現與市場反應 ● 從整體銷量來看,日產第二季銷量為78.7萬台,在不同市場的表現差異顯著: ◎ 在中國的和歐洲的銷量分別為16.7萬和79萬台成長了3.3%和7.6%, ◎ 但在日本和北美銷量分別為9.8萬台和32.3萬台則分別下降了8%和1.7%。 北美是日產最大的市場,也是日產的利潤來源,由於競爭激烈日產在北美加大了銷售費用。 在北美市場,日產面臨總行業成長低於預期的問題。美國市場銷售的下降主要受到Rogue和Sentra車型年款更替延遲、部分高利潤產品老化以及市場轉移到混合動力車的影響。 ◎ 其他幾個市場,日產的表現都比較一般。日產採取了多種措施以應對銷量下滑和市場變化。例如,在日本市場,儘管整體銷售下降,但Kei車市場的表現良好,特別是DAYZ和ROOX車型。 ● 從財務角度看,日產的淨收入小幅增長至約3兆日元,但營業利潤卻大幅下降至10億日元,淨收入也降至286億日元,主要受到多個負面因素的影響,如銷售表現不佳、原料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這些因素共同壓縮了公司的利潤空間。 面對這些挑戰,日產準備自救,主要想法改變產品結構,加大了在資本支出(CAPEX)和研發(R&D)上的投入,分別達到1008億日元和1479億日元,對未來的持續投資,以確保其產品線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Part 2 面向未來的展望與策略 展望未來,日產對2024財年的預期進行了調整,整體銷量預計會略有下降,但預計收入將上升至14兆日元,全年營業利潤預計為5000億日元,調整反映了日產對庫存管理和新車型更替改採取的措施。 日產將在接下來的季度中推出一系列新車型,包括在美國市場的INFINITI QX80、Nissan Kicks、Armada和Murano,以及在歐洲市場的Qashqai、X-Trail和Juke的e-POWER變體等。 這些新車型的推出,預計將幫助日產提高銷量和市場份額。在中國,目前營運利潤層面,日產通過合資企業還是能賺個3.94億營業利潤,無非是不斷控制規模和成本,想要讓合資企業進一步提升,難度比較大了。 小結 日產汽車在第一季面對了多重挑戰,雖然公司透過增加投資、調整策略和推出新車型等措施,展現了其復甦和保持市場競爭力的決心,但市場環境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日產寄望憑藉持續創新和靈活應對策略,在未來幾季實現業績的穩定和提升。 (芝能汽車)
市值近35億,保時捷或將入股這家電池企業
據外媒報導,德國電池製造商瓦爾塔(Varta)於7月21日表示,該公司正在討論兩種重組方案,或將使豪華跑車製造商保時捷入股。 兩個重組方案分別為一個潛在的新投資者方案(其中涉及現有的奧地利大股東Michael Tojner和保時捷),以及另一個金融債權人方案。 據悉,瓦爾塔市值4.4億歐元(約合34.5億元人民幣),其曾在本月早些時候表示,正在與保時捷就投資其大型鋰離子電池業務部門V4Drive的可能性進行談判,兩家公司已經簽署了一份不具約束力的投資意向書,並正在敲定細節。如果合作達成,保時捷將擁有V4Drive的多數股權。 事實上,保時捷與瓦爾塔早有淵源。 資料顯示,瓦爾塔1887年成立於德國哈根,隸屬於Clarios柯銳世(原江森自控能源動力),是歐洲最著名的汽車蓄電池品牌,已裝備數以百萬計的汽車、多用途車、重型貨車、摩托車、摩托艇、露營車等,包括寶馬、福特和梅賽德斯-奔馳等一流汽車製造商。 瓦爾塔的V4Drive部門成立於2021年,致力於開發和生產用於電動車的大尺寸鋰離子電池。 在V4Drive部門成立的這一年,發生了幾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首先是這一年4月,瓦爾塔推出了首款適用於電動車的21700型V4Drive電池,該電池具有快充性能,可在6分鐘內充滿。 其次是在這一年,保時捷成為了V4Drive電池的第一個主機廠客戶。 維科網鋰電注意到,除了有可能收購瓦爾塔外股權外,保時捷早已開始籌劃電池佈局。 在電池材料方面,2022年5月,保時捷參投了美國鋰矽電池研發商Group14 Technologies的C輪融資,投資額為1億美元,用於生產矽負極材料。 Group14起源於一家研發生產碳材料的公司EnerG2,2016年4月正式分拆獨立。該公司的核心技術為矽碳負極材料SCC55,其容量是石墨負極材料的五倍,能夠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50%,可以做到10分鐘內的極快充電。同時,該材料易於使用,可實現商業規模生產,可無縫連接到任何鋰電池生產線或電池設計中,可實現下一代鋰矽和固態電池。 今年6月4日,Group14宣佈,其與歐洲、亞洲和北美的三家頂級電動汽車(EV)及兩家消費電子(CE)電池製造商成功簽署了五項多年約束性承購協議,累計最低承購金額超過3億美元。 根據保時捷先前計畫,Group14將向Cellforce集團提供產品。 Cellforce集團是保時捷與德國特種電池製造商Customcells Holding於2021年成立的合資公司。該公司計畫在未來為小型系列化生產、賽車和高性能車輛開發和生產使用矽負極的高性能電池。 在電池方面,去年7月,據彭博社報導,保時捷正在與潛在合作夥伴洽談建立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產能將高達20GWh,投資或將高達30億歐元。報導稱,保時捷正在考慮靠近德國、美國和加拿大的地區,最終選址的主要因素將取決於當地電價是否有競爭力以及再生能源的供應。 (鋰電派)
日經新聞—在日本企業中消失的外籍CEO
日本龜田制果的會長兼CEO Lekh Raj Juneja (左)正在探索米餅和米的可能性(新潟市) 中山淳史:在股票總市值排名前100的日本企業中,在海外出生的外籍CEO目前實際上只有3人。三菱化學集團前社長Jean-Marc Gilson在今年3月底以近乎被解僱的方式退出社長職位。企業的CEO有軟著陸型和硬著陸型… 中山淳史:印度出生的Lekh Raj Juneja來到日本今年是第40年。他先進入了乳化劑企業太陽化學,經過樂敦製藥,後來跳槽到生產「柿子種」的龜田制果,在2022年就任會長兼執行長(CEO)。 雖然Lekh Raj Juneja並非是在一家企業內部慢慢培養起來的人才,但日本出生者也不在少數的社會招聘人才中,他與日產汽車前會長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等“來幫忙的外籍CEO」有所不同。 「日本人已經忘記了進取精神,但技術還在」。雖然Lekh Raj Juneja 在2008年加入日本國籍,但海外出生帶來的敏銳觀點仍體現在發言中。 現在致力於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大米創新(Rice Innovation)”,也就是探索用大米製造食物的新可能性,“把大米產地的企業打造成全球性企業”。 Lekh Raj Juneja充分利用在名古屋大學留學所取得的農學博士學位的知識,每個月都在總部所在的新潟、東京和海外奔波。 軟著陸型CEO和硬著陸型CEO都很稀缺 在日本,像Lekh Raj Juneja這樣出生在海外的經營者想必已成為普遍的存在了吧?雖然很想這麼認為,但或許日本的現實情況卻正好相反。 在股票總市值排名前100的日本企業中,在海外出生的外籍CEO目前實際上只有3人(在韓國創業,把總部移到日本的NEXON除外)。即奧林巴斯的Stefan Kaufmann(2023年就任)、半導體測試裝置巨頭愛德萬的Douglas Lefever(集團CEO,2024年就任)、以及武田藥品工業的Christophe Weber(2014年就任)。 從左到右分別為Lefever、Weber、Kaufmann Lefever和Kaufmann屬於進入海外法人後顯露頭角的內部晉陞組。與龜田制果的Juneja相似,可以說是「軟著陸型」。與此相對,在海外活躍的經營者受到邀請,非連續性地擔任一把手則是「硬著陸型」。 硬著陸型的領導更加罕見。在6月的股東大會上卸任董事的三菱化學集團的Jean-Marc Gilson在今年3月底以近乎被解僱的方式退出社長職位。現在只剩下武田的Weber一個人,可以說是「瀕臨滅絕」。 對變化遲鈍的日本的評價低 或許有人會說「因為是和平時期」。此外,在經營的多樣性這一點上,重點轉移到了董事會和執行董事整體。日產在經歷戈恩的一系列事件之後,12名董事中有5人是外國人。日立製作所也提出,2030年度使外國人和女性董事(執行董事和理事)的比例分別達到30%。 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引人關注的資料。在瑞士IMD商學院6月發表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中,日本的排名從去年的第35位下降到第38位(對像是67個國家和地區),看不到恢復的跡象。 接受調查的對象為在各國工作的商務人士(關於日本,包括日本人和外國人在內共計數百人),詢問“能否提供容易開展工作的環境和有利於職業發展的機會?”,進行綜合評價。 看到評價的要點之後筆者想到的是,日本無論是政府或企業都對變化反應遲鈍。雖說日本是「好客」的國家,但組織趨於內向,一旦發生文化對立或衝突,就有可能排斥異文化。 以三菱化學的Gilson為例,在其任職的後半段,企業內部就出現了「不理解日本市場」等批評聲音。但是,考慮到日本的人口減少和中國崛起,他瞄準石油化學項目重組的方向並沒有錯。雖然課題擺在眼前,但最近10年沒有任何重組動向,一直敷衍了事的組織是否也有可能有問題呢? 從橄欖球聯賽看人才的良性循環 在美國科技巨頭「GAFAM」中,有2家企業是軟著陸型,星巴克等硬著陸型企業在平時和非常時期都具有存在感。與沒有框架的外籍CEO共享最佳歸著點,巧妙的使用,只有這樣的組織才能恢復強大。 提到這方面在日本做得好的案例可能是體育界,例如橄欖球。 在日本的社會人橄欖球聯賽“JAPAN RUGBY LEAGUE ONE”,最近數年為了尋找活躍平台而來到日本的海外明星選手不斷增加,LEAGUE ONE聯賽的活躍程度不亞於歐洲和南半球的強大聯賽。可以說這是日本2019年成功舉辦橄欖球世界盃以及日本國家隊選手此後仍保持技術水平的現狀所帶來的最大成果。 首次在JAPAN RUGBY LEAGUE ONE奪冠的TOSHIBA BRAVE LUPUS TOKYO的選手們(5月,國立競技場,KYODO) 擁有2名紐西蘭國家隊隊員、上賽季(5月結束)的聯賽霸主TOSHIBA BRAVE LUPUS TOKYO的總經理熏田真廣表示:「我們並不是想用超級明星來讓球隊變強。理想是讓外國人理解球隊的戰鬥方式,打造球員之間互相提升的平台」。 有趣的是在「Division 1(一級聯賽)」的12支隊伍中,有8支隊伍的總教練或主要教練是外國人。開始形成了高水準的教練、指導人員、超級明星相互吸引進入日本的循環。 並不是說必須增加外國人。而是讓優秀的人才自由往來,互相探索成長。如果日本企業不能建立這樣的平台和循環,成長就會存在極限。 (日經中文網 )